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跳绳》教案.doc,共(2)页,16.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314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跳绳》教学设计(聆听课)一、教材分析《跳绳》是我国作曲家丁善德于1953年为我国少年儿童谱写的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中的第三首。乐曲为单三部曲式,第三乐段几乎原样重复第一乐段。第二乐段不仅与第一、三乐段具有鲜明的对比,而且本身内部亦有明显的对比。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跳绳》这首乐曲,感受乐曲热烈欢快以及活泼的情绪。2.能听辨出乐曲中情绪的变化以及曲式结构。三、教学重、难点欣赏《跳绳》听辨乐曲的曲式结构。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乐曲《跳绳》。(出示“跳绳”图片)2.欣赏《跳绳》(1)导入①师:同学们,你们经常在
操场上做什么活动呀?②学生回答:跑步、跳绳等。③师:今天在音乐课上我们来欣赏用音乐表现的活动《跳绳》。(2)完整欣赏①欣赏《跳绳》音频,学生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②老师介绍作曲家丁善德及作品。(3)分段欣赏乐曲再次播
放《跳绳》音频。教师分析乐曲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展示了儿童们活泼的身影和欢乐的心情。第二部分“XXX”与“X.X│X-”节奏的强烈对比,表现了儿童们在跳绳时做着各种有趣的游戏和脸上露出丰富的表情。第三部分是再现第一部分,情绪更为欢腾。学生听辨出乐曲的三个部分。④播放乐曲录音,
学生听辨出第一、三乐段相同。⑤请同学用颜色分别表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一部分⑥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展示自己跳绳的本领。⑦欣赏《跳绳》动画。3.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欣赏《跳绳》,让我们知道了生活和音乐是分不开的,也更加热爱体育运动了。还学会了
用颜色表示乐曲的段落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