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苏少版】六年级下册《鼓乐传情》教学设计

DOC
  • 阅读 5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45.500 KB
  • 2023-02-2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音乐【苏少版】六年级下册《鼓乐传情》教学设计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音乐【苏少版】六年级下册《鼓乐传情》教学设计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音乐【苏少版】六年级下册《鼓乐传情》教学设计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音乐【苏少版】六年级下册《鼓乐传情》教学设计
音乐【苏少版】六年级下册《鼓乐传情》教学设计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音乐【苏少版】六年级下册《鼓乐传情》教学设计.doc,共(9)页,4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544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单元鼓乐传情【单元分析】“长江黄河腾起鼓声,非洲密林鼓语传情。”中国鼓乐历史悠久、形式多样;非洲鼓乐奇特神秘、奔放热烈。中外鼓乐都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着各自民族的精神风貌与文化特性。本单元以“鼓乐传情”为题,汇集了若干与

“鼓”相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欣赏、演唱、创编等音乐活动,初步接触和了解中国和非洲的鼓乐文化,激起学生对鼓乐文化的兴趣。本单元选择了绛州鼓乐《滚核桃》以及非洲民间音乐《非洲鼓魂》作为欣赏曲目;选择了《敲起我的小木鼓》和刚果民歌《咿唷嘞啦》、非洲民歌《巴鲁瓦》三首歌曲作为学唱曲目;

另外还为学生们设计了以击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音乐创编与表现活动,力图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产生对鼓乐文化探究的热情。【教学内容】听非洲鼓魂滚核桃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巴鲁瓦动露一手我的创造【教学目标】1.学生在欣赏《滚核桃》、《

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和《巴鲁瓦》。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

,正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3.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击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动》2

.动露一手【教学目标】1.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抒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2.通过演唱歌曲关注反复记号,正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3.通过“露一手”活动培养学生听辨旋律并从旋律中提取节奏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演奏较密集节奏的能力。【教

材分析】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是一首热情、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表达了佤族少年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其旋律流畅,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节奏、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且富有动感。衬词“羊买啊赛罗”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

。【学情分析】歌曲节奏比较复杂,而且掌握好节奏才能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因此通过用鼓敲击歌曲中的节奏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教学难点】掌握十六分及切分节奏的演奏。【教学准备】钢琴、电脑、多媒体音像资料【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1.发声练习。二、新授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动》1.请学生再欣赏一首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分析歌曲表现的主题,说说情绪、内容等。2.学唱歌曲(1)节奏练习:教师出示节奏卡片请学生读读、

拍拍,注意十六分节奏的打法。2/4XXXXXXX︳XXXX︳(2)歌曲分析:《敲起我的小木鼓》是一首热情、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表达了佤族少年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其旋律流畅,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节奏、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衬词“羊买

啊赛罗”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3)跟琴唱谱。(完整听唱法)(4)按节奏朗读歌词,进一步熟悉旋律节奏。(5)完整学唱歌曲。3.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结为歌曲的前十六小结伴唱,感受“re、do、sol”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

要作用。4.选择较好的伴奏方式,完整地演唱歌曲。5.歌曲处理:A.请学生根据歌曲情绪,试着将已学过的断音记号、连音线标注在歌曲中合适的地方,唱一唱,说说感觉如何。B.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三、露一手:1.用击掌模仿老师所奏旋律的节奏,并说说他是歌曲中的哪一

句?2.用自制的小鼓敲击XXXXXXX︳XXXX︳为歌曲伴奏。四、课堂小结请学生课后搜集有关非洲音乐方面的资料。五、板书《敲起我的小木鼓》佤族歌曲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听《滚核桃》2.动露

一手【教学目标】1.在欣赏《滚核桃》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2.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教材分析】《滚核桃》(绛州鼓乐)乐曲表现秋收时节,在黄土高原

晋南一带的农民摘回核桃,置于房顶晾晒,核桃滚散开来、滚落地下的场面,以此抒发农民劳动时的愉悦心情。乐曲集中体现了绛州鼓乐中“花敲鼓”的精华,表演时运用了搓、擦、磕、挑、撩、敲、碰等“花敲鼓”的击奏法,变化多端,繁简有序,质朴而不失优美,好似核桃干熟之后,风吹自落,沿坡滚下,坠地有声,乒

乓作响,听来情趣盎然,饶有风味,将核桃丰收时节农民们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教学重点】感受“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掌握十六分及切分节奏的演奏。【教学准备】钢琴、电脑、多媒体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二、听鼓点,猜鼓语。老师准备大鼓一面:1.模仿雷声;2.模仿鞭炮声;3.模仿古代战士出征前的鼓点声。4.学生交流、讨论。三、听音乐,创设情境。1.初次欣赏山西鼓乐《滚核桃》,体

会鼓的独特魅力。2.讨论、交流:想像音乐形象,音乐描写怎样的场面?3.欣赏滚核桃舞蹈表演,感受音乐形象。4.分析小结音乐形象:乐曲表现农民采摘核桃之后,集中装袋、运到房顶上,然后铺开核桃晾晒、核桃滚散开来、

滚落地上等景色,运用一系列的鼓棰华彩,通过表现山坡滚核桃的动人情景,尽情地抒发了农民欢庆大丰收的喜悦心情。5.再欣赏鼓乐表演。(赵瑞成的扁鼓表演)仔细观察,交流《滚核桃》的表演形式及演奏技法。1)介绍磕、

擦、搓、挑、撩、敲、碰等“花敲鼓”击奏法。2)练习敲击鼓面、鼓边、手拍鼓面、擦鼓面等。四、参与体验,表现鼓声。1.模打节奏练习0××︱0××︱0××︱×××︱2.分头、身、尾三部分进行加工训练头,十名鼓手轮流演奏鼓梆,渲染出晾晒核桃的生活场景。十名鼓手采用合奏的形式表现了农民晾晒核

桃时的动作和心情,模拟了晾晒核桃时发出的各种响声,从而唯妙唯肖的表现了丰收后的一派欢乐景象。尾,节奏松弛下来,表现了人们休息后的悠闲舒适的生活景象。五、资源整合,深化鼓文化。1.欣赏《老虎磨牙》2.欣赏《老鼠娶亲》3.提炼节奏,参与体验。要求

:利用身边的“鼓”(桌子;筷子或笔)模仿音乐形象,六、拓展。1.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有关鼓的知识;鼓的种类、形状及制作方法;古今中外的鼓文化及其历史地位;探索不同的鼓的演奏技巧等。2.交流、小结。七、课堂小结请学生课后搜集有关鼓乐方面的资料。

八、板书《滚核桃》花敲鼓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唱《巴鲁瓦》【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巴鲁瓦》感受浓郁的非洲风格特色。2.进一步了解非洲音乐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联系,扩展视野,理解、尊重多元音乐文化。【教材分析】《巴鲁瓦》是

一首独特的二二拍歌曲,节奏虽简单易学,但把握好二二拍的节拍韵律却不容易。歌曲为C大调,音域在一个八度之内,四个乐句自然流畅、朗朗上口。第三、四乐句连接处的变化突破了歌曲的规整,全曲音译歌词的填唱增添了歌曲独特的异域情调。【教学重点】了解非洲音乐特征。【教学难点】能模仿非洲音乐表演简单的动作,并

大胆的表现出来。【教学准备】钢琴、电脑、多媒体音像资料【教学过程】一、聆听《巴鲁瓦》1、聆听西非现代歌舞曲《巴玛亚》(加纳),用言简意赅的文字在“非洲音乐王国旅游护照”上记下歌曲节奏和旋律的特点,以及演唱方式、伴奏和自我感

受。2、比较《战士的舞蹈》、《巴玛亚》和前面所学的内容,探讨非洲音乐的特征。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并将讨论结果记录在小组“非洲音乐王国旅游护照”上。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结果。(非洲音乐的特征:节奏:表现力丰富而独特,富于感染力的非洲节奏是非洲黑人对世

界音乐文化的重大贡献,现代西方通俗音乐和部分艺术音乐作品,都从非洲音乐的节奏中获得丰富的培养和启示。旋律:多声部,音域较窄,乐句较短小,音型反复较多。)4、学习《巴鲁瓦》。初听歌曲,谈谈感受5、复听歌曲,回答歌曲的演唱顺序和演

唱形式6、跟钢琴学唱歌谱7、完整的演唱歌曲二、即兴创作“击鼓接龙”。师生共同总结,清点学习收获。学生结合自己的“非洲音乐王国旅游护照”,以个人接力或小组接力方式,共同分享“看、听、感受和学会了什么”。三、成长的足迹1.与同伴合作为歌曲《巴鲁瓦》加

入下面的伴唱。2.用自制的小鼓或沙球演奏下列节奏,为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伴奏。四、总结五、板书《巴鲁瓦》教学反思:第四课时【教学内容】1.唱《咿唷嘞啦》2.听非洲鼓魂3.拓展非洲舞蹈【教学目标】1.能用欢快

、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咿唷嘞啦》,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2.通过演唱歌曲关注反复记号,正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3.欣赏《非洲鼓魂》,感受“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

格差异。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教材分析】《咿唷嘞啦》是一首刚果民间歌舞曲,以领唱和齐唱的方式,结合身体的律动营造出歌舞欢聚的场景。“咿唷嘞啦”是刚果民歌中的衬词,本身没有具体含义。歌曲的显著特点是节奏极其丰富,旋律进行独具特色,从中仿佛感受

到非洲丛林里欢腾、激越的歌声和鼓声。歌曲分为三部分,第一与第三部分是两个相似的乐段,其中衬词“咿唷嘞啦”的演唱容易混淆。第二部分是起连接作用的短小结构,每一乐句都是弱起节奏。全曲用跺脚的“XXXX|XXXX|”节奏和拍手的“XXXXXX”节奏进行声势的呼应,也以

此区别领唱与齐唱的不同内容。【教学重点】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咿唷嘞啦》【教学难点】能边唱边按节奏“跺脚”、“击掌”。【教学准备】钢琴、电脑、多媒体音像资料【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1.发声练习。二、复习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动》1.节奏练习:

教师出示节奏卡片请学生读读、拍拍,注意十六分节奏的打法。2/4XXXXXXX︳XXXX︳2.跟琴唱谱。(完整听唱法)3.完整学唱歌曲。4.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结为歌曲的前十六小结伴唱,感受“re、do、sol”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

。5.选择较好的伴奏方式,完整地演唱歌曲。6.歌曲处理:A.请学生根据歌曲情绪,试着将已学过的断音记号、连音线标注在歌曲中合适的地方,唱一唱,说说感觉如何。B.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三、新授歌曲:1.听赏歌曲《咿唷嘞啦》提

问:你知道这首歌是哪个国家的?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谈谈你对非洲的了解。2.非洲人非常热爱音乐,歌唱总是与身体的律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请你听着音乐按教材中的节奏谱练习“跺脚”、“击掌”,谈谈有什么感受?3.歌曲分析:《咿唷嘞啦》是一首刚果民间歌舞曲

。“咿唷嘞啦”是刚果民歌中的衬词,本身没有具体含义。歌曲的显著特点是节奏极其丰富,旋律行进独具特色。我们仿佛听到了非洲丛林里欢腾、激越的歌声和鼓声。4.用完整听唱法学习歌曲。5.用你喜欢的方式来为歌曲伴奏并演唱歌曲。6.想一想,说一说,选用什么乐器伴奏能够表现出非

洲音乐的风格?四、欣赏《非洲鼓魂》。1.你能谈谈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作用吗?鼓是非洲普遍流行的乐器,又被称为“非洲传统音乐之魂”。鼓的功能和用途在非洲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用于音乐外,有时还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

征,或用来传递各种信息,即所谓“会说话的鼓”。非洲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无论是鼓的形状、制鼓的材料、演奏技巧都有独特的创造。非洲音乐中最突出、最主要的因素是节奏,鼓正是非洲音乐节奏的基础及表达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一种乐器。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

位是任何其他乐器无法比拟的。1.让同学们欣赏非洲鼓乐表演的视频,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非洲鼓乐。2.学生听赏《非洲鼓魂》,交流自己的体会。3.随着《非洲鼓魂》音乐模仿非洲人边击鼓边舞蹈的情态。五、拓展:欣赏非洲歌舞唱歌、跳舞是非洲大陆上最普遍和最受人

们欢迎的民间传统娱乐活动.非洲人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歌和舞。他们高兴的心情要通过唱歌跳舞来表达.忧伤的情绪要通过唱歌跳舞来宣泄,获得一笔收入要通过唱歌跳舞来庆贺,即使明天可能揭不开锅,今天照样要唱歌跳舞。

每逢婚丧嫁娶或者欢庆佳节,非洲人常要通宵达旦地跳舞。就是平时工作间歇之际.只要一听到鼓声或者乐曲声,他们便会扭动身子,情不自禁地跳起来:那里的少年儿童们在这种环境中受到熏陶,从小就养成了痴爱跳舞的习惯。走在

非洲的大地上,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如果你遇上一名非洲儿童,即使语言不通,你只要双手击掌,活泼可爱的儿童就会当场给你表演一段舞蹈。非洲的舞蹈拥有如此广泛的群众基础,难怪人们将非洲称为一个“热情奔放的歌舞之乡”。六、课堂小结

鼓励学生有兴趣课后继续搜集有关非洲音乐方面的资料。七、板书《咿唷嘞啦》刚果《非洲鼓魂》5635-︳00005︳5635-︳00005000001︳132-︳00001︳1210教学反思: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9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