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2020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观测云和雨》教案

DOC
  • 阅读 3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51.000 KB
  • 2023-02-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科学【2020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观测云和雨》教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科学【2020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观测云和雨》教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科学【2020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观测云和雨》教案.doc,共(5)页,51.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129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2课观测云和雨—、教材分析与气温一样,云和雨也是重要的天气要素,可利用云量和降雨量来描述天气。本课设置了“观测云”和“测量雨量”两个活动,引领学生分别观测云和雨这两个天气要素。活动1“观测云”设置了观察云量和观察云的形状两个观察探究环节

。观察云量环节,教材先让学生了解用云量划分晴天、多云、阴天的规则,再引导学生观测天空中的云量,并用规则判断今天是什么天,进而建立云量与天气之间的关联。观察云状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发现云的形状多样、会变化,云的形状与天气密切关联。然后利用指南车

信箱资料从云的介绍到降水的形成,巧妙过渡到雨量的测量。平时人们常根据雨滴的大小而不是根据雨量来判断雨的大小,学生更是如此。所以教材利用“怎样判断雨的大小呢”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弓I导学生开始对雨的观测活动。活动2“测量雨量”按“制作雨量筒-制订测量计划-搜集测量数据-整理分析数据T对比分析区

域降水量”的流程观测雨量,发现不同区域降水量的分布规律。结合雨量等级表能判断雨的大小,使学生知道雨的大小是根据雨量来判断的。本课的训练重点是观察、实验、制作、分析数据等探究技能。二、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云的观察分为云量和云状两个方面

。知道雨的大小是根据雨量来判断的。2.科学探究能初步学会依据云量、典型云状判断天气情况。会制作简易的雨量筒并用其测量雨量。3.科学态度、STSE在观测云和雨的活动中,逐步养成观察细致、善于合作的习惯。三、教学准备云状图、雨量筒或

制作简易雨量筒的材料四、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教学导入教学导入可以借助教材导入语直入主题,也可以从上节课学习了观测气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另外两个重要的天气要素云和雨来进入。更可以将导入部分设计得生动些,剪辑制作云和雨的短视频,生成问题,

激发学生兴趣进入正式教学。活动1观测云观测云的活动从云量和云状两方面进行。教材先介绍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把天气分为晴天、少云、多云、阴天,并迁移运用到实地观测。除了云量的观测,还有云状的观测,教材选择呈现了云的三种主要形态进行介绍。活动

旨在让学生学会观测方法,并开展实地观测,进而利用云量描述天气,利用云状判断天气或天气变化。云量是指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日常工作中所记录的云量实质为观测员所看到的视云量。云量的观测全靠目力估计,观测员本身的主观成分大,加上云在

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常常分布零散,形状不规则,给观测记录带来不少困难。为了让学生初步掌握云量的观测方法,先要明确标准,就是把天空当作一个圆,将看到的云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占据天空的多少进行区分,教材用图示表达了晴天、少云、多云和阴天的云量区间。云状观测的教学,教师可大量找寻视频和图片,作为教

学的补充。教学时要尽量借助图片和视频,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拓展一些常见且典型的云状图,当天空中出现这样的云时,一般是什么天气,或会出现什么样的天气变化。学会了方法后教师再借助教材指南车信箱介绍的资料将教学过渡到雨,进入下个活动的学习。

实地观测云可以把室内部分的课(含活动2的室内部分)上完后,再组织学生外出到操场观测云。活动2测量雨量本活动旨在让学生知道雨的大小是根据雨量来判断的。而雨量是可以借助雨量筒或自制的雨量筒进行测量的,然后需要结合雨量等级表判断雨的等级。在教学中,可以先用谈话法了解学生平常

是用什么方法去判断雨的大小,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回答伺机引导学生可以从雨后积水的多少,来认识科学地判断雨的大小应该以雨量为依据,因势利导地使学生进入测量雨量的学习。教学中还应注意:①让学生知晓雨量筒是测量雨量的仪器,应该有实物或模型让学生观察,使他们

了解其构造、使用方法,以指导学生的制作与测量。②自制的雨量筒实际是一个口与底等大的平底容器。要是找不到合适的器材,也可用常见的大可乐瓶制作。可乐瓶一般是半球圆底,为了测量的准确,测量前应将半球圆底注满

水(零刻度标在此处),使上面的空间形成一个口与底等大的平底容器。最后部分教材提供了不同的几个地区年平均降水量,需要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将为本单元最后一课中对于气候的认知奠定基础。五、课程资源1.三种常见云(1)卷云卷云,属于高云族。分离散开处呈白色细丝状,或白色碎片状或窄条状的

一种基本云型。卷云的特征是具有丝缕状结构,柔丝般光泽,分离散乱的云。云体通常白色无暗影。卷云按外形、结构等特征,分为毛卷云、钩卷云、伪卷云、密卷云四类。卷云产生的高度很高,属于高云族,云底高度为4500-10000m,毛卷云有时也可达17000-2

0000mo在这样的高度上,空气温度很低且水汽很少,云由细小且稀疏的冰晶组成,故比较薄而透光性较好,洁白而亮泽,常具丝缕结构。卷云因为云层太高,即使生成小水滴,下降过程中很容易蒸发,不会抵达地面,故在地面上不会感到下雨,象征一整天都会是晴朗

的好天气。卷云位于地球大气的对流层的中上层和平流层的下层,在全球能量平衡,辐射收支和天气等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卷云反射(或散射)太阳辐射,使到达地表和大气的能量减少,冷却大气;另一方面卷云吸收地表和大气

发射的长波辐射,加热大气。(2)积云积云垂直向上发展的顶部呈圆弧形或圆拱形重叠凸起,而底部几乎是水平的云块。云体边界分明,积云又可分成3类:淡积云、浓积云和碎积云。如果积云和太阳处在相反的位置上,云的中部比隆起的边缘

要明亮;反之,如果处在同一侧,云的中部显得黝黑但边缘带有鲜明的金黄色;如果光从旁边照映着积云,云体明暗就特别明显。积云由水滴组成,但有时可伴有冰晶,它主要是由空气对流上升冷却使水蒸气发生凝结而形成的。因此,积云的外形特征与空气对流运动的特点紧密相联

。积云通常在湿润地区和热带地区出现,但有时也会在干燥地区出现。除非积云变成积雨云,否则不会出现阵雨,只有正午后形成的云堆和积雨云表示阵雨很可能出现。(3)层云层云云底离地面高度常在2000m以下,属低云族。云体均匀成层,呈灰色或灰白色,像雾,但不接地,经常笼罩山

体和高层建筑。主要由小水滴构成,为水云。在一定条件下层云几乎能够到达地面。层云完全没有结构,它由细小的水珠组成。层云中往往会落下细雨或者细雪,但是不会下大雨。一般在风比较静的气象条件下会形成层云。在气温非常低的状况下甚至可能出现光晕。层云也有时降毛毛雨,冬季降小雪。云维持时

间不长,为几小时。层云被风吹散或趋于消失时,常分裂成不规则的散片,称为碎层云(它呈灰色或灰白色,当碎层云出现时将是晴天)。层云是由直径5~30um的水滴或过冷水滴组成。层云厚度一般在400-500m之间。2.雨量的测量(1)雨量器测量在某一段时

间内的液体和固体降水总量的仪器。一般为直径20cm的圆筒,为保持筒口的形状和面积,筒质必须坚硬。为防止雨水溅入,筒口呈内直外斜的刀刃形。雨量器有带漏斗和不带漏斗的两种。筒内置有储水瓶。降雪季节取出储水瓶,换上不带漏斗的筒口,雪花可直接储入雨量筒底。(

2)降水量“降水量”这个气象术语,在日常的天气预报节目中,每天都可以听到。那么降水量的含义是什么呢?从空中降下的雨、雪、冰雹等,气象部门统称为“降水现象”。一定时间内,降落到水平面上,假定无渗漏,不流失,也不蒸发,累积起来的水的深度,称为降

水量(以毫米为计算单位)。按气象观测规范定,气象站在有降水的情况下,每6小时观测一次。6小时中降下来的雨雪全部融化为水,称为6小时降水量;24小时降下来的雨雪全部融化为水,称为24小时降水量;一个旬降下来的雨雪全部融化为水

,称为旬降水量……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全部融化为水,称为年降水量。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就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降水量。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