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三年级上册《聆听 母亲教我的歌》教学设计6.doc,共(4)页,1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321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母亲教我的歌》教学设计课时内容分析:《母亲教我的歌》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于1880年创作的《吉普赛歌曲集》中的第四首。这本歌集里共有七首歌,歌词选自波希米亚诗人阿尔道夫.海杜克的抒情诗集《吉普赛歌谣》。这七首歌曲都有着较浓郁的民歌风格,它们
生动地表现了吉普赛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母亲教我的歌》是这七首歌里最成功、最动听的一首。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两年的教学已经可以做到课堂上对纪律的要求,但孩子天性还是很活泼,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的把握上要适当,既
要有课堂秩序的维持,又要注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以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课时教学目标:一、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母亲教我的歌》,让学生会用慢速体会歌词意境,并能用深情、轻柔的歌声演唱歌曲,感受歌中宁静、和谐、温馨的画面。二、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体会妈妈
和爸爸对我们倾注的爱,并能够懂得报答他们。三、通过情景表演,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创编能力及表演的能力,挖掘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1、歌曲中的切分和附点节奏,以及连音线的唱法
。2、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重点:1、用深情的歌声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母亲教我的歌》,并体会歌词中所表达的对妈妈的爱。2、深刻的理解歌词的含义,想想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并学会报答他们。教学过程:一、导入组织教
学,复习歌曲《妈妈的心》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妈妈的心》你们有没有唱给妈妈听啊?(生答)那你们想不想听下,妈妈给我们唱的歌?二、聆听1、初听这首歌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与前面的《妈妈宝宝》有什么不同?(《妈妈宝贝》感觉活泼可爱,这首歌曲让人感到一丝伤感)可以多听几遍,再充分感
受的基础上讨论。2、歌曲背景《母亲教我的歌》融入淡淡哀愁的旋律,将德沃夏克那种斯拉夫人的伤感情怀毫无保留的倾泻出来,任凭你铁石心肠也会为之动容。48位小提琴组成的重弦乐合奏,绵密的群感,特别厚实饱满的音色,
都会令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成片舞动的丝绒。我想曾经听过曼托凡尼乐团演奏的人,都可以找回那种叫人喜极而泣的“弦海”特质,并在心中激起最大的共鸣。曲调朴实无华,亲切动人,在简练的音乐语言中充满了怀念的愁思,感人肺腑。表现出母亲心灵的颤动。本曲后来被改编为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的独奏曲以及
管弦乐曲、合唱曲等形式。3、作者介绍安东宁·德沃夏克(Dvorak,A.)1841年生于波希米亚的内拉霍齐夫斯;1904年逝于布拉格。他是乡村屠夫之子,自幼在父亲肉店里帮工,这时已显示出演奏小提琴的才华。14岁时被送兹洛尼采的亲戚家学习德语,同时随利赫曼学习中提琴、管风琴、钢
琴和对位。1873年,以康塔塔《赞美诗》取得第一次重大成功,使他得以放弃乐队工作而专心写作。1874年,《降E大调交响曲》获奥地利国家奖,评委中有勃拉姆斯参加。两年后又以几首摩拉维亚二重奏获奥地利国家奖,德沃夏克的声望日益增长,人们纷
纷请他写新作品。1901年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晚年将精力投入交响乐和歌剧创作,1904年于布拉格去世,享年63岁。4、复听说说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么样的?(慢速)演唱形式是什么?(女声独唱)5、再次复听让学生边跟着录音哼唱,边看着教科书上的谱例用手划旋律线,说说歌曲旋律进
行有什么特点,从拓展变化了的曲调中,感受歌曲忧伤、思念的情怀。(装饰音、句尾的切分节奏和大跳音程争强了波浪式的起伏感)(两段不同的歌词配上加以拓展变化了的曲调,突破了分节歌的局限,将忧伤、思念的情怀渲
染得恰到好处。)三、拓展每人手拿一条丝巾(纸巾),跟着音乐速度按照乐句的旋律走向,慢慢挥动丝巾,在旋律大跳的地方吧丝巾向上方用力的抛出去,然后等丝巾慢慢落下来的时候结束。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母亲教我的歌
》,老师希望你们能感受到妈妈对我们的爱。从小,妈妈就教我们很多东西,教我们吃饭拿筷子;教我们数数;教我们走路,还有什么?接下来,老师想你们也要想妈妈对我们一样细心的疼爱妈妈,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