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摇篮曲》教案

DOC
  • 阅读 6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432.500 KB
  • 2023-02-1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音乐【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摇篮曲》教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音乐【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摇篮曲》教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摇篮曲》教案.doc,共(3)页,432.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312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摇篮曲》教学设计(欣赏课)一、教材分析《摇篮曲》由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于1868年。四三拍,由两个乐段构成,每个乐段两个乐句,每个乐句都是由第三拍弱起。音乐以徐缓的叙事语气,再加上装饰音的运用,表现出母性特有的万有柔情,表达了母亲

对孩子的美好祝福。《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有《摇篮曲》,许多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创作过《摇篮曲》。二、教学目标1.通过身体律动,感受四三拍的韵律,体验母

爱的亲切与温馨。2.通过哼唱,引导学生体会徐缓的叙述性与起伏的跳荡性旋律给人的不同感受。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感受四三拍韵律。(二)教学难点感受摇篮曲的音乐风格。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言:“我

要考考你的小耳朵,你能为下面的音乐配上合适的图片吗?”PPT:播放《摇篮曲》的伴奏音频。学生活动:体会乐曲的旋律并选择合适的图片。(二)完整聆听1.介绍作曲家过渡语:“这是作曲家勃拉姆斯,1833–1897,是德国音乐史上最后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古典作曲家,被视

为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复古’者。主要作品有《第一交响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匈牙利舞曲》等,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他的作品《摇篮曲》”。PPT:出示图片2.感受意境过渡语:“让我们再来听听这首歌曲,请你听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活动:再

次聆听音乐,引导学生歌词描绘的意境,并感受歌曲的情绪。PPT:播放歌曲的范唱(天使合唱团演唱)。3.律动学生活动:随音乐进行模仿摇篮或拍宝宝入睡的动作。(三)分析音乐过渡语:“音乐是如何表现妈妈对宝宝的爱?”1.分析速度过渡语:“《摇篮曲》是慢速,那么作曲家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学生活动:对比

体会不同速度的《摇篮曲》,哪个更适合表现这种情景。2.分析节奏学生活动:再听乐曲,体会节奏特点。3.分析旋律(1)体会旋律过渡语:“让我们先来看看旋律中的奥秘吧!”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旋律线。学生活动:体

会、感受。(2)哼唱旋律学生活动:随伴奏哼唱旋律。4.分析力度思考问题:这样的歌曲选择怎样的力度。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演唱体会。PPT:播放器乐曲音频。(四)表现音乐过渡语:“现在你也来扮演爸爸妈妈,轻声地哼着旋律,哄你怀中的小宝宝睡觉吧!”学生活动:扮演角色,哼唱旋律

。(五)课堂总结1.聆听中国《摇篮曲》过渡语:“我这还有一首中国的《摇篮曲》,听后说说你的感受吧。”学生活动:说说感受。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旋律、力度、速度体会。2.发现特点学生活动:总结体会“摇篮曲”曲式风格。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9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