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苏少版】(五线谱)六上《听:瑞士山歌 孤独的牧羊人 爱尔兰风笛 水上音乐(片段)》教学设计3.doc,共(5)页,42.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577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孤独的牧羊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孤独的牧羊人》教材分析:《孤独的牧羊人》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一首插曲,叙述了一个发生于1938年奥地利的真实故事。《孤独的牧羊人》是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木偶戏表演时所唱的歌曲。歌曲第一部分的节奏紧促欢快,充满活力。第二部分的音调
较平稳,节奏也稍作拉宽。歌中的衬词“来咿噢都”可视为牧羊人所唱的歌曲,使歌曲更为诙谐、有趣,这都是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让学生感受到作品诙谐、快乐的情绪。2.感
受体验美国乡村音乐的特点。3.尝试用“约德尔”唱法演唱歌曲教学重点:感受作品的情绪,在歌曲体验中获得音乐知识,提高音乐能力。教学难点:1、对于歌曲内涵的理解2、“约德尔”方式的演唱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型:欣赏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新课导入1.导入:师:“同
学们,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曲”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听完这首歌曲有什么样的感受?生:略2.知识链接:师:这种唱法叫做“约德尔”唱法,这是源于瑞士山区的特殊唱法,特点是用真假声迅速地交替演唱,形成奇特的效果。师:下面我们
来模仿一下这种唱法。。。。。。。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另一首“约德尔”唱法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三、播放视频《孤独的牧羊人》1.初听歌曲《孤独的牧羊人》。师: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歌曲有哪些情绪?生:。。。。。。。。。。。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
,这是一首轻松、愉快、诙谐、充满活力的歌曲,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歌曲。2.作品简介师:这首歌曲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音乐之声》又是一部音乐剧,影片叙述了一个发生于1938年奥地利的真实故事。一个退
役的海军军官,妻子早年去世,留下了七个调皮的孩子,为了调教好孩子,他聘用了一名女教师,叫玛丽亚,这位女教师能歌善舞,非常喜爱这些孩子。她教他们唱歌、跳舞,他用音乐唤醒了孩子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最终和七个孩子
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同时也赢得了男主人公的爱情。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是这部影片中的插曲,但与影片内容并无直接关系,它是以“戏中戏”的方式出现。是玛丽亚带孩子们一起表演木偶戏时演唱的歌曲。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次这
首歌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首歌曲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刻画了哪些人物?3.再次欣赏歌曲师:“同学们,你觉得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刻画了哪些人物?生:1.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在演唱,他的歌声被很多人听到了2.歌曲中有王子、农夫、喝酒的人、还有小姑娘。。。。。。师小结:说
得真好!虽然高高的山顶上只有牧人一个,没有人陪伴他,但他的内心并不孤独。他用自己嘹亮、明快而动听的歌声表达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由此而感染了一大群人,有王子、农夫、喝啤酒的人,最后还有个小姑娘和他唱起了二重唱。4.学唱歌曲第一部分,亲身体验歌词:(
孤独的牧羊人在山顶上来咿噢都来咿噢都来噢噢孤独的牧羊人歌声嘹亮来咿噢都来咿噢都喽城里的人们在远处听到来咿噢都来咿噢都来噢噢牧羊人清晰活泼的歌声来咿噢都来咿噢都喽)(1)听老师范唱,并讲解如何运用真假声转换的方法。(2)跟着钢琴轻声模唱,注意真声假声重点学唱。(3)师生合作演唱,师
唱黑色部分,生唱红色衬词部分。(4)学生跟伴奏完整演唱。创设意图:学生通过参与体验,理解什么是约德尔唱法?感受歌曲的演唱特点。5.请部分学生扮演歌曲中的角色(1)请出六位同学分别扮演:牧羊人、王子、农夫、喝啤酒的人们、穿粉红衣服的小姑娘。(2)讲解
和模仿角色的动作、表情、情绪等要点。(3)老师指导,跟着音乐,其他同学演唱,配合有角色的同学一起表演。创设意图:学生分角色表演,可以更好地激发所有同学学习歌唱的兴趣,更能够切身的感受到歌曲的风格特点。四、拓展、延伸师:《孤独的牧羊人》选自电影《音乐之声》,还有一首广为
流传的歌曲,也是来自《音乐之声》,它的名字叫《哆来咪》,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这首歌曲!创设意图:通过欣赏《哆来咪》,进一步进行相关的知识的拓展延伸,开拓学生的视野,运用经典音乐的听赏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五、课堂小结同
学们,这节课通过欣赏《孤独的牧羊人》,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约德尔”感受到了歌曲轻松、愉快、诙谐的情绪,我们也能够知道音乐可以把人物刻画得生动形象,还可以渲染特定的气氛,希望同学们以后多聆听好的音乐作品,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