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湘艺版】三年级上册《(听赏)苗岭的早晨》教学反思1.doc,共(2)页,70.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731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苗岭的早晨》教学反思《苗岭的早晨》是作曲家陈钢于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变的。乐曲以明朗清新的旋律,描绘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又以明快热烈的劳动节奏,表现苗族人民的愉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本课是三年级的一节欣赏课,本课的讲授是为了了解苗族,对少数民族音乐
产生兴趣、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了解小提琴,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在听赏《苗岭的早晨》教学中,我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爱动,对新鲜事物好奇,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
,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音乐情境,进行教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让学生去欣赏、感受、讨论、表现音乐。课始,我出示走进苗族微课让学生看苗景,听苗歌,感受苗族人们生活。初步了解苗族,感受苗族飞歌的音调特点,激发学习兴趣,为欣赏乐曲做铺垫。引出课题《苗岭
的早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参与、自主体验的教学氛围。在分段欣赏教学中,我设计了“画图谱”、“乐句对比”“感受体验”等形式以实现本节欣赏课音乐知识的教学。通过舞蹈、试唱、拍击节奏、打击乐器参与、声势表现等形式感受苗族人民载歌载舞、愉快劳动的场景。抒发了学生对
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旋律的美感和肢体活动的快乐。在音乐欣赏第一乐段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运用“音乐的耳朵”感受情境音乐,通过听唱主题旋律、律动把听到音乐后的感
受,联想到的景象描绘出来。通过联想、升华,加深对音乐作品的领悟与理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学习乐曲的第三段时,采用对比的方法听辨乐曲再现的写作特点,再次感受苗岭的美丽景色。最后聆听整首歌曲,给学生以整体美的感受。在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参与表现环节,第一部分声势律动表现苗岭生机盎然的景象;第二部分采用舞蹈、唱歌、打击乐器、声势表演表现人们欢歌载舞、愉快劳动的热闹场景;第三部分自由想象表现苗岭宁静秀美的景色。学生完全沉浸在欢快的音乐中,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音乐
欣赏课比较难把握,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尝试,我体验到:在欣赏教学中,突出“让学生充分聆听”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听赏音乐,想象音乐描绘的内容和场景,进一步培养音乐感受和欣赏能力。还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运用“音乐的耳朵”感受情境音乐,要鼓励学生对
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引导学生敢于创新,赏识学生的大胆创新,启发引导学生发挥丰富想象力和感受力、表现力。真正实现音乐教学“自主、探究、合作”的生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