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 课文1 归去来兮辞 并序 (含详解).doc,共(10)页,143.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62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复习目标]1.梳理、积累这五篇文言文分散的基础知识,并做到前后勾连、连点成线,形成系统的知识脉络。2.重点掌握实词“归”“除”“病”,以及利用结构对称的句式特点推断实词含义的方法。3.重点掌握虚词“以”,以及状语后置句的规律特点。4.背诵《逍遥游》和《阿房宫赋》。
[单元概览]课题文体作者核心内容艺术特色归去来兮辞并序辞陶渊明叙写田园生活风貌,以及脱离仕途回归田园后的生活乐趣。1.运用辞赋的形式抒情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3.语言精练,音韵和谐滕王阁序序王勃描绘滕王阁周围的景色和宴会的情况,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1.以景写情,情景交融2.句式错
落,节奏分明3.骈俪藻饰,辞采华美4.运用典故,简练含蓄逍遥游散文庄子从大鹏到学鸠,万物都“有所待”,不自由,只有顺应万物本性,才能“无所待”,才可真正自由。1.富于想象,善于夸张,多用比喻2.善于运用寓言3.夹叙夹议4
.善于运用对比手法陈情表表李密祖母病重,新朝征召,作者以“圣朝以孝治天下”“乌鸟私情”婉言拒绝,辞不赴命,感情真挚。1.语言生动,自然精粹2.用词委婉,感情真挚3.句式错落,疏密有致阿房宫赋赋杜牧通过对阿房宫兴建1.骈散结合,相得益彰及其毁灭的描写
,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2.处处比喻,美不胜收3.时时夸张,令人赞叹基础积累奠基高考一、诵读全文,用“/”给未加标点的段落断句,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①()所资.②(),未见其术.③()。亲故..④()多劝余为长吏,脱然..⑤()有.怀.⑥(),求之靡.⑦()途。会.⑧()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
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⑨()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⑩()自然,非矫厉..⑪()所得。饥冻虽切.⑫(),违己..⑬()交病
..⑭()。尝从.⑮()人事..⑯(),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⑰(),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⑱(),当敛裳..⑲()宵逝。寻.⑳()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第1段)归去来兮,田园将芜.①()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②()役.③(),奚.④()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⑤(),知来者之可追.⑥()。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⑦()以前路,恨.⑧()晨光之熹微..⑨()。(第2段)乃瞻.①()衡宇..②()载欣载奔僮仆欢迎..③()稚子候门三径就.④()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⑤()壶觞以自酌眄.⑥()庭柯.⑦()以怡.⑧()颜倚南窗以寄傲..⑨()审.⑩()容膝..⑪()之易安园日涉.⑫
()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⑬()扶老..⑭()以流.⑮()憩.⑯()时矫首..⑰()而遐观..⑱()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⑲()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第3段)归去来兮请息.①()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②()复驾.③()言.④()兮焉求悦.⑤()亲戚..⑥()之情话..⑦()乐.⑧()琴书以
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⑨()将有事于西畴.⑩()或命.⑪()巾车或棹.⑫()孤舟既窈窕..⑬()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⑭()万物之得时..⑮()感吾生之行.⑯()休(第4段)已矣乎!寓形..①()宇内..②()复几时?曷.③()不委心..④()任去
留?胡为乎遑遑..⑤()欲何之.⑥()?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⑦()。怀.⑧()良辰以孤往,或植.⑨()杖而耘耔。登东皋.⑩()以舒啸..⑪(),临清流而赋.⑫()诗。聊.⑬()乘.化.⑭()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⑮()疑!答案(1)
断句略。(2)(序)①生生:维持生活②资:凭借③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④亲故:亲属朋友⑤脱然:轻快的样子⑥有怀:有所思念⑦靡:无,没有⑧会:恰逢⑨眷然:思念的样子⑩质性:本性⑪矫厉:造作勉强⑫切:急迫⑬违己:违反自己的意志⑭交病:
身心都感到痛苦⑮从:顺随⑯人事:做官⑰慷慨:感慨⑱稔:庄稼成熟⑲敛裳:收拾衣装⑳寻:不久(第1段)①芜:田地荒废②形:形体,指身体③役:奴役④奚:何,为什么⑤谏:劝止、挽回⑥追:补救⑦征夫:行人⑧恨:遗憾⑨熹微:天色微明(第2段)①瞻:看②衡宇:横木为
门的房屋,指简陃的房屋。衡,通“横”,横木③欢迎:高兴地迎接④就:接近⑤引:举,拿⑥眄:斜视,这里有“随便看看”的意思⑦柯:树枝⑧怡:愉快,这里是使动用法,使愉快⑨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情怀⑩审:明白、知道⑪容膝: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极言居室狭小⑫涉:走⑬策:拄着⑭扶老:拐杖⑮流:周
游⑯憩:休息⑰矫首:抬起头⑱遐观:远望⑲景:通“影”,日光(第3段)①息:停止②违:背离,不相合③驾:驾车出游④言:助词⑤悦:以„„为快乐⑥亲戚: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等⑦情话:知心话⑧乐:以„„为乐⑨及:到⑩畴:田
地⑪命:派、差遣,这里指驾着⑫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⑬窈窕:深远曲折的样子⑭善:喜好、羡慕⑮得时:顺应天时、适合时令⑯行:将要(第4段)①寓形:寄托身体②宇内:天地间③曷:何、为什么④委心:随心⑤遑遑:心神不定的样子⑥之:到,往
⑦期:期望、期求⑧怀:留恋、爱惜⑨植:立,扶着⑩皋:高地⑪舒啸:放声呼啸⑫赋:吟咏⑬聊:姑且⑭乘化:顺随自然⑮奚:什么二、基础梳理1.通假字例句本字及意义①乃瞻衡.宇②景.翳翳以将入答案①通“横”,横木②通“影”,日光2.古今异义词例句古义今义①尝从人事..一
般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②悦亲戚..之情话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③悦亲戚之情话..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④既窈窕..以寻壑(女子)文静而美好;(妆饰、仪容)美好答案①做官②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等③知心话④深远曲折的样子3.一词多义
词语例句意义或用法(1)行①感吾生之行.休②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列传》)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④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⑤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⑥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⑦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陈情表》)⑧蹑足行.伍之间(《过秦论》)⑨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2)委①曷不委.心任去留②如土委.地(《庖丁解牛》)③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过秦论》)④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3)怀①脱然有怀.②怀.良辰以孤往
③感君区区怀.(《孔雀东南飞》)④怀.其璧,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⑤汝姊在吾怀.(《项脊轩志》)⑥不能喻之于怀.(《兰亭集序》)答案(1)①副词,将要②动词,前往③动词,运行④动词,实行,执行⑤名词,行为⑥名词,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⑦名词,经历⑧名词,泛指军队⑨名词,辈(2)①动词,
随从、顺从②动词,散落,堆积③动词,托付④动词,放弃,舍弃(3)①动词,思念,想念②动词,留恋、爱惜③名词,心情④动词,揣着⑤名词,胸前⑥名词,内心4.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乐琴书..以消忧②或棹.孤舟③策.扶老以流憩④园日.涉以成趣⑤时.矫首而遐观⑥情在骏.奔⑦当敛裳宵
.逝⑧瓶无储粟,生生.所资⑨携幼.入室⑩倚南窗以寄傲.⑪眄庭柯以怡.颜⑫审容膝之易安.⑬乐.琴书以消忧⑭悦.亲戚之情话答案①名词作动词,弹琴读书②名词作动词,用桨划③名词作动词,拄着④名词作状语,每天⑤名词作状语,常常
⑥名词作状语,像骏马奔驰一样⑦名词作状语,在晚上⑧动词作名词,生活⑨形容词作名词,小孩子⑩形容词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⑪使动用法,使„„愉快⑫使动用法,使„„安乐⑬意动用法,以„„为乐⑭意动用法,以„„为快乐5.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①遂见用于小邑②既自以心为形役③复
驾言兮焉求④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⑤乐夫天命复奚疑⑥农人告余以春及⑦将有事于西畴答案①被动句标志词:见„„于„„②被动句标志词:为③宾语前置句标志词:焉(疑问代词)、求(动词)④宾语前置句标志词:胡(疑问代词)、为(介词)、何(疑问代词)、之(动词)⑤宾语前置句标志词:奚(疑问代词)、疑
(动词)⑥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以⑦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于6.文化常识(1)“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________
。汉代以后,人们常把“辞”和“赋”统称为________。(2)家叔..以余贫苦家叔:对人称自己的叔父。“家”字一般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人。如称父亲为“________”“________”,称母亲为“________”“________
”,称兄长为“家兄”,称姐姐为“家姐”。对别人称比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人一般用“舍”字。如称弟弟为“舍弟”,称妹妹为“舍妹”。(3)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就成了
________的代称。答案(1)骚体辞赋(2)家父家君(家尊、家严)家母家慈(3)隐士住处三、典句翻译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答案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太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得分点:谏、追、实、是、非,句意通顺)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译文: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倚靠着南窗来寄托傲然自得的情怀,深知住在小屋里反而容易安适。每天在园中散步,成为
乐趣,小园虽设有门却经常关着。(得分点:傲、审、容膝、安、日、涉,句意通顺)3.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答案以亲人间说说知心话为快乐,以弹琴读书为乐来消除忧愁。(得分点:悦、情话、乐、琴书,句意通顺)4.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羡慕万物
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我的一生将要结束。(得分点:善、得时、行休,句意通顺)拓展训练走进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
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
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
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攀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
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
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潜弱年薄宦,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
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选自《陶潜集》,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B.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C.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
家务悉委之儿仆/D.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答案C解析画线句标点: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
悉委之儿仆。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司马”一职在各朝代有所不同。魏、晋时为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陶潜的曾祖父陶侃曾任晋朝的大司马。B.“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或院子里的小路。在归隐前,陶渊明资金不足,所以想先通过做官挣取费用。
C.“五斗米”形容俸禄微薄,只够养家活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成语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D.“谥号”是指某人死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奖的称号。“靖节先生”含有对陶潜的褒扬。答案D解析“给予褒奖”错。以谥号评价人,可褒可贬,如隋炀帝,
这一谥号便含有贬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他所作《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
归去来兮辞》。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他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他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
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答案B解析“亲人去世”错,应是“亲人年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潜若先醉,
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社会政治
黑暗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如今你生活在政治开明的社会,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了呢?(得分点:“处”,生活;“则”,就;“至”,做官、入世;“奈何”,为什么;句意对)(2)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们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
得分点:“若”,如果;“语”,告诉;“卿”,你,你们;“率”,直率;句意对)参考译文陶潜,字渊明,是浔阳柴桑(今江苏九江境内)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官职名)。陶潜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娱自乐
,当时的人称这本书为实录。陶潜的双亲年迈,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陶潜)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便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他)没有接受。(陶潜)亲自耕种自给自足,于是得了疾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能
的人生活在社会上,社会政治黑暗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如今你生活在政治开明的社会,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都被他扔掉了。后来担任镇军
、建威参军。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弹琴唱歌,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官府的公田都让人种高粱,陶渊明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
,恰逢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折腰,效仿乡里的百姓!”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兮辞》。义熙末,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陶渊明)没有接受。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来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
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的田地间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儿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起身。起初颜延之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始安
郡做官,经过浔阳,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铺,以便一来就能喝酒。他的亲朋好友,有时带着酒菜前往陶潜的
住处,他也从不推辞,每喝醉一次,就感觉很舒适。他不经营生意,家务事都委托给儿子、仆人。(陶渊明)从没有生气的时候,只是每次逢酒必喝,即使有时不喝酒,也不停止写诗咏叹。曾经九月初九在房子边上的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
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们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陶潜早年看不起官吏,经常辞职,是因为自己的曾祖父在晋朝世代做宰相,他认为作为其后代担任小官很屈辱;等到南朝
高祖皇帝的基业壮大起来,就不愿再出来做官了。他所写的文章,都属上年月,义熙以前,都写晋朝的年号,从永初(南朝宋武帝年号)以来,只写甲子年而已。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号)四年,(陶渊明)将要接受朝廷征召,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谥号为靖节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