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苏少版】六年级上册《唱:李玉莲调 森吉德玛 苏格兰的蓝铃花》教学设计8.doc,共(3)页,32.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441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目标:1、学唱内蒙古歌曲《森吉德玛》,能用打击乐器及声势动作伴奏等多种组合活动形式,再次感悟到民歌与专业音乐作品之间的渊源关系。2、了解民族民间音乐是取之不尽的宝藏,音乐家们市场从民族民间音乐中获取创作灵感,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源于民族民间音乐。教学重点:
1、歌曲的情感变化,起伏较大。2、把握好歌曲六度、八度大跳音程的音准。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出示竖笛谱师:你还记得这首竖笛曲吗?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生演奏师:你知道这首曲子是那个民族的吗?你对这个民族了解多少?生自由回答1、师:这节音乐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
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去了解和学习他们的音乐文化。是哪个民族呢?老师先说两个这个民族的特点,请同学们猜一猜?一他们民族有个“一代天骄成杰思汗”。二他们民族有个特殊的乐器叫马头琴。(蒙古族)2、师:你了解蒙古族吗?(学生自由说说)3、师:同学们的知识真
丰富。下面就让我们来通过大屏幕进一步了解蒙古族。出示图片,解说:蒙古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人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蒙古族被誉为“草原骄子”,也叫“马背上的民族
”。蒙古包是他们游牧生活的伴侣,雪白的蒙古包就像草原上盛开的一朵朵白莲花。蒙古族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他们喜爱摔跤运动,这也是他们的一种民族特色。马头琴是蒙古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它演奏的乐曲深沉粗狂,具有鲜明的草原风格。蒙古人个个
能歌善舞,到处可以看到他们精彩的舞蹈,听到他们美妙的歌声。他们的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形式。长调民旋律悠长舒缓、气息绵长,字少腔长。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节拍比较固定。(出示森吉德玛图片)其中《森吉德玛》就是一首著名的
蒙古族短调民歌。传说,森吉德玛是一位聪明而美丽的蒙古族姑娘,她爱上了一位勤劳的青年,但两人的感情受到了阻扰,不能在一起,后来森吉德玛不幸死去,这个青年为了纪念她,就写下了《森吉德玛》这首歌曲。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著名的蒙古族民歌。三、新歌教学1、请同学们仔细听歌曲,这首歌曲的情绪怎
样?(歌曲的曲调线条起伏很大,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沉柔婉。故事虽然忧伤,但这一段是以小伙子的口吻赞美姑娘的美丽,要表达出一种愉快的情绪,同时也唱出了蒙古族人民热爱草原,热爱家乡的心情。)2、复听。这首歌曲有几个乐句组成?
每句各表达了什么意思?(歌曲有三个乐句组成。第一句唱出了姑娘纯洁,第二句唱出了姑娘的美丽,第三句唱出了对姑娘的思念。)3、分析歌曲的节奏,什么节奏特别多?(附点节奏)分句演唱4、分析歌曲乐谱,歌曲有几个音符组成?(123567)歌曲以五声为主,7音只是偶然出现的经过音。5、分句学唱歌谱,教
师分句示范唱.第一句:注意旋律的六度八度大跳音程的音准。注意附点节奏的把握。第二句:多了一个什么音?节奏有什么变化?注意连续附点节奏的唱法。第三句:还是五个音,重点练习切分节奏,完整连唱三个乐句。指出不足,改正。再唱。5、学唱歌词A学生尝试填入歌词,轻声跟琴哼唱。
B让学生指出难唱的地方,分别练习。第二句的连线和渐强记号的演唱,还有二个换气记号的处理,第三句的切分节奏的演唱)c再次跟琴练习唱,声音要统一。d处理情绪(学生分析三个乐句的强弱处理。一二乐句用中强的力度,愉快的情绪,第三句用思念的情绪,渐弱。)e跟伴奏音乐有感情的演唱。四、乐器伴
奏1、我们还可以加入竖笛来为歌曲伴奏,让歌曲更加丰富。2、全班合作。(红黄组唱一蓝组身体伴奏--部分学生乐器伴奏)3、教师评价。五、拓展欣赏1、师:优秀的民歌总会被人到处传唱,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蒙古族歌唱家腾格尔演唱的《森吉德玛》,他又是如何演绎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情绪,速度又有了什么变化?2、欣
赏腾格尔的《森吉德玛》。3、学生发言。4、教师小结。(一首歌曲由不同的人,运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比如速度的改变,情绪的改变,歌曲所表现的风格就会完全不一样。六、课堂总结师:《森吉德玛》这首民歌不仅被歌唱家们进行了各种演译,更得到了许多音乐大师的喜爱,并
进行了再次创作。著名的作曲家贺绿汀先生就非常喜欢这首民歌,他根据这首民歌的主旋律,改编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的管弦乐,名字也叫《森吉德玛》。我们将在下节音乐课上聆听欣赏这位音乐大师的作品,感受民歌与专业音乐作品之间的联系。同时老师也希望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
都能来热爱我们的民族艺术,发扬我们的民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