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2020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水的蒸发》教案

DOC
  • 阅读 6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25.000 KB
  • 2023-02-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科学【2020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水的蒸发》教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科学【2020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水的蒸发》教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科学【2020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水的蒸发》教案.doc,共(4)页,25.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128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课水的蒸发—、教材分析蒸发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汽化方式,学生几乎每天都能感受到蒸发现象,但很少研究它,很容易忽视它。水蒸气看不到、摸不着,水在常温下蒸发的属性学生难以直接发现,是学习的障碍点,基于此,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由

现象到本质地认识蒸发。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按“蒸发”概念建流程:“示例聚焦(导入活动:衣服、池塘蒸发)-类比举证(活动1:设计多个探究蒸发属性实验)-提炼蒸发概念-引导解释-迁移应用(拓展活动:怎

样加速水的蒸发)”,设计了一个导入活动、一个主体活动“悄悄逃跑的水”和一个迁移拓展活动“怎样加速水的蒸发”。为引导学生寻找水蒸发的证据,首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常温下水蒸发现象作假设性的解释,并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来证实自

己的猜想,认识到水在通常情况下,会从液态的水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飞散到空中,扶着学生初步建构“蒸发”概念。拓展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晾晒衣服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推测影响蒸发快慢与一些因素(如温度、通风情况、物体的面积等因素)相关,使之感受到蒸发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并且引导

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二、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水在通常情况下,会从液态的水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飞散到空中。知道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2.科学探究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对蒸发的过程和水蒸气的特征进行推想。在教

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的经验和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计划对蒸发现象的猜想进行验证。3.科学态度能对常见的自然现象有探究的兴趣。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想法。三、教学准备分组材料:水、无盖的玻璃瓶与带盖的玻璃瓶(瓶子相同)、记号笔等四、教学建议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导入1.本节课的导入

建议教师首先让学生回顾观察日常生活中水慢慢变干的现象(蒸发),比如室内晾干衣服和毛巾、桌面上的水不见了、池塘干涸等,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解释。2.教师了解学生前概念的时候,可以提供水蒸发现象的图片、视频给学生,让学生用简单的文字和符号将头脑中的解释在图片

上记录下来,然后进行交流。活动1悄悄逃跑的水1-如何搜集证据验证自己的解释?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关键是如何控制变量(变量:敞口、密封;不变量:同样的瓶子、同样多的水)和统一比较标准(水位高低)。即在一样大小的玻璃瓶内注入同样多的水,做好水位记号,一个敞口、另一个加盖。摆放

在同一地点,数天后观察两个玻璃瓶里水位的变化。学生设计实验的时候,由于是三年级,教师可以多进行一些指导,教师可以先提供材料,然后再指导学生根据准备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设计。2.我们直接观察一个瓶中的水位下降就能说明水

的蒸发,为什么要进行对比实验呢?因为对比实验能给学生造就一个形象的思考空间:敞口的玻璃瓶内的水能跑到瓶外的空气中去,而加盖的玻璃瓶的水跑不出去,这样更容易理解水蒸发的现象和过程。3.水的蒸发实验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有较明显的现象,要解决这个教学难点

,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教师在上本课几天前就做好实验装置(最好是与几个学生一块做),在学生进行了实验设计后,再出示这个实验装置,并请参加实验的学生讲述实验过程,然后指导大家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另一种是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并按设计做好实验装置,然后将装置摆

放在教室的一个固定的地方,要求学生定时观察并做好记录,一个星期后再进行实验现象交流和总结。4.学生观察到无盖玻璃瓶中的水位下降现象以后,教师要重点围绕“水消失了吗?水到哪儿去了?”两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和交流。为

了使学生理解蒸发的本质,必须让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思考的重点是对上述现象作出解释,以及这些现象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蒸发的概念学生不一定能概括出来,可以由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提炼总结。但是水蒸气的特点和性质,应该让学生进行推想。拓展活动怎样加快水

的蒸发本活动旨在引领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或回顾日常生活中某些蒸发现象,寻找影响蒸发快慢的一些因素(如温度、通风程度、物体的表面积等因素),想出一些加速水蒸发的办法。活动时教师注意以下几点:1-这是一个拓展活动,可以作为课外活动安排。2.教材中呈现的画

面是生活中常见的晾晒衣物的场景:同一件湿衣物,晾晒在不同的场所,要引导学生来分析、判断晾晒在什么地方干得比较快。由此及彼,再得到怎样加快水蒸发的认识。显然这个活动应该分为两步来完成:第一步是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或有目的地对比观察,通过分析、判断在图中所示的不同的场所,哪件衣物会干得

比较快;第二步是引导学生对晾晒场所的条件进行比较,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得到干得比较快的原因。第一步从经验中得到的认识是感性的认识,第二步的认识则上升到理性了。3.活动的最后不只是引导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人们(也可以说自己)有时为了加快水的蒸发,会怎样做?有时为了减少水的蒸发,会怎样做

?还应该让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五、课程资源1.蒸发当液体温度低于沸点时,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过程即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湿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等。蒸发量通常用蒸

发掉的水层厚度的毫米数表示。从微观上看,蒸发就是液体分子从液面离去的过程。由于液体中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它们的平均动能的大小是跟液体本身的温度相适应的。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碰撞,在任何时刻总有一些分子具有比平均动能还大

的动能。这些具有足够大动能的分子,如处于液面附近,其动能大于飞出时克服液体内分子间的引力所需的功时,这些分子就能脱离液面而向外飞出,变成这种气体,这就是蒸发现象。飞出去的分子在和其他分子碰撞后,有可能再回到液面上

或进入液体内部。如果飞出的分子多于飞回的,液体就在蒸发。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因为在任何温度下,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液体中总有一些速度较大的分子能够飞出液面脱离束缚而成为气体分子,所以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液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速度增大,从液面飞出去的分子数量就会增多,所以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就越快。(2)液面表面积大小。如果液体表面积增大,处于液体表面附近的分子数目增加,因而在相同的时间里,从液面飞出的分子数量就增多,所以液面面积越

大,蒸发速度越快。(3)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当飞入空气里的气体分子和空气分子发生碰撞时,有可能被碰回到液体中来。如果液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快,通风好,分子重新返回液体的机会越小,蒸发就越快。再有

流动的空气压强减小,也会使得液面飞出的分子数量增加,从而加快蒸发速度。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5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