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湘艺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苏三起解》教案.docx,共(3)页,17.642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817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听赏《苏三起解》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在演唱时咬字吐字的能力;2、激发学生演唱戏曲的热情。重点难点1、在戏曲演唱实践中掌握咬字、吐字的能力;2、准确掌握唱词的分类。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的学习,
我们知道京剧不仅被炎黄子孙称之为“国粹”,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所推崇热爱,并被他们视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但是对于一般的听众来说,京剧是好听难学的艺术样式,那么学习京剧有没有一个捷径呢?今天,我来介绍一种通过咬字吐字的方法来学习京剧演唱的技巧。2、教师板书课题。分类:字头字腹
字尾。3、学习咬字吐字的方法。(一)咬准字头。示例: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第一句“人人都说沂蒙山好”重点强调要“打”字头。引出京剧示例:《苏三起解》第一句唱词“苏三离了洪洞县”分析这一句唱词中的字头教师范唱(二)引长字腹。字腹的组成(韵母,包括介母)示例:京剧《苏三起解》第二句唱词“将身来在
大街前”分析这一句唱词中的字腹教师范唱。(三)收清字尾。讲解收清字尾的关键(收清尾音)示例:京剧《苏三起解》第三句唱词“未曾开言我心内惨”分析这一句唱词的尾音教师范唱4、认识脸谱。生、旦、净、丑小结:刚才我们听的《苏三起解》是选自梅兰芳的《玉春堂》,而这
个《京调》的第一主题旋律与《苏三起解》相似,所以,我们今天聆听欣赏的《京调》,就是根据京剧《苏三起解》改编的,属于西皮原板。延伸:师:今天我们知道了京剧中的两大唱腔,西皮和二黄,也欣赏了西皮腔的曲子,《京调》和《苏三起解》,现在请同学们来欣赏二黄腔的曲子,一起听听看看二黄腔的京剧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呢?(聆听二黄腔的京剧片段)《望江亭》片段总结:同学们,咱一起说说今天学习后的感受吧!今天对于京剧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呢?生:……师:希望大家可以多去搜索关于京剧方面的知识,然后跟同学多多交流,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关注我们中国的“国粹。板书设
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