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下册《溪边景色》教学设计1

DOC
  • 阅读 8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37.500 KB
  • 2023-02-1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下册《溪边景色》教学设计1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下册《溪边景色》教学设计1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下册《溪边景色》教学设计1.doc,共(3)页,3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386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溪边景色》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乐曲《溪边景色》,感受乐曲所表现的自然景色,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能够哼唱乐曲主题,感知音乐旋律、节奏、音色、力度等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3、喜爱世界经典音乐,初步了解贝多芬及交响曲器乐体裁。重点:感受乐曲表现

的音乐意境难点:感知音乐意境的表现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一~~三:7分钟)师:现在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在闲余之际,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大自然走走吗?那你会用什么形式记录你在旅途

中的点点滴滴?(生自由回答)(表扬:你真有心!)师:有用音乐来记录的吗?二、简介作曲家及创作背景师:有这样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用音乐的方式把大自然的美景记录下来,他的音乐内容深刻,手法新颖,在世界音乐史上起着巨大的作用

,他就是被后人称为“乐圣”的德国著名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师:贝多芬常常到维也纳的郊外去散步,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如果得到音乐灵感,就记录在笔记本上,最终创作出来了一部大型的音乐作品。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音乐,让我们到音乐中感受大自然的

美景。三、聆听乐曲《溪边景色》1、初听全曲,想象乐曲表现的情景(师边听边画)听后问:在音乐中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师小结:绿绿的草地、潺潺的流水、天空的云彩、飞翔的小鸟绘制了一片溪边的景色。2、揭题《溪边

景色》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欣赏的乐曲,我们先来听听这段音乐四、分段聆听:(一)欣赏第一主题(12分钟)1、欣赏主题(第一次)(1)聆听,感受(边听边画、身体律动)听后:这段音乐带给你什么感受?(优美)你想了解什么?(表扬:他已经关注到音乐的情绪!)(2)复听,听辨主旋律乐器

:第一小提琴(出示旋律)师:(范唱)这一主题的旋律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呢?拿出你的手和我一起边画边听听后:这件在高音区演奏乐器是什么呢?(生猜:大提、小提…..)在这里第一小提琴作为“乐队首席”担任主要演奏,而其他的弦乐器在

中低音区伴奏。(2)再听,感知音乐形象“流水”听前:那么伴奏的音乐在描绘什么形象呢?我们再来听一听第一遍:师手势画,生感受听后:音乐的速度(慢速)、旋律(稍有起伏)、节奏(舒展),好像听到了什么声音?(流水声)师小结:潺潺的流水

声结合优美的旋律形成了音乐的第一主题。第二遍:结合动态旋律线感受(播放完整第一主题)师: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平静流淌的小溪画后:刚才我们画了几次?也就是第一主题在音乐出现了几次?(两次)两次主题出现是否完全一样?(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细

细来听听第二次主题(乐器变化、旋律叠加…,根据学生的回答,细听第二次、分析音乐要素)2、欣赏主题(第二次)(1)主奏乐器的变化:第一小提琴传给了木管乐器单簧管(圆润)和大管(浑厚))(生说出吹奏乐器即可)听前引导:老师画两条旋律线相同,但是色彩不同,

所以意味着演奏乐器发生了变化。(2)听辨泛泛水光师:在主题第二次中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我们再来听听还会不会有新的旋律增加。听后:这个上下颤动的声音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第一小提琴用颤音的演奏方式表现出来的)老师用钢琴来代替我们感受一下,这个声音在描绘什么呢?(好像一阵微风吹

来,水面荡起了水波)3、分组表现第一主题师:我请这两组来表现潺潺的流水,这两组来模仿水面上荡起的水波,没有波浪出现的时候就静静的聆听4、引用柏辽兹的话(PPT:文字)师:我们来看一看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听了第一主题后他会有什么感想。(二)欣赏第二主题(第一音

调)(3分钟)师:请同学们来听下面这段音乐1、聆听,感受主题变化(从情绪、音区、音色、节奏力度分析)师:主题发生变化了吗?发生了什么变化?2、讨论:旋律(一层比一层高)、节奏(拉宽)力度(加强)、音区(提高),乐器(长笛、双簧管、大管等木管乐器),情绪(高

涨、明亮)师小结:第一主题通过一系列的变化发展形成了音乐的第二主题。这个时候,田园一下子从一开始宁静,变得富有生气,顿时热闹起来了。(三)欣赏第二主题(第二音调)(10分钟)师:在田园里还居住的一群朴实的乡民,你听!在那小村庄,传来了什么声音?

1、聆听,边听边随师画、律动(PPT:空白)听后:仿佛不远处传来的什么声音?(自由回答)(出示旋律)2、复听,师画旋律线(粗线条和细线条)(板书)师:看,老师是怎么描绘这段音乐的?听中:知道为什么我用这么粗的线条吗?因为这件乐器的音色比较

?(浑厚)听中:现在我用的的线条比较细,这是为什么呢?这次又是什么乐器?这件乐器的音色又是怎么样的?(细腻优美)听后讨论:(师用两种声音模唱旋律)(长笛和小提琴)(PPT:出示乐器)生回答:浑厚的乐器是大管,像牧民的歌声;优美细腻的声音是小提琴和长笛,旋律富有歌唱性,模仿乡民的歌声3、学唱旋律(

1)学唱“m”哼鸣(轻声)唱前提醒:口腔打开,声音高高的(2)唱旋律,唱出优美、悠扬的感觉(3)随音乐跟画唱“m”,师画出尾声旋律线(播放第二音调+尾声)4、分析尾声(1)师:音乐最后这高高低低,短促轻巧、清脆悠扬的的声音你联想

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声音?(鸟叫声)师小结:长笛、双簧管、单簧管演绎了夜莺、鹌鹑、布谷“三重奏”,好一幅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动人场景。五、完整聆听表现(五~~七:8分钟)师:接下来让我们完整的来欣赏这部作品,感受作曲家精湛的创作(PPT:图谱)(聆听中问

主题几?加深记忆)(连接部:语言带过,旋律流畅….)六:相关知识及拓展视频师:贝多芬一生坎坷,他在26岁的时候就开始耳聋,在晚年的时候,他的双耳已经完全失聪,但他仍坚持创作,最终创作出来了这部著名的音乐作品《第六“田园”交响曲》,这部交响曲共有五个乐章(pp

t:流动出现五个乐章字幕及音乐),今天我们欣赏的“溪边景色”是其中的第二乐章。在这个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了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潺潺流水的动人场景,但是你觉得他的作曲意图仅仅是停留在这些景色上吗?(不是)是的,他在第一次演出节

目单上特意说明:“表现多于描写”,可见,贝多芬笔下的田园,主要是为了抒发什么?是的!是对大自然的热爱,这种创作手法也就是我们平时在说的“借物抒情”。师:《溪边景色》第二乐章包括“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我们今天欣赏的是第一部分:“呈示部”,接下来我们来欣赏由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的这首交响

曲。七:小结师:同学们,只要你像贝多芬一样做个有心人,身边到处都是音乐,同时也希望大家多听经典音乐,用音乐丰富人生。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9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