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苏少版】(五线谱)五下《唱:银色的桦树林 绿色的祖国》教学设计3.doc,共(4)页,18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628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银色的桦树林》教案及反思教材分析:《银色的桦树林》是一首描写茂密的桦树林中的美丽景色,表现游人愉悦心情的歌曲。歌曲为一段曲式结构的五声旋律,歌曲的前四小节和后七小节上午音高极其简练,音区较低,中间八小节由五个音构成音区较高。歌曲充分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
的美好感受。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拥有一定的演唱演奏技能,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所以我加入了竖笛,唱奏兼备来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同时利用竖笛的伴奏帮助二声部的学习,更准确的表达合唱的
效果。让他们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化繁为简,鼓励和赞扬学生提升自己的能力,更自信的表达。设计思路:设计本课前,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是一首合唱曲,旋律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对学生来说,合唱的配合还是具有一定难度。根据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和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
决定屏弃原来的教学模式,尝试用竖笛帮助教学,化繁为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轻松的达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银色的桦树林》,能生动地演唱歌曲。2、培养学生利用竖笛演奏提
升二声部合唱水平以及用打击乐器伴奏的能力。3、乐曲中感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全面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教学难点:切分音的演唱以及二声部的合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竖笛、打击乐教学进程:一、组织教学1、师
生问好2、导入①视唱音符:同学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小音符,你认识吗?我们一起唱唱吧——拿出手中的竖笛吹一吹。(出示音符)【设计意图:通过演唱、演奏熟悉的音符拉近学生与课堂距离,增强学生学
习音乐的信心。】②创编:老师想让这两个音符更活泼些,有什么好办法吗?(变换速度、跳音记号、改变节奏……)【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利用所学知识创编达到预期的效果。】真棒!老师就再变变节奏,先紧凑的欢快再舒展的优美(出示图谱)听一听
我怎么唱的,试一试。我们也可以吹一吹,注意十六分音符的短促和气息的停顿。【设计意图:通过竖笛的加入,化繁为简的解决乐曲中的一部分难点,为后面的学唱进行一定的铺垫。】再试一次!吹的真好,老师也想加入你们,听听我唱了些什么?加入歌词:蓬得得蓬蓬,蓬得得蓬蓬,
蓬得得蓬蓬,蓬蓬蓬。老师模仿的呀是水车转动的声音,在遥远的加拿大,有着成片成片的桦树林,一到秋冬,银装素裹。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银色的桦树林》。二、新歌教授1、初步聆听,感受乐曲的速度。跟着老师声势律动(拍手、拍腿、响指)。【设计意图:渲染课堂
气氛,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风格。】2、再次聆听,老师想唱一唱旋律,请你找一找旋律中的相似的部分?3、你们也试一试吧,用“lu”轻轻哼唱相似乐句。【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分析歌曲中的相似性,分步骤学习降低学生学习歌谱的难度。】4、师范唱,生试唱第一段歌词
。5、三次聆听,默唱2、3段歌词。6、跟琴视唱2、3段歌词。7、连起来完整演唱8、四次聆听,寻找歌曲中的二声部。9、跟琴单独唱二声部。请出竖笛吹一吹。【设计意图:降低二声部演唱的难度,用竖笛吹奏提高学生二声部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自主配合,学生既体会到合唱的成就感,也体会到竖笛演奏的自豪感。】10、邀请2名同学竖笛吹奏二声部,其余学生演唱。师唱一声部合作。11、进行交换再分2组尝试二声部合唱。12、完整合唱13、师生合作用竖笛完整演奏二声部。三、歌曲伴奏1、真好听,再丰富一些,瞧,老师带来了什么
?出示节奏谱和2件乐器碰铃、沙锤为乐曲伴奏。【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加深学生对歌曲的体会和理解。。】2、请学生选择合适的节奏乐器尝试演奏,其他同学用手表达3、小乐器太少了,可是我们每位同学都有大乐器呀。完整表演:竖笛合奏,打击
乐器伴奏。【设计意图:通过创造、体验、合作,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四、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进了银色的桦树林,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和同学们一起欣赏。教学板书:《银色的桦树林》学生学习评价:本节课以学生为主,运用“听、唱、奏、动”多种艺术实践方
式,给学生营造自主、轻松、愉快的氛围,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教学引导。由熟悉音符、聆听歌曲到完整演唱和创作表演,学生能认真的参与音乐学习,积极思维,乐于表现于创造,充分享受音乐活动,提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多方面的发展。
课后反思:本节课《银色的桦树林》是一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民歌。旋律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简单上口,大多数学生很快能够完整地演唱。但是二声部的合唱加入稍有难度。怎么相互配合演唱成了一个难点?这里,我就想到了请竖笛帮忙。
这首作品中的二声部旋律简单,五年级演奏完全没有问题,实践中发现竖笛的演奏能很好的帮助二声部旋律的巩固,对二声部演唱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在一声部熟练的情况下,学生自己能相互不干扰,和谐的合唱,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发现学生对竖笛的兴趣也大大地提升,积极
主动,在演唱演奏中获得成就感。最后还融入了打击乐器,更加丰富的变化,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热情,使音乐课子亲切、清新、轻松的走进孩子的心灵。但是纵观整节课堂,我发现仍然有很多细节可以设计的更好。比如:①这首歌曲的歌词描绘和曲调有机结合,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令人
心旷神怡,使人仿佛置身于迷人的大自然风光之中。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再加强音乐审美,创设些情境,同时追求歌曲速度、力度、音准等细节的分析,让学生用心去歌唱,去感受、体验歌曲的旋律美、歌词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
对家乡的热爱之情。②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教学的步骤适当的再放慢一些,很多问题完全可以交给学生发现、探寻、创造。比如打击乐器环节,节奏可以不设置,请学生自己创编节奏,自己搭配乐器,五年级完全有这个能力自主的完成
。不仅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更大的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课堂的效果会更好。③最后合作表演再细化些,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演奏,以师生合作完整的展现结束课堂更加意犹未尽。总之,我希望在反思中不断前行,将创新与基础教学更好的融合,化繁为简,丰富课堂,让学生轻松的爱上音乐,爱上音
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