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采花》教学设计1.docx,共(2)页,27.062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379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赶花会》年级:五年级课型:综合课教材分析:《赶花会》选自四川省中小学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川腔蜀韵》(上册)-板块四-四川曲艺-四川清音一课的内容。现代清音《赶花会》属于四川清音曲牌【忆我郎】,其旋律清丽、婉转、欢快,其唱词取材于成都人民真实质朴的社会生活,行腔中贯穿着四川
清音的特色润腔“哈哈腔”,描绘了老成都浣花溪、青羊宫、二仙庵、展览馆花会的盛景以及老成都令人垂涎欲滴的、地地道道的美食,体现了成都人民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其美食唱段连说带唱、俏皮活泼的内容,适合小学中高段的学生学唱表演。教学内容:1.欣赏清音《赶花会》,并学唱片段。2.了解四川清音唱腔、伴
奏乐器、表演形式等基本特点。教学目标:1.聆听欣赏《赶花会》,了解四川清音的特色润腔、伴奏乐器、表演形式、取材等基本音乐特点及文化;2.通过“口传心授”学唱赶花会片段,表现赶花会热闹的场景,体验四川清音的特点与韵味;3.了解檀板、竹鼓的正确演奏姿势,体验清音艺
人边唱边奏的体态神韵。教学重点:聆听《赶花会》,通过“口传心授”学唱《赶花会》片段,体验四川清音的韵味,了解四川清音的基本文化及音乐特点。教学难点:学唱《赶花会》片段中的“哈哈腔”,以及四川清音中奏唱表演的综合体验,表现四川清音的韵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檀板、竹鼓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范
唱四川清音《小放风筝》片段,生初识“四川清音”,并说一说这段表演的特点。二、新课教学1.视听结合完整聆听《赶花会》片段,揭示课题并了解作品内容。2.视听结合聆听美食唱段,引起生学唱的兴趣。3.师带生依节奏用四川话数一数成都美食,并以声势伴奏。4.“口传心授”教习美食唱段,学唱哈哈腔。(慢速
教一次,原速教一次)5.师生跟琴学唱。6.带上声势与动作再次学唱,揣摩婉转俏皮的韵味。(师生原速齐唱一次)7.师生接龙合作表演。(跟伴奏演唱)8.出示持板、持签演奏姿势图示,师实物示范并简要说明演奏要领。9.生以响板、手指伴奏,师表演数美食片段。10、生尝试站立奏唱表演。11.与老
师接龙合作,跟伴奏综合表演。三、拓展欣赏清音表演唱《赶花会》片段,了解清音表演形式。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四川清音(生:《赶花会》),它取材于成都人民最真实最质朴的生活。希望通过今天的音乐课,你们能喜欢四川清音,祖国优秀的传统曲艺需要大家去继承和传播!请同学们跟着这段表演把
我们今天学到《赶花会》展示给现场的所有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