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荡漾的深情》教案.docx,共(9)页,18.978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548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五单元荡漾的深情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听《蓝色多瑙河》教学目标:1、欣赏合唱《蓝色多瑙河》,使学生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2、感受充满活力,抒情优美的乐曲。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理解乐曲全曲及各段所表现的音乐情绪。教学难点:区分乐曲个段落的表现情绪。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导入1、创设情景:学生听着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进教室。教师提问:我们刚才听到的是什么乐曲,作者是谁?学生:《蓝色多瑙河》;约翰施特劳斯二、新授:2、介绍施特劳斯:约翰·施特劳斯(1825年-18
99年〕,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演奏家。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约翰·施特劳斯从小就热爱音乐,虽遭到父亲的反对,但在母亲的支持下偷学小提琴、钢琴和作曲,年仅7岁时,就创作了第一首圆舞曲。19岁组织了自己的乐队并正式登台指挥演出,获得了极
大的成功。从此,年轻的约翰·施特劳斯开始了辉煌的音乐创作与演出生涯。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誉为“圆舞曲之王”。主要作品有:轻歌剧、圆舞曲及其它舞曲共四百余首。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优美动人,富有生活气息,反映了人民群众热爱
生活、乐观向上的思想情感,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来欣赏合唱版的《蓝色多瑙河》3、初听乐曲:出示曲名《蓝色多瑙河》学生谈谈对乐曲的整体感受。4、分段欣赏序奏师:听序奏,里面有哪些乐器(圆号,小提琴)A、圆号,音色柔和,奏出
多瑙河音乐主题B、小提琴描写水波荡漾的轻微震音,好象多瑙河的水波在轻柔地翻动,第二部分速度转快,情绪活跃起来,出现了圆舞曲的节奏,仿佛大地慢慢苏醒了,一切生物都开始了新的一天。圆舞曲(一)A、在欣赏时注意
这首圆舞曲的旋律进行和节奏特点B、(抒情明朗的上行旋律,轻松活泼的三拍子节奏,和主旋律相呼应的欢快的顿音充满了勃发的生机,仿佛多瑙河上弥漫着春天的气息)C、这一主题是全曲的灵魂,鲜明地反映了奥地利人乐观向上的精神D、出示该首圆舞曲的谱例,请同学们欣赏这首圆舞曲的合唱,并随音乐
轻声唱圆舞曲(二)听该段音乐,你认为该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感?生回答。圆舞曲(三)师:边欣赏边思考,主题采用了什么节奏?给人什么感觉?生:切分节奏,亲切新颖犹如河水在歌唱,又好像姑娘们在轻歌。圆舞曲(四)师:欣赏主题与副题,你认为这两段音乐所表达的情绪一样吗?为什么?(请同学们随着
音乐哼唱主题)生:不一样,主题在开始时节奏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充满幸福感。副题用了许多附点音符,旋律性较强,情绪也比较热烈。两段音乐在情绪上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师:大家回答得非常好,其实《蓝色多瑙河》每首圆舞曲的主题和副题都存在圆舞曲(五)这段旋律是由第一首圆舞曲的旋律发展而成的。起伏
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多瑙河上无忧无虑荡舟时的情景。师:五首圆舞曲都已欣赏完毕,那么这五段主题旋律都给你们相同的感觉吗?生回答。师:五段旋律连接起来就好象河水有时平稳如镜,有时微波荡漾,有时汹涌咆尾声师:我们来欣赏尾声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生:这是一段热烈而又欢腾的
音乐,形成了全曲的高潮进入了尾声。再听全曲师:同学们让我们跟着乐曲律动,在律动中完整的感受乐曲带给我们的欢乐!听完以后来总结乐曲给我们的总体感受?生:乐曲格调高雅、优美动听,乐观向上、振奋人心三、教学评价与总结(1)、学生参
与程度与参与率。(2)、在听赏过程中,学生能否主动地寻找问题的答案。陶笛复习《故乡的原风景》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唱《划船歌》教学目标:1、用自然、收放自如的声音演唱歌曲《划船歌》。2、通过学唱《划船歌》,能运用音乐力度变化来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在演唱过程中能体验作
品的人文内涵与艺术魅力。3、通过欣赏歌曲,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爱国主义情怀与作品产生共鸣,音乐视野得到开拓,加深学生对祖国及生活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能运用力度变化,唱出歌曲的摇曳感,把握歌曲的意境。2、在欣赏中,体会将无限深情融入到江河大海,形象地体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教学过
程:一、导入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课前三分钟放歌曲录音师:今天的音乐课,让我们坐上小船,荡起双桨,唱着优美动听的歌去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二、教唱《划船歌》1、初听——感受歌曲情绪(简介印尼的风土人情)2、复
听——理解歌曲内涵师:听着这欢快的旋律,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唱一唱,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小船要驶向哪里?船公们心里在惦念谁?3、歌曲学唱解决附点节奏教师范唱无附点的感觉,让学生体会,哪里不一样?学生唱一唱歌谱,然后
再唱词。处理重点乐句师:在这段旋律中,你能找出表现小船在湖面上起伏比较大的乐句吗?解决换气,了解弱起特点教师与学生讨论后,标出换气记号,简介歌曲的弱起特点。学生再唱一唱4、歌曲细腻处理,情感升华师:小船由远处慢慢地向我们划来,越来越近。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歌声表现?——提示:唱两遍,第一遍用怎样的
力度来表现?学生按要求明显地做出声音力度的对比。师:你听,发生什么事情了?呼呼的北风向小船吹来,我们的声音应该怎样呢?面对北风的来袭,船公们不畏艰险,奋力向前划行,这句我们以怎样的力度来唱?学生把这两句唱一唱。师:请你找出歌曲中重复的乐句。这句为什么要重复出现?教
师小结,学生唱一唱三、学生完整地演唱《划船歌》陶笛复习《故乡的原风景》四、总结音乐是无国界的,今天,我们感受了斯美塔那对祖国的那份挚爱,同学们,你们是否也像作曲家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呢?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我们祖国的栋梁!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听《海滨音诗》教学目
标:1、通过聆听自然界的声音及音乐,感受音乐的韵律,体会音乐要素的表现手法。(如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2、体会不同体裁的作品描绘的不同形象的大海。3、充分了解同一题材可以用不同体裁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教学重点:体会不同体裁的作品描
绘的不同形象的大海。教学难点:能够感受音乐要素,理解音乐作品。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直遨游在音乐的海洋中,共同去探索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激情与震撼。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个短片。(播放烟台宣传片)相信同学们对这个短片都非常熟悉,这是我们的家乡――烟台
在竞选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中,所制作的能足以展示地方特色的一个短片。烟台的城市风貌因独特而诱人,背靠一道翠绿的弧形山脉,怀抱一湾蔚蓝的大海,依山傍水、景色如画。绝佳的纬度和适宜的湿度,让烟台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荣获国家“人居
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这些也是我们作为一个烟台人值得骄傲的称号。那么,你认为,烟台之所以当选为全国十大魅力城市之一,我们最大的优势是什么?也就是说你认为烟台最吸引人(最美)的地方是什么?学生答:是一座海滨城市或大海等当你漫
步在沙滩上,聆听海鸥的鸣叫声,海风吹拂着脸庞,阵阵的海涛声将我们带入无尽的遐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海,去聆听大海的声音。下面,请同学仔细聆听两个大海的片断,感受一下这两处片断的情境有什么不同?(A、
波涛汹涌的大海B、平静安谧的大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大海它不仅仅美丽、壮观,更是宽阔无垠,变幻无穷的,刚才这两个片断是来自大海最自然的声音,下面,我们来倾听一下,音乐家经过艺术加工以后,是怎样用美妙的音符来表现大海的?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走进这丰富多彩的海世界。二、新授:(一)请同学
欣赏由秦咏诚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曲《海滨音诗》,请同学思考以下问题:1、这首乐曲所表现的是怎样的大海?(出示课件)2、从音乐情绪上来看,乐曲可分为几部分?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海滨音诗》是秦咏诚于1962年创作的一首小提琴
独奏曲。这是一首以大海为背景,借物咏怀的音乐诗篇。乐曲由三段组成。第一段:在微微起伏的海浪式音型的伴奏下,由小提琴轻轻奏出如歌、如吟、如诉,象是敞开心灵,向大海尽情地倾吐。第二段:乐曲更富有激情。展现了像
大海一样坦荡宽广的胸怀。第三段:由原来偏重抒情的旋律发展成沉思的音调。聆听乐曲仿佛已置身那海天相连,无边无际的大海边,而我们心灵深处的“大海”也同样心潮澎湃。就像朝霞红日升起的大海,提升着人们面向希望的自信。(二)这首乐曲中的海是美丽的
、平静的,可大海永远都是这么美丽平静吗?我们再来听听这段音乐,大海发生了什么变化?你的心情怎么样?这段音乐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大海形象的?(引导学生从节奏、速度、力度上来分析乐曲)(播放音乐,学生思考后回答,教
师总结)管弦乐《海上风暴》选自作曲家格里格作于1891年的管弦乐《培尔•金特第二组曲》,描写了培尔在美洲淘金成为百万富翁后乘船回国,在海上遇到风暴袭击时的情景。一开始用弦乐器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音乐不断地推向高潮,而后是描写海上的惊涛骇浪,气氛十分紧张,呼啸的狂风,充满恐怖感的电闪雷鸣,预示了船
桅杆被狂风折断,船体破裂的险情即将来临,随后,高音声部奏出好似飓风般的音响由弱到强,一切消失在风暴中,海上风暴渐渐平息了,音乐变得越来越宁静,象征着海船沉没后的寂静。刚才,我们所欣赏的两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第一首是表现平静的大海,以大海为背景,借物咏怀;第二首展示了桀骜不驯、狂
风大作的大海形象。艺术家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抒发他们内心丰富的情感。现在,老师这儿有一篇短文,请同学浏览一下,进行配乐诗朗诵,来体会一下变幻莫测的大海在文学家眼里又是怎样的呢?大海上一片静寂。在我们的脚下,波
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在平静的深黯的海面上,月光辟开了一款狭长的明亮的云汀,闪闪地颤动着,银鳞一般。远处灯塔上的红光镶在黑暗的空间,像是一块红玉。它和那海面的银光在我们面前揭开了海的神秘,―
―那不是狂暴的不测的可怕的神秘,而是幽静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我们的脚下仿佛轻松起来,平静地,宽阔地,带着欣幸与希望,走上了那银光的路,朝向红玉的琼台走了去。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
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海睡熟了。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不晓得过了多少时候,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地激起波浪的兴奋,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汩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海面的银光跟着晃动起来,银龙样的。
接着我们脚下的岩石上就像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而且声音愈响愈大起来。没有风。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岩石也仿佛渐渐战栗,发出抵抗的嗥叫,击碎了海
的鳞甲,片片飞散。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直,像千军万马
混战了起来。陶笛复习《森林狂想曲》第一段三、总结大海是宽阔无垠、变幻无穷的,表现大海的音乐(艺术作品)也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让我们热爱大海,热爱生活,共同歌唱大海的美丽多姿,一直歌颂大海宽阔的胸襟,也衷心祝愿每一位同学奋发进取,在人生大海中勇搏风浪,
奏响华丽的乐章!最后,我们以一首表现对大海、对故乡和母亲真挚感情的经典歌曲《大海啊,故乡》来结束这节课。教学反思: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唱《外婆的澎湖湾》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2、让学生学会正确理解歌曲情绪,用明亮活泼的歌声来演唱3、通过学生自制小
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团结互精神。教学重点:能流畅、完整地有感情演唱歌曲。教学难点:曲中带有切分节奏的音,能用自制小乐器准确地为歌曲伴奏,各小组之间伴奏配合默契。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好歌》
。二、导入歌曲1、师: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听完后告诉老师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快乐的,愉快的)刚才老师播放的歌曲是由罗大佑演唱《童年》。当你听到这首歌时,会让你想起哪些愉快的事?(师点击屏幕,出示背景图,歌曲《童年》)2、师简介歌手叶佳修创
作《外婆的澎湖湾》背景。3、师介绍台湾民歌手潘安邦演唱《外婆的澎湖湾》当时情景。(师点击屏幕出示背景图,播放歌曲《外婆的澎湖湾》)4、学生倾听谈自己感受,激发学生学唱歌曲情绪。三、学习歌曲1、学生分组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并思考这首歌曲的歌词美在哪?(师点击出示歌词、图)2
、学生观看《外婆的澎湖湾》flsh动画并思考这首歌曲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师点击屏幕显示歌曲flsh动画)3、师介绍这首歌曲,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赞美之情,也勾起了作者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4、学生倾听范唱带,思考用什
么情绪去演唱?(师播放VCD教学光盘)5、学生跟范唱带学唱一遍,师提出要求,在学唱过程中教难部分用笔勾出来。6、学生跟钢琴慢速学唱歌曲,难点地方切分音重点联练习。7、学生完整地跟电子琴唱一遍,个别学生提出不会的地方单独练习。8、学生跟范唱带有感情地
唱一遍。9、师有感情范唱歌曲第一遍,第二遍师生共同演唱。10、师引导学生倾听“青燕子”组合演唱《外婆的澎湖湾》,让学生感受其组合演唱配合默契,声音和谐统一。11、学生分组合唱歌曲,师要求做到各组之间配合默契,声音均衡。四、为歌曲编配伴奏1、师用铃鼓为歌曲范奏歌曲
。2、学生练习伴奏谱。3、学生与老师一起为歌曲伴奏。4、师请几名同学手拿自制小乐器上台为歌曲伴奏,其余学生演唱歌曲。五、表现歌曲1、分组比赛,每组推选四名同学演唱,四名同学伴奏,上台表演唱歌曲。2、师生共同点评。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师生再次共同演唱歌曲。陶笛复
习《森林狂想曲》第一段六、总结这首歌曲是以充满激情的笔调抒发了对美丽的澎湖湾可爱的家园赞美之情,也勾起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学习这首歌曲,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快乐的过好每一天。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