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湘艺版】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放风筝》教学设计.docx,共(4)页,18.993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816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放风筝》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欣赏河北民歌《放风筝》,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欢快的情绪;2、学生能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即兴参与音乐活动。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意境;3、通过聆听不同版本的《放风筝》,进一步感受河北民歌的风格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
音乐的情感;4、能听辩出南北不同风格的民歌。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听音乐进教室,感受歌曲情绪。引导学生带着背景音乐所渲染的情绪愉快进入教室。二、激趣导入。目标:用“猜猜歌名”的方式自然导入作品,初次完整视
听歌曲、感受歌词,使学生充满兴趣,带着几多新奇、几许期待来欣赏音乐。提问:1、瞧瞧你们一张张的笑脸,快来说说听了这首歌曲你是带着怎样的情绪走进教室的?生:(高兴、愉快、兴奋、开心…)2、同学们的感受很准确,刚才带给我们愉快情绪的
这首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河北民歌,它的名字是什么呢?(很神秘地)老师先不告诉大家,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完整地欣赏一遍歌曲,看看同学们能不能从听到的歌曲中找到答案。学生欣赏,起歌名。3、同学们起了这么多好听的名字,老师看得出来,你们一定都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用赞赏的目光)这首歌
的歌名就在同学们的答案中,是什么呢?(出示课件,揭示课题)4、《放风筝》这首歌曲是流传于我国河北南皮一带的一首民歌,它是一首“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知道什么是南歌北唱吗?“南歌北唱”就是将流传于江南一带的优秀曲牌“移”到北方,用以歌唱当
地民俗的歌曲,我们这首河北民歌《放风筝》用音乐描绘的是怎样的当地民俗呢?让我们完整地视听一遍歌曲,细细地体会歌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听赏。(播放动画《放风筝》课件)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听赏,展示汇报。(完成目标:加深对歌
曲意境的想象和对歌词的理解。)5、小结:大家用不同的方式再现了歌曲的情景,音乐感受把握得也很准确,这首歌曲所表现的意境正如同学们汇报的一样,描绘的是旧时难得出门的姑娘们穿着漂亮的衣服,趁着阳春三月这样大好的时节,带着各自喜爱的风筝去
野外踏青、游玩的喜悦心情。三、分段赏析:阶段性目标:通过方言和歌词的学习,理解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旋律特点。1、下面,让我们分段欣赏,进一步体会歌曲的情绪和河北民歌的旋律特点。还记得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吗?听过河北南皮的地方方言吗?老师现学了几句,现在呢我就用纯正的河北南皮的地方方言给大家
把第一段歌词朗读一遍。(师幽默地用方言朗读歌词)学生模仿。2、欣赏第一段,体会方言和民俗对歌曲的影响,学唱最具特色的乐句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3、欣赏第二段,听辩这首歌曲的歌词和以前学过的歌曲有那些不同?(讲解衬词)4、欣赏第三段,
师生对唱。四、整体复听。阶段性目标:以视听为基础,感受河北民歌的风格特点。1、通过一遍遍地欣赏歌曲,我们感受到了河北民歌《放风筝》带给我们的欢快、愉悦的情绪。音乐除了能表现一定的情绪外,还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那么这首河
北民歌《放风筝》的风格特点是什么呢?让我们再一次完整地视听歌曲,通过《放风筝》这首歌曲来感受我们河北民歌的风格特点。2、出示课件。3、师小结,因为这是一首“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所以它既有南方民歌的委婉、细腻,
也有北方民歌的粗犷、高亢和嘹亮的曲风特点。五、对比欣赏,拓展学习。阶段性目标:通过对比欣赏感受南北不同地域民歌的风格特点,并能分辨。1、《放风筝》这首歌曲的版本很多,歌唱的内容大同小异,旋律风格却因地有别,欣赏南
方版本的《放风筝》。2、出示课件。3、小结,同学们找得很准确,南方民歌的旋律曲调就是委婉、细腻、平稳、柔和地。4、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以一曲《茉莉花》为例,分别演唱两个乐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根据我们已掌握的知识来区分南北民歌。(师声情并茂地演唱)学生欣
赏,分析判断。六、总结:这节课我们在河北民歌《放风筝》的伴随下,共同体验了放风筝时的乐趣和喜悦的心情,同时也感受到北方民歌高亢、嘹亮和南方民歌委婉、细腻的旋律美,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会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让
我们带着想象的风筝一起到操场去放飞吧!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