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0-统编五四制六年级全册道德与法治.docx,共(8)页,41.356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58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一、学习内容分析《生命可以永恒吗》是统编教材六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开篇第一框的内容。第四单元是六年级教材中的最后一个单元,在第一单元认识自
己、发现更好的自己,第二、三单元与同伴交往互动,学会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开始思考生命价值,从了解生命的特征,探寻生命的意义,努力绽放生命的光彩三个基本问题出发架构了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本课内容从“生命可以永恒吗”这一辩证问题出发,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特征:生命是
来之不易的、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在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上感受我们自然生命的幸运和珍贵,在此基础上加深对生命内涵的认识,虽然自然生命不能永恒,但精神信念上的生命确是可以传承和发展的,所以我们要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为自己的个体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本
课内容为本单元后两课培养正确对待生命的态度,找寻生命的价值和活出生命的精彩做好了铺垫,初步引发学生对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意义和价值进行思考,也深化了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中中华文化对“家”这个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命居所
的内涵的认识。二、基础学情分析我校六年级学生虽然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各种媒体和社会交往中积累了一些关于生命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都知道生命是短暂的这一特性,大多数对“生命可以永恒吗”这一问题持否定态度,受认知水平局限,对生命的内涵的认识停留
在个体生命和身体生命这一层次,部分同学能意识到精神生命可以传承,几乎没有同学思考过人类生命与自己的个体生命有什么关系。班级里有一半学生思考过生命的意义这一问题,但由于自媒体盛行,学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有较多的思想冲突。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
价值观:尊重自然规律,激发对生命的珍惜之情和传承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2、能力:通过分享交流、师生对话、阅读和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3、知识:了解生命的特征,认识个体生命与他人、社会和人类生命的关系,理解自然规律。四、基本问
题2五、教学过程:导入:新闻播报上节课结束的时候,老师对今天新闻播报的主要内容做了要求,请同学们关注最近几期校园新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听听邹欣宜同学为我们带来的校园新闻,大家欢迎。新闻稿内容:大家好,我今天新闻播报的题目是《做好地震应急预防自救互救
减少伤亡》,今年5月13日,金陵中学举行了地震逃生应急疏散演练。这次演练分为避险和逃生两个环节,全体师生接到校长发出的地震避险要求后,迅速响应,找到相对坚固的位置避险,当疏散命令下达后,各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秩序的迅速撤离教学楼。疏散到操场的同学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整队、清点人数
。参加活动的黄浦区领导向我们赠送了相关的民防器具,我们还一起观摩和学习了救护包扎、防毒面具的使用等,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师:谢谢邹欣宜同学,老师也跟大家一起参与了这次应急疏散演练,看到有的同学非常投入,也有的同学觉得演练的过程很好玩,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我们为什么要参加应
急疏散演练呢?生谈原因师:为了在真正发生危险的时候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的生命安全如此重要呢?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与生命有关的话题,进入第四单元的学习,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至87页,看看第四单元的引言部分。板书: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一、生命可以永恒吗
?活动一:分享生命小故事,归纳生命的特征师:在上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曾一起分享过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成长故事,课前老师和两个小组再次整理了一下资料,挑选出了同学们中的两个生命小故事,请同学们边听边想,听了这个故事,你对生命这个词有了什么样的认识。生命可以永恒吗生命为什么不可以永恒?生
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我们该用什么态度对待生命?生命为什么可以永恒?个体生命与人类生命有什么关系?我们如何使生命永恒?3出示幻灯:故事一:我的妈妈有高血压,在怀孕生二胎的时候她有了生命危险,是仁济东院的林建华医生救了我妈妈,我的小妹妹是我妈妈冒着生命危险生下来的,她是我们全家的宝贝。听了这个
故事,你对生命这个词有了什么样的认识。生:生命是来之不易的。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生命是来之不易的呢?生:板书:来之不易妹妹为什么会成为全家的宝贝呢?生:因为她的生命来之不易,我们都非常珍惜她。师: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来之不易的,小学
自然也曾学过,生命的诞生是大自然的奇迹。师:我们再来听一下故事二故事二:我有一条叫东东的泰迪狗,它陪伴了我整个小学时光,后来它因为食物中毒死了,爸爸又给我买了一条泰迪狗,但是东东一直在我心里,我常常想,如果它再活过来,我一定要对它再好一些。听了这个故事,你认为生命还有什么特征呢?生如果回答生命
是脆弱的,就继续追问:你觉得脆弱的意思是?引导学生意识到生命是短暂的,与死亡相伴。所以活着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短暂的生命呢?生: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是不可代替的师追问:你从什么地方看出生命是不可替代的呢
?板书:不可逆,独特的,短暂的师:罗曼罗兰说过: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这句话告诉了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不可逆的生命呢?生:珍惜生命师:生命也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在课前,有同学提到了
克隆技术,即使将来克隆人技术合法了,他和你的人生经历也不会一模一样,他的感受、记忆也不会和你一样,我们的生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你觉得我们要怎样对待自己这独一无二的生命呢?师:从自然规律的角度来说,生命是不能永恒的。出示幻灯:生命有时尽,板书:1、生命有时尽(
自然规律)师:也正是因为生命的短暂、不可逆、来之不易和独特,我们才更要珍惜生命,活出自己的价值。板书:珍惜活动二:分享交流、师生对话,领悟生命之间有联系师: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的第二小组同学也有一些发现想要分享给大家,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想一想,通过第二小组的梳理,你对生
命会不会有新的认识。出示幻灯:那些向我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们。4师:好的,我们再请第二小组的同学,小组二:师:谢谢这个小组的同学,在我们遇到危险和困难的时候,总有人向我们伸出帮助之手,你觉得家人为什么会帮助我们呢?生:血缘关系,我们是父辈
生命的接续,我们的生命与家人的生命紧密相连板书:身体生命的接续幻灯:我——家人师:除了家人,你的生命还与哪些生命相联系呢?生:朋友,同学,老师,师:在学校生活中我们是学生,是同伴幻灯:老师,同学,朋友师:在社会生活中
,我们是乘客、是顾客等幻灯:师归纳:我们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紧密相连。我们的生命是离不开其他生命而单独存在的。板书:2、生命与生命紧密相连(社会关系)活动三:阅读与思考,体会生命有接续师:在各种社会关系中,与我们联系最为密切的就是家人。在上一
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曾做过这么一个调查,你的出生给家庭带来了什么?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这些答案。出示幻灯:师:大部分同学都说自己的出生给家人带来了幸福和希望,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板书:身体生命的接续,也从精神上影响着我们,教导
着我们。板书:精神生命的接续师:我们一起来阅读一段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自述,请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习主席的母亲希望自己的儿子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呢?出示幻灯:师问:习主席的母亲希望自己的儿子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生回答:精忠报国的
精神品质师:精忠报国的精神品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虽然岳飞和他母亲的身体生命早已经消逝了,但是他们的精神信念依然接续了下来。师:我相信你们一定也从父母,老师、或者其他途径听过这样的小故事,你能分享给我们听一听吗?学生如果回答不出,老师先举个例子,愚公移山生:师:这个故事你是
从哪儿听来的呢?从这个故事中,你学习到了怎样的精神呢?生:持之以恒等师:虽然最初记录或写下这个故事的人的身体生命已经消逝了,可是他的什么生命依然在接续呢?生:精神生命师:所以,从自然规律的角度来说,我们的生命都会会终结,但是人类的身5体生命
可以通过繁衍一代又一代接续下去,更重要的是,人类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也会从一个生命传递到另一个生命,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板书:3、生命有接续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制作的幻灯片《习主席的治国足迹》,请同学们边看边想,我们的国家主席为了坚持这个精忠报国的信念做了什
么?建议同学们拿笔记录一下。出示幻灯:《习主席的治国足迹》师:我们的国家主席为了这个精神信念做了什么?生:师:这也提醒了我们,精神信念只是口头说说是不行的,还要怎样?生: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光有信念还不够,还必须化为行动。习主席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勤勤恳恳地履行
着自己的职责,用行动坚守信念,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板书:(立足岗位,从信念到行动,从“我”到“我们”)活动四:再谈我的梦想,勇于担当使命师:上学期在学习第一单元时我们曾交流过少年的梦想,老师今天带来了你们上个学期课堂中写下的梦想,再次下
发给你们,请同学们在上面补充两个内容。出示幻灯:1、你的梦想对社会、家庭或他人有什么样的价值?2、你计划从哪几个方面开始行动去接近它?(学习哪些相关知识,锻炼哪些相关能力,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社会需要来制定计划。)师展示学生答案师: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价
值所在,每个生命都是人类生命接续中的重要一环,我们相互影响,我们也共同创造人类的未来。课堂小结:最后,我想用时代楷模钟扬老师的一句话作为本课的小结,出示幻灯:“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六、评价表
:基本问题:生命可以永恒吗?评价内容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核心素养生命为什么不可以永恒?能根据本年级的生命小故事表达出认识到的生命特征意识到并能表达生命的来之不易、短暂、不可逆和独特,理解自然生命必须尊重从认识生命的特征和尊重自然规律的角度出发意识到对待生命的态度应是珍惜。语言表达能
力、辩证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6自然规律生命为什么可以永恒?认同个体生命离不开他人生命而单独生存,认识到生命与生命密切相连,除了身体生命可以通过繁衍而延续,精神生命也可以通过接续而一代代传承,从一个生命传递到另一个生命能够理解自己的身体生
命是祖先生命的接续,理解自己的生命也是社会关系的生命,承受了别人的支持与帮助,也应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有传承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能够联系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树立较为清
晰的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将少年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语言表达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七、教学设计说明《生命可以永恒吗》是六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的第一框题,本课教学设计在进行充分的学情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成
长需求、基本问题和教学目标写就,以校本资源“应急疏散演练活动”为导入,引导同学们在活动后思考应急疏散演练活动的重要性,引入对生命安全的重要性的思考,结合上一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学习中的资料,挑选两个有代表性的生命小故事分享交流,吸引学生从本年级学生
的生命小故事中归纳生命的特征,理解“生命有时尽”是自然规律,以课前指导的一个小组整理的资料为基础,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之间的密切联系,感悟社会关系中的生命。以上一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中的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了解身体生命的接续和精神生命的接续,引
入榜样人物习近平主席的案例,吸引学生进一步思考精神信念的传承需要立足岗位,落实到行动中去,从“我”到“我们”,激发对生命的珍惜之情和传承和创造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根据上学期第一单元学生活动中交流的“少年梦”引导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梦想对社会、家庭或他人有什么样
的价值,并从学习哪些相关知识,锻炼哪些相关能力,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社会需要等方面入手来制定行动计划,达到导行的目的。八、教学反思《生命可以永恒吗》是六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的第一框题,课堂教学后我再次分析教学设计和学生表现,做反思如下:一、反思成功之举7在进行学情
调查和指导学生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大多来自于家庭和学校,所以从校本资源和学生的家庭生活入手,搜集和整理会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愿说的新闻、生命小故事和小调查,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探问生命的特征,探问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充分运用
了学生的生活资源,也承接了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的学习,在本节课中,我进行了较为妥当的过程性评价,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也在这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肯定。在阅读资料与案例的选择中,我使用了习主席在《我
的文学情缘》中的一段自述,设问也比较简单,让学生领悟精神生命的传承与接续,并使用“精忠报国”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小故事,引导学生分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非常活跃,有谈到“程门立雪”,有谈到“闻鸡起舞”,带给了我很多惊喜。在“再谈我的梦想”环节,我接续
了上学期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课第二框《少年有梦》的学习,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增加了两个小问题的设计:一是思考自己的梦想对社会、家庭或他人有什么样的价值,二是你将从学习哪些相关知识,锻炼哪些相关能力等方面入手制定行动计划。激发学生将个人梦想与
中国梦、人类的物质文明成果、精神文明成果的传承与创造紧密结合,达到导行的目的。本节课这一环节中学生参与度很高,并且态度认真,较好地实现了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二、反思遗憾之处在活动一中,分享生命小故事,归纳生命的特征教学
环节实施过程中有些生硬,学生因为课前预习过书本,所以在回答时会按照书本中的词语来回答,我在引导学生从归纳生命的特征中领悟对待生命的态度过程衔接比较生硬。在分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小故事的过程中,我没有把学
生的分享中精彩的部分进行提炼总结,非常遗憾。在“再谈我的梦想”环节,两个问题的设计有一定难度,学生思考和表达需要一个过程,在课堂中我没有充分预留足够的时间,所以有部分同学其实并没有写完,在环视的过程中我请了三个程度比较好的同学做了分享,对
于大多数同学来说,他们仍然需要老师在下课后继续进行指导。三、反思再教设计上完这节课后,我反思生命教育课,首先还是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圈和思想动态,从学生的关注点和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入手,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愿说,有话可
说,学情的调查分析非常重要,要从真正解决学生的困惑入手才可能备好一节有效的生命教育课;其次,问题的设计要继续分层和细化,从易到难,不能随意,要对学生的回答事先做好预估并做好相应的知识准备,为进一步追问打下基础;第三,课堂环节之间的衔接要过渡得更自然一些,承上启下或归纳总结的语言要
表达完整;第四,对于学生在课前整理资料中遇到的问题如果与本课主题有关的要融入到教学设计中,要重视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因为这往往是学生现实需要的反应,遇到课堂时间和容量有限的情况,不能在课堂中展开交流探讨的,一定要课下做讨论和解答,否则会影响他们今后参与的积极性;最后,我反思到生命教育除
了要让学生认识生命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同,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起到导行的目的,所以以分享、阅读、思考、表达、交流、体验、评价、反思为形式,最终还是要引导学生态度和行为上发生变化,陶行知先生说:“用生活来教8育,为生活而教育”,
以人为本的教育才能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未来,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还应要呼吁学生认真参与学校应急疏散演练,自救互救,用行动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从理论到实践地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