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湘艺版】五年级下册《(听赏)瑶族舞曲》教学内容研究3.docx,共(1)页,14.58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785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瑶族舞曲》教学内容分析《瑶族舞曲》是五年级下册第三课的欣赏教学内容,是刘铁山、茅沅以瑶族民间音乐《长鼓歌舞》为素材,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教材中选用的是经过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彭修文先生改编的民族管弦乐合奏版
本。乐曲用优美的旋律,表现了能歌善舞的瑶族人民的生活情景,丰富、生动地展现了瑶族民众欢歌热舞的喜庆场面。乐曲为单乐章复三段体结构(A-B-A’)引子以低音乐器(中阮、大阮、大胡、低胡)拨奏出舞蹈性节奏,二拍子,模仿优雅的长鼓节奏轻轻奏响,逐渐引出第一部分。A部分包括两个主题。第
一主题由高胡奏出幽静委婉的主题,音乐柔美轻缓,仿佛看到了瑶族节日之夜长鼓奏响、歌声轻起时,身着盛装的瑶家儿女聚集在银色的月光下,翩翩起舞,美轮美奂。主题重复出现了三次,每次出现力度加强,就好像越来越多的姑娘纷纷加入舞蹈行列;第二主题由管乐奏出,节奏
较快,矫健活跃,恰似一群小伙子情不自禁地加入姑娘们的行列,欢腾舞蹈起来,尽情抒发了兴奋的心情。B部分由笛子和笙奏出,变为三拍子,恰似一对恋人正在边歌边舞,旋律安宁而富有歌唱性,时而又出现跳跃的节奏,仿佛人们在亲切的交谈,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独具韵味。A’部分浓缩的再现
了A部分的内容。人们纷纷加入舞列,气氛热烈,感情奔放。乐曲在强烈的节奏中推向高潮,在快速欢畅的情绪中结束。在分析了教材和乐曲结构后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能够专心欣赏《瑶族舞曲》,听辨并说出乐曲三个部分音乐要素的变化。2、能记忆并唱熟《瑶族舞曲》第一部分
的抒情主题。能在教师的启发下自编声势动作随乐参与表现。3、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听赏活动,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其中教学重点为:能记忆并唱熟《瑶族舞曲》第一部分的抒情主题。教学难点为:听辨并说出乐曲三个部分音乐要素的变化,随乐自编长鼓舞蹈动作参与
表现。全曲时长将近6分钟,本课为第一课时采用分段欣赏的方法,四个主题都单独聆听,重点聆听第一、第二个主题,并且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