(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 课文4 陈情表 (含详解)

DOC
  • 阅读 6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140.000 KB
  • 2022-11-1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  课文4 陈情表 (含详解)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  课文4 陈情表 (含详解)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  课文4 陈情表 (含详解)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  课文4 陈情表 (含详解)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  课文4 陈情表 (含详解)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 课文4 陈情表 (含详解).doc,共(9)页,140.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63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基础积累奠基高考一、诵读全文,用“/”给未加标点的段落断句,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第1段)臣密言臣以险衅..①()夙.②()遭闵.③()凶.④()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⑤()行年..⑥()四岁舅夺.⑦()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⑧()亲抚养臣少多

疾病九岁不行..⑨()零丁..⑩()孤苦至于成立..⑪()既无伯叔终鲜.⑫()兄弟门衰祚.⑬()薄晚有儿息.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⑮()五尺之僮茕茕..⑯()孑.⑰()立形影相吊.⑱()而刘夙婴.⑲()疾病常在床蓐.⑳()臣侍汤药未曾废.○21()离(第2段)逮.①()奉

.②()圣朝沐浴..③()清化..④()前太守臣逵察.⑤()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⑥()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⑦()臣郎中寻.⑧()蒙国恩除.⑨()臣洗马猥.⑩()以微贱当.⑪()侍东宫非臣陨首.

.⑫()所能上报臣具.⑬()以表闻.⑭()辞不就职诏书切峻..⑮()责臣逋.⑯()慢.⑰()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⑱()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⑲()笃.⑳()欲苟顺私情则告诉..○21()不许

.○22()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第3段)伏惟..①()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②(),犹蒙矜育..③(),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④()郎署,本图宦达,不矜.⑤()名节..⑥()。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⑦(),宠命..⑧()优渥⑨(),岂敢盘桓..⑩(),有

所希冀..⑪()。但以刘日薄.⑫()西山,气息奄奄..⑬(),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⑭()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⑮()为命,是以区区..⑯()不能废远..⑰()。(第

4段)臣密今年四十有.①()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②(),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③()。愿陛下矜悯..④

()愚诚..⑤(),听.⑥()臣微志,庶.⑦()刘侥幸,保卒.⑧()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答案(1)断句略。(2)(第1段)①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好②夙:早时③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④

凶:不幸⑤见背:弃我而死去⑥行年:经历的年岁⑦夺:强行改变⑧躬:亲自⑨不行:不能走路。这里是说柔弱⑩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⑪成立:成人自立⑫鲜:本指少,这里是“无”的意思⑬祚:福分⑭息:子⑮应门:照应门户⑯茕茕:孤单的样子⑰孑:孤单⑱吊:安慰⑲婴:

缠绕⑳蓐:通“褥”,垫子○21废:废止(第2段)①逮:及、至②奉:承奉③沐浴:这里指蒙受④清化:清明的教化⑤察:考察和推举⑥举:举荐⑦拜:授官⑧寻:不久⑨除:授予官职⑩猥:自谦之词,犹“鄙”⑪当:任、充当⑫陨首:头落地⑬具:详尽⑭闻:使

上闻⑮切峻:急切严厉⑯逋:逃脱⑰慢:怠慢、轻慢⑱星火:流星的光⑲日:一天天地⑳笃:病重○21告诉:申诉(苦衷)○22许:被允许(第3段)①伏惟:俯伏思量②故老: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③矜育:怜惜养育④历职:先后连续任职⑤矜:自夸

⑥名节:名誉节操⑦拔擢:提拔、提升⑧宠命:恩命⑨优渥:优厚⑩盘桓:犹疑不决的样子⑪希冀:希望、企图。这里指非分的愿望⑫薄:迫近⑬奄奄:气息微弱、将要断气的样子⑭无以:没有„„的办法⑮更相:交互⑯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⑰废远: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第4段)①有:通“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

零数②辛苦:辛酸悲苦③鉴:察④矜悯:怜恤⑤愚诚:愚拙的诚心⑥听:任,这里指准许、成全⑦庶:或许⑧卒:终二、基础梳理1.通假字例句本字及意义①夙遭闵.凶②零丁..孤苦③常在床蓐.④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答案①通“悯”,指可

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②通“伶仃”,孤独的样子③通“褥”,垫子④通“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2.古今异义词例句古义今义①九岁不行..不可以,不被允许②至于成立..a.(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b.(理论、意见)有根据,站

得住③则告诉..不许说给人,使人知道④臣欲奉诏奔驰..(车、马等)很快地跑⑤急于星火..微小的火⑥臣之辛苦..身心劳苦;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答案①不能走路②成人自立③申诉(苦衷)④奔走效劳,文中指赴京就职⑤流星的光⑥辛酸悲苦3.一词多义词

语例句意义或用法(1)躬①躬.亲抚养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诗经·氓》)③躬.身下拜(2)薄①门衰祚薄.②日薄.西山③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④如履薄.冰⑤厚古薄.今(3)逮①逮.奉圣朝,沐浴清化②力所不

逮.(4)察①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②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③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⑤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5)寻①寻.

蒙国恩,除臣洗马②既窈窕以寻.壑(《归去来兮辞》)③轻舟泛月寻.溪转(《东鲁门泛舟》)④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⑤世间亦有千寻.竹(《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6)矜①犹蒙矜.育②不矜.名节答案(1)①副词,亲自②名词,自身③动词,弯下(身子)(2)①形容词

,浅,浅薄②动词,迫近③形容词作动词,变薄④形容词,与“厚”相对⑤动词,轻视(3)①介词,及、至②动词,及,达到(4)①动词,考察和推举②动词,观察,仔细看③动词,观察④动词,了解,弄清楚⑤形容词,精明(5)①副词,不久②

动词,探寻③介词,沿着,顺着④形容词,平常⑤量词,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6)①动词,怜惜②动词,自夸4.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历职.郎署②则刘病日.笃③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④猥以微贱..,当侍东宫⑤愿陛下矜悯愚诚.⑥凡在故老..⑦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⑧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⑨谨拜表以闻.答案①名词作动词,做官、任职②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③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④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⑤形容词作名词,诚心⑥形容词作名词,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⑦形容词作动词,远离⑧使动用法,使„„结束⑨使动用法,使上闻,使„„听到5

.“见”的特殊用法(1)点拨“见”的特殊用法表现在:用在动词前,偏指动作的承受方,“见”一般偏指“自己”“我”。例如:慈父见背见背=背+我。由于均用在动词前,这种特殊用法极易与表被动的“见”混淆。当翻译觉得不顺时,可联系上下文加以区

分。(2)说出下列句中“见”字的用法。例句用法①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②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归去来兮辞》)⑤乞见.谅答

案①表承受方,我②表承受方,我③表被动④表被动⑤表承受方,我6.“逮奉圣朝”一句中的“逮”,读音为“dài”,意为“等到”。请写出文言文中与之同义的词,并列出例句。意为“等到”的词语例句逮逮奉圣朝①②③答案①及及

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②迨迨诸父异爨(《项脊轩志》)③洎洎牧以谗诛(《六国论》)[答“比”和“至”也可,例句: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西门豹治邺》)]7.特殊句式例句句式

特点(请指出标志词)①今臣亡国贱俘②而刘夙婴疾病③则告诉不许④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答案①判断句无标志,属意思判断②被动句标志词:婴(被„„缠绕)③被动句标志词:许(被允许)④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于8.文化常识(1)表,古代________向__

______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书。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的《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叫作“疏”;到魏晋南北朝时

期,这类文章又统称为“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期”指穿一周年________的人。“功”指穿__________(九个月)、________(五个月)的亲族。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3)前太

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①太守:________的最高行政长官。②察孝廉:汉代实行的官员推荐制度。“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书·武帝纪

》颜师古注云:“孝谓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有廉隅者。”③刺史:________的最高行政长官。④秀才: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在明清两代,“秀才”是指参加童试(最初级考试)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资格的人,也叫“生员”。(4)死当

结草..结草:《左传·宣公十五年》中的典故,晋大夫魏武子临死时,嘱咐他儿子魏颗把武子的爱妾杀了殉葬。魏颗没有照办反而把她嫁出去了。后来魏颗与秦将杜回作战,看见一个老人在结草绊住杜回,杜回因此被擒。魏颗夜间梦见这个老人,老人自称是那个再嫁之妾

的父亲,特来报恩的。因此,后世用结草代指________。答案(1)臣下帝王(2)孝服大功服小功服(3)①郡③州(4)报恩三、典句翻译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因为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到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弃我而死去了;年纪到了四岁,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想守节的志向。(得分点:险衅、夙、闵凶、见背、夺,句意通顺)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

上报。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以这样微贱的身份,担任侍奉太子的职务,(皇帝恩遇优厚)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的。(得分点:微贱、当、陨首、上报,句意通顺)3.臣欲奉诏奔

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

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沉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申诉不被允许。(得分点:奔驰、日、笃、苟、告诉、许,句意通顺)4.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况且我年轻时作伪朝的官,连续担任过郎官的衙署,本来就希图官职显达,并不想自命清高。(得分点:仕、历、职、图、矜,句意通顺)5.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希望陛下能怜恤我愚拙的诚心,准许我实现这个微小的心愿,或许能够使刘氏侥幸地寿终。(得分点:矜悯、听、庶,句意通顺)四、高考中的课文1.判断下面的

说法是否正确。刺史、守,皆指古代地方官职,如《陈情表》中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2018年天津卷第10题C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正确。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李密的《陈情表》却写得极为感人:“臣无祖母,____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_。”(2018年北京卷)(2)外

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2017年天津卷)答案(1)无以至今日无以终余年(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3.翻译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翻译。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

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节选自唐顺之《荆川先生文集》,2015年湖北卷第12题)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供养于自身的(东西)俭薄,所以他们依赖于外物的(程度)就轻微。解析奉:供养。薄:少,结合上下文可译为“俭薄”。资:依赖。参考译文古代所说的廉洁的人,一定是从不见足以

引起贪心的事物开始的。不见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所以他供养于自身的(东西)俭薄;供养于自身的(东西)俭薄,所以他们依赖于外物的(程度)就轻微。虽然他没有羡慕和忧惧的东西,却未尝不清廉。大概是即使(他们)想不廉洁,(所贪财物)却没有适用之处吧。拓展训练

走进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一)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

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二)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父早亡,母何氏醮①。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②。少仕蜀。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

遂不应命乃上疏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③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

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后卒于家。(《晋书·李密传》)注①醮(jiào):嫁。文中指改嫁。②游夏:子游、子夏。均是孔子的学生。③安乐公:蜀汉皇帝刘禅。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密

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B.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C.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D.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答案C解析前面句子的主语为李密,而“士之有名,不虚然哉”是武帝所说,所以应在“帝”的前面断开,排除A、D两项。“有

”的宾语为“名”,所以应在“名”的后面断开,排除B项。故选C。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荐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B.东宫,太子和公主所居之处。后常用“东宫”来借指太子或公主。C.服

阕,古代丧礼规定,父母死后服丧三年,期满除服,称为“服阕”。D.管仲,春秋初期著名政治人物。被齐桓公任命为卿,在齐国进行改革。答案B解析“东宫”是太子所居之处。后来用“东宫”来借指太子。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密叙

述祖孙之情,进而推进到君臣之义上,突出尽忠与尽孝这一矛盾,表达了自己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B.李密列出晋武帝的施政纲领“以孝治天下”,为孝敬祖母找到依据,也言之有理地为自己不立即奉诏赴职进行开脱。C.李密尽心尽力地孝敬祖母,他也以孝

顺和恭敬闻名当时。刘氏生病,李密为祖母端饭、端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食用。D.李密学习刻苦,他有空闲就学习,不知疲倦,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认为谯周可以和子游、子夏并列。答案D解析“谯周的学生认为谯周可以和子游、子夏

并列”错,由原文“周门人方之游夏”可知,谯周的学生是把李密比作子游、子夏。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况且我年轻时作伪朝的官,连续担任过郎官的衙署,本来就希图官职显达,并不想自命清高。(得分点:“仕”,做官;“图”,希图;“矜”,自夸;句意对)(2)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能与魏抗衡,任用黄皓而亡国,因此知道他们的成败是一

样的原因。(得分点:“抗”,抗衡;“丧”,亡国;“一”,一样;句意对)参考译文(二)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幼年丧父,母亲何氏改嫁。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以侍奉祖母的孝顺和恭敬而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脱衣,祖母的饭菜、汤药

,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食用。李密有时间就去学习,忘记了疲劳,他师从谯周,谯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蜀国被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下诏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没有人

侍奉赡养,就没有接受官职。他上书晋武帝。皇帝看了李密的表章说:“李密出名,一点也不假啊。”于是就不再征召李密。后来,李密的祖母去世了。等到李密的丧期结束后,皇帝又征召李密到洛阳任洗马。司空张华问他:“您觉得安乐公刘禅怎么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提并论。”张华问他为什

么这样说,李密答道:“齐桓公得管仲而称霸天下,用了竖刁而死于非命。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能与魏抗衡,任用黄皓而亡了国,因此知道他们的成败是一样的原因。”(后来李密)做到温令一职,而厌恶从事,曾经给别人写:“庆父不死,鲁难

未已。”从事拿着他的这些字向司隶告状,司隶认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驳回了从事对李密的弹劾。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得到升迁,而朝廷里没有为他说话的人,只能升任汉中太守一职,后来,他在家中辞世。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