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湘艺版】五年级下册《(听赏)瑶族舞曲》自我反思5.docx,共(1)页,15.04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787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瑶族舞曲》教学反思《瑶族舞曲》是五年级下册第三课的欣赏内容。本课以创设情境、分段欣赏、创造表现的模式设计教学环节,以记忆并唱熟《瑶族舞曲》第一部分的抒情主题为教学重点。听辨并说出乐曲三个部分音乐要素的变化,随乐自编长鼓舞蹈
动作参与表现为教学难点。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本课教学有以下几点收获:首先,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对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了综合分析,设计了切实可行,符合实际且细化的教学目标,因而获得了良好、有效的教学效果。其次,紧抓瑶族舞曲的风格特点,以瑶族长鼓舞为基
础,引导学生创编声势动作感受长鼓舞的韵律,另外,我注重细节的设计,包括每个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学语言亲切、简练明了,整个教学流程思路清晰,循序渐进。这些细节都是为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而服务的。再次,这节课遵循了以音乐为本的教学原则,
始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如,聆听方式有分段聆听,也有完整聆听。在聆听过程中设计了随音乐律动、哼唱主题旋律、创编瑶族长鼓舞动作为音乐伴奏、结合图谱设计动作参与表现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能透彻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本课较有特色的两个教学环节:第一,导入部分
。导入环节采用了情境导入,通过老师的边歌边舞带领学生进入情境。随后介绍瑶族长鼓,学生聆听感受长鼓鼓面与鼓边不同的声音,通过肢体表现瑶族长鼓舞的律动。我所演唱的旋律是根据《瑶族舞曲》改编而成的《瑶山夜曲》,也起到了熟悉旋律的作用。第二,
体验式音乐学习法。音乐学习需要学习者自身去经历、去感悟、去操作,才能获得属于学习者个人的音乐感受。在欣赏《瑶族舞曲》的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学生亲身的音乐体验。通过图谱引导、场景表现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并体验音乐的变化。让学生边听边律动,边想象始终沉浸在音乐中,获得最直观的音乐感受。课堂不可能
是完美的,本堂课还存在诸多不足:第一,《瑶族舞曲》共有四个主题,本节课四个主题都分段让学生聆听,但课堂容量过大。今后的教学中侧重欣赏a、b两个主题,或者将本课分为两个课时,有待尝试。第二、再现瑶族舞会场景这个环节的教学效果不
是很好。我所希望的效果是所有女生一个紧接这一个站起来舞蹈,并在音乐主题一结束前完整的围成一个圆圈,但是也许是交代的不够清楚,并没有完成好。第三、第三,在创编活动中还可以让更多学生展示、表现,学生的参与面应更广些。如可让学生单独展示
自己设计的声势动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