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苏少版】六年级下册《唱:小黄鹂鸟 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教学设计2.doc,共(6)页,26.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449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是一首具有新疆民歌风格的儿童歌曲,歌曲为2/4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两个乐句重复出现,第二乐段在结尾处做了上扬的处理,表现出了歌曲中小巴郎的自豪及欢快。歌曲充满童真、童趣,内含舞蹈韵律、切分节奏及衬词“亚克西”
的运用,突出了歌曲的新疆风格,歌曲背景是美丽的新疆,风景如画让人赏心悦目,歌曲、内涵美可以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这首歌曲是典型的带有少数民族地域特点的歌曲,可以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多种方式的音乐实践活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
的自信心,生动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同时让学生借助肢体的动作体验少数民族音乐的节奏及旋律特点,感悟祖国多元文化的丰富性,增进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学情分析:六年
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活泼好动善模仿,在教学中力求使课堂内容突出趣味性和游戏性,并注重其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培养。为了适合学生的学情以及音乐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时,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信表演、模仿探究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到音乐实
践中,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音乐所带给他们的乐趣。课堂上打破常规教学模式,打破机械枯燥的技能训练和知识传授,但这并不意味着摒弃它们,而是把这些分散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创设多种体验、感受,表现的形式和通道,如通过师生聊天、欣赏舞蹈、表演、创作等等途径,使学生能够在更宽
广的领域中发展自己的艺术潜能,获得美的体验。教学目标:1.感受新疆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学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体会新疆音乐的热情和欢快。2.体会新疆的舞蹈、特色乐器,通过编创动作及表现活动感受歌曲浓郁的
新疆维吾尔族风格。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作、创新就表现能力,激发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教学重点:感受新疆歌曲的民族特色,学会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热情、欢快表演唱歌曲。教学难点:唱准切分节奏,识记歌词,准确地演唱及表现歌曲。教学准备:钢琴、
多媒体课件、手鼓、铃鼓等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课件准备背景画面及音乐,渲染学习气氛。2、师生做课前准备。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师生问好。2、情境激趣。①谈话。师:同学们,今天天气可真好,春末夏初的好时节要是能约上一群好朋友出门旅游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好
事情呀!同学们,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出游吗?(生答)在出发之前,老师做了一些准备,我给大家带来了三件神秘礼物,想看看是什么吗?②课件出示:三个礼物包出现,分别出现:地图、新疆帽子、神秘卷轴(羊皮卷上慢慢显出字迹“小巴郎”。)③质疑。A师:你们知道这三件礼物有什么含义吗?谁能大胆猜测一下,说说你
的看法。B学生自由说,师简评。④激趣。A课件出示直观的情境图,开启新疆之旅,B师:同学们真聪明,这节课我们要远赴美丽的新疆,听说那里有能敲出动听音乐的手鼓,还有甘甜爽口的葡萄、哈密瓜,最关键的是我们还
有一个神秘的任务,就是寻找“小巴郎”。3、明确主题,开启旅程。A师:相信同学们和老师一样有太多的疑问,“小巴郎”是什么?他在哪里?我们的旅程即将开始,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学生回答)出发啰!B课件:画面自然切换到优美的新疆,开启下一步教学。设计目的:亲切
自然的谈话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消除紧张感和陌生感,利用“礼物”的线索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把歌曲背景做交代,点出歌曲的几个背景元素:新疆、小巴郎、为接下来的学习歌曲进行铺垫埋伏笔。二、新知新觉,歌曲学
习。(一)歌曲初探。1、新疆印象。①走进新疆。师:转眼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新疆,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这里的风土人情。②课件出示:配乐视频赏析。课件说明:课件呈现新疆风光、人文及欢快的场面。③学生欣赏。④师:同学们,看过(视频)之后,你们觉得新疆是一
个怎样的地方?(生答)师:看来我们这趟旅行没有白来,新疆不仅风景如画,还有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最关键的是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他们都洋溢着笑脸,一看就很友善,相信他们一定会帮助我们找到“小巴郎”。设计目的:利
用歌曲的伴奏配合新疆唯美的风土人情展示,在音乐中感受新疆的美丽及特色,潜意识里实现教学内容和歌曲人文性的交融,为熟悉歌曲打好基础。2、歌曲初听。①师:同学们,你们听,那边葡萄架下有个小朋友在唱歌,他应该知道“小巴郎”在哪里,我们去找他帮帮忙吧。②播放《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动画配乐视频。3、手鼓与“亚克西”①师:这首好听的歌曲叫做《小巴郎,童年的太阳》【课件出示课题】。“小巴郎”指的是什么?又在哪里呢?同学们,你们找到答案了吗?(生答,师简评)②在美妙的音乐中我们听到了
一种独特的乐器声音,这种乐器是新疆维吾尔族最喜欢的乐器,它能敲出欢快的节奏,人们只要听到这种乐器的声音就会围着他跳起欢快的舞蹈。同学们从画面中猜一猜找一找,你能发现这种乐器吗?(生答,师简评)③展示课件:出示手鼓,教师简介。师:我们汉
语称为手鼓,在新疆他叫做达甫,它是维吾尔族非常重要的传统乐器,经常用来给歌舞伴奏,也可以独奏。④切分节奏练习教学策略:这环节教师可出示手鼓示范及敲击,一边敲一边体现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体现出韵味,关注学生的表现,如有模仿的或者表现的专
注的同学老师走近她(他),简短的敲击,展现崎岖的手鼓表演场面。也可以师生配合进行节奏接龙的游戏,并着重练习切分节奏,为之后的歌曲学习进行铺垫。师:老师表演的好吗?(停顿)在新疆不能说好,要是对别人提出赞赏和表扬要说“亚克西”,老师表演的好吗
?(老师故作得意样,引导学生一起说亚克西)你们也非常棒,你们也“亚克西”。(二)歌曲学唱。1、第一段学唱。①课件出示歌曲谱例。A课件标注:切分节奏。B师:刚刚学习了切分节奏,下面我们来聆听歌曲的第一段,请同学们找一找歌曲中出现了几次切分节奏,出现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生答(4次,集中出现在歌曲的前两个乐句)②分乐句学唱,师弹奏,生跟琴演唱。教学策略:教师可采用范唱+训练的方式,训练及强调音准。②细节处理。C关注一字多音及重音的表现,及时的示范及对照。D简单动作的加入。师生听伴奏一边演唱一边表演。教学策略:教师强调及展示拍子的轻重变化,
可以晃动身体加重拍变化,跺脚及手势辅助长拍及重音记号演唱,拍手、跺脚表现“亚克西”乐句情绪及节拍重音,综合表现音乐。2、第二段学唱。①课件出示第二段歌词。师:同学们第一段的演唱很成功,老师不禁要给你们点赞,第二段老师想为大家唱一唱,请同
学们听一听老师是用什么样的声音和情绪表现歌曲的?②课件出示歌词,师生和琴演唱,入身体律动。师指导唱法.指导学生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其间注意演唱弱、强的变化,教师适时相机指导训练。教学策略:教师根据学生学唱的情况适时提问,让学生回答,然后展开评价及练唱。3、综合演唱。①分小组唱
、男女生唱(播放伴奏)②分两小组唱。③男生唱女生拍手伴奏,交替。设计目的:通过直观的互动突破歌曲的难点,注重知识和技能的转化,兼顾学生的学唱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利用“听”的方式,熟悉歌曲内容及特点,同时结合现实情感,
把学生逐渐引向学唱、会唱、有感情的唱。4、完整演唱。①师指导演唱。②听跟钢琴演唱。三、课堂拓展、总结:载歌载舞小巴郎。1、尝试轮唱。①师生合作。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清唱歌曲的第一段,老师也会适时地加入到同学们的演唱中来,但是我的演唱跟大家会有点不同,请同学们不要受老师的影响。(
师生合作,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歌曲的演唱形式--轮唱。)②分小组,学生尝试二部轮唱。设计目的:延续教学的情景创设,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做音乐知识的补充和认知。2、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美丽的新疆,感受了维吾尔族风情,认识了快乐幸福的小巴郎,希望同学们的童年也像小巴郎那样幸
福和温暖!都说新疆是歌的故乡、舞的海洋,最后让我们跟着动感的音乐跳起欢乐的舞蹈吧!(师生边唱边舞,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