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湘艺版】二年级下册《(演唱)萧》教学反思2.docx,共(2)页,22.297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686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箫》教学反思《箫》是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首汉族小调,流畅起伏的优美旋律,表现出浓厚的江南民歌风味。口语化的歌词唱出了小宝宝学习吹箫的欢快、愉悦的心情。所以教学本课时,我尽可能选用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我采用情景图片导入法导入新课,先让学生欣赏江南风景图,然后在引入江南地区器乐合奏江南丝竹,解释丝竹类乐器。接下来我出示
箫与笛的实物乐器,并且各演奏一手乐曲给学生听,让他们感知音色的对比。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对箫这个乐器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为接下来理解歌词做好铺垫。通过上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对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将歌曲《箫》的旋律作为发声练习曲,让学生在聆听、练唱中熟悉旋律
。揭示课题后通过节奏训练、哼鸣模唱旋律、聆听熟悉全曲旋律。在突破重难点时以问题“找老师标记的不同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解决歌曲的难点。歌曲中最后一句一字多音是本堂课的难点,让学生反复听唱,引导学生气息平稳的唱歌。在歌曲感情处理方面要求声音既要明亮
、甜美,突出民歌的风格,又要连贯、抒情,体现旋律的特点。当学生初步会唱歌曲后,指导学生用抒情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箫》。教师用自己的示范表演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
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拓展延伸。我设计了音乐故事环节。这个环节我讲述了一个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与箫的故事,让学生从中得出收获,达到德育渗透教学目的。在上这节课前,我曾精心设计了这节课的教学。在没有进行教学实践前总觉得这样的设计应该算是完美的。但是上完这节课后,感觉到有不足之处。出于对学生不熟悉,与学生配合交流不够好。如果我能在一开始就信任我的孩子们提供给他们更多的思考空间,充分
发挥孩子们对音乐的独立见解,或许更能让音乐变成孩子们自己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