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3 课文2 劝学 (含详解).doc,共(8)页,124.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62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基础积累奠基高考一、诵读全文,用“/”断句,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第1段)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第2段)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①()之而寒于水木直中.②()绳③()以为轮其曲中规()④虽有⑤()槁⑥()暴⑦()
挺⑧()使之然.⑨()也故木受绳..⑩()则直金.⑪()就.⑫()砺.⑬()则利君子博学..⑭()而日参.⑮()省.⑯()乎己则知.⑰()明.⑱()而行无过矣(第3段)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①()之所学也吾尝跂.②()而望矣不如登高.③()之博见
..④()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⑤()也而闻者彰.⑥()假.⑦()舆马者非利足..⑧()也而致.⑨()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⑩()也而绝.⑪()江河君子生.⑫()非异也善假于物.⑬
()也(第4段)积土成山风雨兴.①()焉.②()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③()自得圣心..④()备.⑤()焉故不积跬.⑥()步无以..⑦()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⑧()功在不舍锲.⑨()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⑩()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⑪()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⑫()者用心躁.⑬()也答案(1)断句略。(2)(第1段)已:停止(第2段)①为:凝结②中:符合,合乎③:通“煣”,使弯曲④规:圆规⑤有:通“又”⑥槁:枯⑦暴:通“曝”,晒⑧挺
:直⑨然:这样⑩受绳:经墨线比量过⑪金:金属制的刀剑等⑫就:动词,接近、靠近⑬砺:磨刀石⑭博学:广泛地学习⑮参:验、检查。一说,参,通“叁”,多次,表概数⑯省:省察⑰知:通“智”,智慧⑱明:明达(第3段)①须臾:片刻②跂:提起脚后跟③高:形容词作名
词,高处④博见:见得广⑤疾:强,此处指声音宏大⑥彰:清楚⑦假:借助,利用⑧利足:善于行走⑨致:到达⑩水:名词作动词,游水⑪绝:横渡⑫生:通“性”,资质、禀赋⑬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第4段)①兴:起②焉:从这里,在这里③神明:人的智慧④圣心:圣人之心,通明的思想⑤备:具备,有
⑥跬:跨出一脚⑦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⑧驾:马拉车所走的路程⑨锲:刻○10镂:雕刻⑪用:因为⑫寄托:托身,藏身⑬躁:浮躁,不专心二、基础梳理1.通假字例句本字及意义①木直中绳,以为轮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④君子生.非异也答案
①通“煣”,使弯曲②通“又”,复、再/通“曝”,晒③通“智”,智慧④通“性”,资质、禀赋2.古今异义词例句古义今义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问广博精深②蚓无爪牙..之利爪和牙是猛禽、猛兽的武器,比喻坏人的党羽③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托付;把理想、希
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④蟹六跪.而二螯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答案①广泛地学习②爪子和牙齿③托身,藏身④蟹腿3.一词多义词语例句意义或用法(1)绝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荆轲刺秦王》)③绝.云气,负青天(《逍遥游》)④我命绝
.今日(《孔雀东南飞》)⑤冰泉冷涩弦凝绝.(《琵琶行》)(2)强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③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④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3)假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④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苏武传》)⑤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⑥假.令仆伏法受诛(《报任安书》)答案(1)①动词,横渡②动词,断绝,此处指挣断③动词,直上穿过④动词,停止呼吸,气绝⑤动词,停止、中
断(2)①形容词,强健的,强大的②副词,勉强③形容词,弓弩有力④有余,略多(3)①动词,借助②动词,假装③动词,借给④形容词,临时的、代理的⑤名词,假期⑥连词,假如4.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④不如登
高.之博见也⑤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⑥用心一.也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⑧木直中绳,以为轮答案①名词作动词,游水②名词作状语,每天③名词作状语,往上/往下④形容词作名词,高处⑤形容词作动词,变直/变锋利⑥数字作形容词,专一⑦使
动用法,使„„快⑧使动用法,使弯曲5.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②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答案①判断句标志词:者„„也②判断句标志
词:者„„也③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于④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于⑤定语后置句标志词:之6.文化常识(1)荀子(约前313—前238),名________,________末期的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
汉宣帝刘询讳,又称其孙卿。荀子是先秦________家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提出“性恶论”“天行有常”和“人定胜天”的朴素唯物论。《荀子》今存32篇,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等多方面,是古代论说文成熟的标志。(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特指________________的人。“君子”一词出
自《易经》,被全面引用最后上升到士大夫及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始自孔子,并被以后的儒家学派不断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3)故不积跬步..跬步:古代跨出一脚为“______”,跨两脚为“______”。答案(1)况战国儒(2)有学问、有修养(3)跬
步三、典句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靛青,从蓝草中取得,可是比蓼蓝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
成,但比水更寒冷。[得分点:状语后置(三处),为,句意通顺]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得分点:博学、日、参省、知、明,句意通顺)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在这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这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
好的品德,精神自然得到提升,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得分点:焉(前两处)、善、备,句意通顺]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可以在上吃泥土,在下喝泉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得分点:定语后置(两处),上、下、用,句意通顺]四、名句默写1
.《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
,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获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论语》中孔
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两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
小流无以成江海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五、高考中的课文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
因为“________________”。(2020年全国卷Ⅲ)(2)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0年天津卷)(3)《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
________”。(2018年全国卷Ⅲ)(4)《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2017年全国卷Ⅲ)(5)《荀
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2016年全国卷Ⅰ)(6)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2018年江苏卷)(
7)__________________,筋骨之强,________________,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2016年浙江卷)答案(1)以为轮使之然也(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4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6)无以至千里(7)蚓无爪牙之利上食埃土拓展训练走进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法行荀子公输..不能加于绳墨,圣人不能加于礼。礼者,众人法而不知,圣人法而知之。曾子曰:“无内人之疏而外人
之亲,无身不善而怨人,无刑已至而呼天。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不亦反乎!身不善而怨人,不亦远乎!刑已至而呼天,不亦晚乎!诗.曰:‘涓涓源水,不雝①不塞。毂已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曾子病,曾元持
足,曾子曰:“元!志之!吾语汝。夫鱼鳖鼋鼍犹以渊为浅而堀其中,鹰鸢犹以山为卑而增巢其上,及其得也,必以饵。故君子苟能无以利害义,则耻辱亦无由至矣。”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贵玉而贱珉者,何也?为夫玉之少而珉之多邪?”孔子曰:“恶!赐!是
何言也!夫君子岂多而贱之,少而贵之哉!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也。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诗曰:‘言念君子,
温其如玉。’此之谓也。”曾子曰:“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交而不见敬者,吾必不长也;临财而不见信者,吾必不信也。三者在身曷怨人?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失之己而反诸人,岂不亦迂哉!”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
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②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报,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听令,非恕也。士明于此三恕,则可以
端身矣。”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也。”注①雝,通“壅”,阻塞。②檃栝(yīnɡuā),矫正竹木的工具。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子贡曰/
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B.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C.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
/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D.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答案B解析“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为对偶句,当独立成句。“病人”“檃栝”都为名词,不能连用,“檃栝”应作下一句的主语。故选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输,在文中指公输盘。复姓公输,名盘,鲁国人,能造奇巧器械,民间称鲁班。B.诗,指《诗经》,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歌。C.南郭惠子,在文中指住在南郭
地方的、一个名叫惠子的先生。南郭,即南边的外城。D.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孔门尊称孔子为夫子,后因以特指孔子。在文中指孔子。答案C解析“南郭”理解有误,南郭为中国的一个复姓,以居住地方位名称为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荀子认为,“法行”就是值得效法的行为准则,遵循“礼制”,不超越“礼制”。全文引用几位圣人的言论来论证这个观点。B.文中引用曾子的言论来论述做事要合乎常理,务求根本,早做准备;不贪财害义;要加强主观修养
,不怨天尤人。C.文中借南郭惠子与子贡的对话来论述君子只要做到身心端正,就不怕求学的人身份多么混杂和学习时的来去自由。D.文中引用孔子的言论来论述君子要像珍视宝玉那样重视道德修养,明白恕道,并提出三种思考:要早学习,早育人,早施舍。答案D解析“三种思考:要早学习,早育
人,早施舍”理解有误,应为“老年时教育人,富足时施舍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失之己而反诸人,岂不亦迂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怪怨别人就会陷入困
厄,怪怨上天说明自己没有见识。过失在于自己却反而去责备别人,这不是太迂腐了吗?(“穷”“反”“迂”,句意通顺)(2)因此君子年少时就考虑到长大后的事,就会努力学习;老年考虑到死后,就会教育后人;富有的时候考虑到贫穷,就会施舍。(“是故”“教”“施”,句意通顺)参考译文公输班不能超越墨
线的规则,圣人不能超越礼制。礼制,众人遵循它,却不明白它,圣人遵循它,而且能理解它。曾子说:“不要不亲近家人而亲近外人,不要自己不好而怨恨别人,不要遭受刑罚才呼喊上天。不亲近家人而亲近外人,这不是违背常理吗?自己不好而怨恨别人,不是舍近求远了吗?遭
受到刑罚时才呼喊上天,不是后悔已经晚了吗?《诗经》上说:‘细流的水源,不加堵塞就不断绝。车毂已经全部破碎,才加上大车辐。事情已经失败了,这才深深长叹。’这样做有什么用呢?”曾子病得很严重,他的儿子曾元抱着他的脚。曾子说:“元,你记住!我告诉你。鱼鳖鼋鼍以为深潭还太浅
,就在那里面打洞安身;鹰鸢以为山岭太低,就在那上面筑巢栖息;但是,它们还是被人捕获,这一定是为诱饵所诱。所以,如果君子能不贪财害义,那么就不会有什么耻辱了。”子贡问孔子:“为什么君子珍视宝玉而轻视珉石呢?因为宝玉少而珉石多吗?”孔子说:“唉!赐啊!这是
什么话啊!君子怎么会因为多了就轻视它,少了就重视它呢?宝玉,君子用来比拟人的德操。玉温润而有光泽,好比君子的仁;它坚硬而有条纹,好比君子的智慧;它刚强而不屈,好比君子的义,它有棱角而不伤人,好比君子的行为;它即使被折断也不弯曲,好比君子的勇;它的美丽与瑕疵表露在外面,好比君子的
诚实;敲击它,声音清越远扬,戛然而止,好比君子的言辞。所以,即使珉石带着彩色花纹,也比不上宝玉那样洁白明亮。《诗经》上说:‘我真想念君子,性情温和得就像宝玉。’说的就是这道理。”曾子说:“与人交游,却不被对方所喜爱
,这必定是由于自己缺乏仁爱;与人交往而不被对方所尊敬,这必定是由于自己不忠厚;接近财物,而不被对方所信任,这必定是由于自己没有信用。这三者的原因都在自己身上,怎么能怪怨别人?怪怨别人就会陷入困厄;怪怨上天说明自己
没有见识。过失在于自己却反而去责备别人,这不是太迂腐了吗?”南郭惠子问子贡说:“先生的弟子,人员怎么那样混杂呢?”子贡说:“君子身心端正,来求学的人都不拒绝,想离去的也不阻止。况且,就像良医的门前多病人,矫形器的旁边多弯曲的木头一
样,所以夫子的弟子才这么杂啊。”孔子说:“君子要有三种恕道:有了君主不能去侍奉,有了臣子却要他们听使唤,这不符合恕道;有了父母不能好好报答,有了子女却要求他们孝顺,这不符合恕道;有了哥哥不能尊重,有了弟弟却要求他们听话,这不符合恕道。读书人明白了这三种恕道,身心就可以端正了。”孔子说:“君子有三种
思考,是不可以不考虑的:少年时候不学习,长大了就没有才能;老年时候不能教育人,死后就没人思念;富足的时候不施舍,贫穷了就没有人帮助。因此君子年少时就考虑到长大后的事,就会努力学习;老年考虑到死后,就会教育后人;富有的时候考虑到贫穷,就会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