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2020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水的沸腾》教案

DOC
  • 阅读 5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27.500 KB
  • 2023-02-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科学【2020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水的沸腾》教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科学【2020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水的沸腾》教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科学【2020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水的沸腾》教案.doc,共(5)页,2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128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3课水的沸腾—、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水蒸发现象后,继续指导学生认识水汽化的另一种方式一沸腾。沸腾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三年级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比如水的温度会升高,水烧开后会翻腾,水烧开后能够听见声音等,但是缺乏对整个沸腾过程的科学认知。本节课学生的主要活动就是“烧开水”,学

生烧开水的过程中,经历预测结果、设计实验、实验观察、记录信息、解释讨论、建构概念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获得许多关于沸腾现象的直接认识,又要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司空见惯”的沸腾现象中隐藏着很多我们未必“熟知”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对事物

敏锐的观察力。烧开水活动中,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水沸腾过程中出现的相关现象,测量水沸腾过程中水温的变化数据,然后基于这些事实建构沸腾的概念,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地真正认识沸腾的本质。本节课教学难点是多变量的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

,需要教师引导各小组做好分工合作安排,设计好实验记录表单,做好控制实验安全的预案。二、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水沸腾的基本特征:水加热到100°C会不停地翻腾起来,同时水会迅速而剧烈地变成水蒸气。2.科学探究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全面、准确地描述水沸腾时的现象。能

用比较科学的词汇、符号、统计图表记录水沸腾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的数据。能基于证据分析水沸腾时的现象产生的条件。3.科学态度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发现和观点。三、教学准备分组材料:铁架台、酒精

灯、烧瓶架、石棉网、烧杯、水、温度计等四、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教学导入本节课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烧开水这一常见现象引入,组织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对“水烧开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充分交流,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想法

,教师应对学生的可能预测(在烧开水的过程中,水的温度、水量的多少、水由静止到翻滚、冒气泡等方面会发生变化)进行适时的梳理、筛选。建议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在黑板上进行整理和呈现。让学生的前概念与本节课真实的观察记录有一个充分

的比较,有利于学生概念的转变和建构。活动1烧开水1-本活动可以按如下程序组织:“讨论实验及记录方法-小组成员分工-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分析现象和数据,思考现象与水温的关联-初步建立沸腾的概念”。活动的重点是搜集、整理和分析实验记录。2.教师要在课前提前预做一遍实验,以便确定好烧杯

内水量的多少,水从加热到烧开大致需要多少时间,根据加热烧开的总时间确定每次隔多长时间测量一次温度,以及其他需要学生注意的地方。烧开水的活动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一定要向学生交待安全操作方面的问题。安装实验器材时,教师可先示范,再让各小组的学生模仿教师的

范例进行组装,也可以由教师在课前将实验器材安装好。为便于观察,同时防止烫伤手,建议用铁架台悬吊温度计后放入烧杯内(不要手持温度计去测量)。实验过程中,还要交待酒精灯的使用要求,提醒学生手不要触摸正在加热和已加热的烧杯。3.由于烧开水的过程中,涉及观察现象、定量测量、按时间顺序前后对

比观察记录等,为了让学生能有序地展开整个观察实验活动,教师在实验前组织学生从“观察和测量什么”“怎样观察和测量”“怎样记录”等方面引导学生讨论好观察、实验、记录方法和内容,特别是记录水量变化情况时,应指导学生在加热前和停止加热后在烧杯外壁标记试管内水面的位置。最后组织学生明确好分工,确定谁观察水的

变化,谁观察温度计读数,谁计时,谁记录,等等,让实验做到有目的和有序。4.在研讨的环节,由于观察的现象和数据比较多,为了有序地讨论,教师可以建立一个思考和讨论的框架,分别从产生气泡、水翻腾、水温变化、水位变化等内容去描述烧开水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研讨中注意

以下几点:①当讨论气泡现象时,引导学生分析气泡是从烧杯内什么地方出现的。然后让学生分析水中的气泡是由什么变化出来的,使学生认识到水沸腾时逸出的气泡主要是水变成的水蒸气。②描述水温变化数据时,要引导学生不仅仅汇报温度数据,更重要的是描述水温变化的过程,组织学生寻找烧杯中水的温度和水的不同现

象之间存在的关系和规律,总结得出:水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水沸腾后,继续给试管加热,水的温度不变。③讨论水位变化现象时,要引导学生分析和推测烧杯内水位下降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沸腾过程水减少了,是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5.在得出结论环

节,教师应充分整理学生在烧开水过程中描述的各种现象,之后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最后综合学生描述的现象及现象产生的原因,建构“沸腾”的概念,即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0,水中

会产生大量气泡,水会不停地翻腾起来,水迅速而剧烈地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沸腾。由于水的沸点受水的纯净程度、大气压等因素影响,即使用最标准的温度计测量,沸点也不一定是100°C,更何况学生使用的实验温度计大多质量不佳,有一定的误差是正常。因此,关

于测量的沸点和标准状态下纯净水的沸点不一致,建议教师可以向学生作适当说明。沸腾时,学生看到烧杯上方冒着的“白气”往往误认为是水蒸气,教师可以引导性地解释:不是水蒸气,是和云、雾类似的液态小水滴。水蒸气是气体,肉眼看不到。烧水时水汽化为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水蒸气遇冷碰到空气中的灰尘凝结

成为液态小水珠,飘浮在空中,看到白雾。五、课程资源1.沸腾沸腾是指液体受热超过其饱和温度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汽化的现象。当液体沸腾时,在其内部所形成的气泡中的饱和蒸汽压必须与外界施予的压强相等,气泡才有可能长大并上升,所以,沸点也就是液体的饱和蒸汽压等于外界压强时的温度。液体的沸

点跟外部压强有关。当液体所受的压强增大时,它的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时,沸点降低。例如,蒸汽锅炉里的蒸汽压强,有几十个大气压,锅炉里的水的沸点可在200以上。又如,在高山上煮饭,水易沸腾,但饭不易熟。这是由于大

气压随地势的升高而降低,水的沸点也随高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在海拔1900米处,大气压约为79800Pa,水的沸点是93.5'),沸点低的一般先汽化,而沸点高的一般较难汽化。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叫沸点。在相同的大气压下,不同种类液体的沸点亦不相同。

这是因为饱和气压和液体种类有关。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即使同一液体,它的沸点也要随外界的气压而变:大气压强越高,液体沸点越高,反之就越低。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C,这是最为常见的。在一定的外界压强下,沸腾只能在某一特定温度(沸点)并持续加热下进行。液体在沸腾时,温度

保持不变,仍然吸热。这时的饱和气压跟外部压强相等。液体所受外部压强增大时,它的沸点升高;反之则降低。不同液体在相同的压强下的沸点是不同的。这与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有关。若当前温度下饱和蒸气压与外界相同,液体即沸腾,而

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液体的温度存在正相关关系。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能继续从外界吸热。液体中若含有杂质,则对液体的沸点亦有影响。液体中含有溶质后它的沸点要比纯净的液体高,这是由于存在溶质后,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增加了,液体不易汽化,饱和气压也较小。要使饱和气压与大气压相同,必须提高沸点。2.

蒸发和沸腾的区别蒸发和沸腾,它们都是液体汽化的方式,即都属于汽化现象,液体在蒸发和沸腾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但是也有很大的区别:(1)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忽略-273.15°C

,因为-273.15弋为绝对零度,这时,分子停止运动),而沸腾是液体在一定温度(沸点)下,继续加热才能发生的汽化现象。(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3)蒸发时液体温度会下降,而沸腾时液体温度保

持不变(在液体表面气体压强不改变的前提下)。(4)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是: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速;影响沸点的因素是:液体表面上的气压,液体的纯净程度。影响沸腾速度的因素:液体体积和原先的温度。(5)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而蒸发时无气泡产生。(6)

蒸发的微观本质为:由于分子的热运动,使液体表面的分子离开液体,进入空气中。(7)蒸发在任何温度都会进行,只是温度越高越快,反之越慢。而沸腾必须温度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