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有趣的声音》教学设计1.docx,共(2)页,25.604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694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有趣的声音1教学目标1.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初步了解物体动起来就可能会发出声音。2.能分辨各种声音,运用多种方法让物体发出声音,并用象声词描述听到的声音。3.喜欢好听的声音,知道自己平时不能大喊大叫。2学情分析《有趣的声音》是一首很有特色的儿童
歌曲,通过师生对唱的形式,让小朋友模仿小动物的叫声,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这首歌曲为24拍、大调式、单乐段,节奏平稳,旋律多为级进与小跳,歌词非常口语化和生活化。师生对唱这一形式很适合低年级孩子,能
充分展示小朋友天真活泼的天性。一年级学生从整体的水平看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但是部分班级在音乐的听觉稍有差异。3重点难点1.用自然优美的歌声来演唱歌曲。2.区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并运用到歌曲之中。4教学过程4.1第
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有趣的声音一、创设喜羊羊来做客的情境,将各种声音贯穿,引导幼儿倾听、分辨。(一)听一听,猜一猜。了解生活中的各种声音。1.分辨大自然的声。如:小鸟、河流2.从河流声音入手,拓展幼儿生活经验。3.分辨生活中的声音。如:汽车、信号灯等。
4.教师通过小结让幼儿了解到我们身边有许多有趣的声音,并初步了解声音的作用。二、创设游戏情景,引导幼儿探索声音的秘密。1.通过跳舞唱歌探索自身发出的声音。引导幼儿通过说话、拍手、跺脚等方法发出声音。‚小朋友,在唱歌跳舞时,
你的身体哪里发出声音了?‛引导幼儿知道要保护嗓子,不大喊大叫。2.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1)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停
住动作,声音就消失了;动起来声音就出现。(2)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3.小结:只要物体动起来,就可能会发出声音。有的东西声音大,有的东西声音小。三、延伸探索,找找声音在
哪里?《有趣的声音》是一首很有特色的儿童歌曲,通过师生对唱的形式,让小朋友模仿小动物的叫声,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这首歌曲为24拍、大调式、单乐段,节奏平稳,旋律多为级进与小跳,歌词非常口语化和生活化。师生对唱这一
形式很适合低年级孩子,能充分展示小朋友天真活泼的天性。)谁的歌声这么有趣1、教师用音画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模仿熟悉的小动物的声音。在学唱的实践中,比较和体验声音的高低。可让学生分组模仿,使学生的参与面更广一些。2、在演唱歌曲《有趣的声音》时,注意师生对唱要连接好,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演
唱姿势和方法唱歌,并形象地表现出歌曲内容。教学中注意提示学生对口形的要求,请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口形,培养学生正确的发音习惯。还可在演唱中加进一些模仿小动物的动作。3、在“拍一拍”的练习中,让学生听辨小动物声音的长与短。在老师的帮助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调动生活经验,让学生己选择合
适的动物填在打问号的地方。填好以后,把小动物的名称告诉其他同学,按书上提示的节奏打击(可用手或者打击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