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湘艺版】六年级下册《(演唱)春风满小城》教学反思5.doc,共(3)页,2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729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春风满小城》教学反思2017年4月6日星期四上午第一节课,我在学校多媒体教室执教了六年级下册第二课第2课时《春风满小城》。课后,我及时反思,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教学理念:突出了音乐学科的特点,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全
课我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自己站在主导位置,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表达美。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听一听、唱一唱”中感受歌曲、理解歌曲、表现歌曲。学唱歌曲时我首先深情范唱《春风满小城》让学生聆听感受歌曲的速度和表达的情绪,让学生说
一说自己的感受;再引导学生看课件歌谱,跟随邓丽君的原唱再次欣赏和跟唱,不仅再次体验歌曲柔美细腻的情绪,还让学生加深了对歌曲旋律的熟悉度,更在歌曲教学中解决了音乐知识上的难点,了解了什么是“小行板”,认识和掌握了装饰音。教学模式:二十多年的音乐一线教学,让我有了自己特色
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中,我突出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交流合作。在曲谱学习时,我先出示简单的去掉了“波音”和“倚音”的曲谱让学生哼唱,之后从“总觉得谢老师出示的这条曲谱唱起来缺少了一点韵味”这一话题,引导学生到书本上自主找出不熟悉的音乐记号,自然地引出了装饰音的教学。音乐
拓展延伸环节——认识一代歌后邓丽君并欣赏几首她演唱的代表作品,更是抓住“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教学理念,引得学生情不自禁地跟唱歌曲,并在歌曲的欣赏和体验中,了解邓丽君甜美细腻地演唱风格更能体现江南小调的特色,让学生得到美的体验。教学行为:全课的设计和教学行为我都关注到“学生的心理特点、
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得到学生的认可和理解”这三个方面。课中提问设计都浅显易答,组织教学及各环节过渡清晰,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教学目标达成较好。信息技术运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将图文、音频、视频融为一体。将书本上出示的波音和倚音通过课件
出示,让这一音乐理论知识直观、完整;课件里江南小城美景与《春风满小城》背景音乐的呈现,实现了音响与画面的动态结合,更具感染作用;另外,通过前一阶段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和学习,我感觉个人制作课件的水平得到提高,本课课件制作比较精美,PPT中
多页使用了较唯美的动画效果;并且课件中选取的音乐优美动听,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课件的使用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当然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1、歌曲的学唱时,通过反复跟唱后,让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时,没照顾到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有些学生在演唱个别乐句的
波音和前倚音时唱得不够准确,音准也不够,课堂上我没能够及时指出并纠正;由于这个班是我本期新接手的班级,常规训练不够到位,个别学生课堂表现欠积极主动;另外,课堂中我给学生的鼓励性评价还不够。2、教学中由于稍紧张,有几处语言表达停顿不当,不够流畅,板书时原设计“
柔美细腻”写成了“柔和细腻”;由于感冒的原因,范唱和演唱过程中声音稍嘶哑;教学过程中态势语不够稳定,动作变化频率较大,课后我看录像都有点紧张和不安心的感觉。3、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问题:虽然努力在制作课件时追求唯美,但感受我的课件“奇妙的装饰音”这一页不够理想。该页文字内容较多,布局太紧
凑,其实可以分到两个页面中会更加简洁和美观;另外在录课时课件操作也不够理想。由于我上课的电子琴和计算机操控台分别在讲台的左右两边,多媒体教室又没有红外线笔操作,所以上课时我需要经常在学生中间和讲台左右两头走动,一来耽误上课时
间,二来老师上课的动作过多、频率过大容易影响学生注意力,影响上课效果。今后我将进一步努力摸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