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六年级下册《关山月》教学设计1.doc,共(4)页,38.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248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关山月》新港小学王春教学目标:1、认识古琴并能分辨它的音色,了解最基本的几个演奏指法。2、通过聆听古琴曲《关山月》,感受琴曲的古风之韵与古琴曲所要表达的安静悠远的意境。3、古诗与琴曲交融的韵味体会。重点:聆听《关山月》,熟悉古琴音
色与作品需表达的意境。难点:了解古琴的基本演奏指法,并会分辨不同演奏指法所出现的不同音色效果;琴歌的吟唱学习。教学过程:1、听辨古筝与古琴的音色。聆听古筝《渔舟唱晚》(9册)与古琴《关山月》,这两种音
色是一样的吗?各有什么特征?古筝:明亮典雅清亮柔软古琴:沉稳厚实古朴2、认识古琴大家认识古琴吗?随老师一起来看看古琴长什么样?了解古琴结构,一起讨论古琴的各个部位是做什么用的?针对学生的讨论交流,教师补充介绍。a据
传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古老的弹拨乐器。b古琴又名“七弦琴”,右手用于拨弦。分别是5612356并跟随演唱。c琴面外侧有十三个圆形的标志,叫做“徽”。用于标明泛音位置和按音的音位。不同的徽位能表示不同的音高。d琴底有两个共鸣槽,
称“凤沼”与“龙池”。演奏时以左手按弦,右手弹奏,通过多种指法形成其特有的演奏风格。3、聆听《关山月》,感受古琴曲的意境。初次聆听(完整聆听)关山是古代北方地区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也是中原的边疆地带,历来有将士把守。它原是
边疆战士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后被改编成古琴曲。这首乐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学生:寂静孤独略带忧伤罡锐有力量,又有柔和感。有伤别之意亦感慨戍边将士,征战疆场鲜有人还的悲怆之感。从哪里感受到的?(教师示范一句)。用琴的低回对应内心的思念,琴音的单线条对应孤独。是的,乐曲虽然
短小,但却充满了感慨悲怆思念。看谱哼唱(一共有几个乐句?找出每一乐句的落音特点。)完整聆听。乐曲的这四个要素是怎样表现的?音色:沉稳厚实深沉古朴旋律:平稳速度:中速偏慢音区:中低音区正是因为乐曲用中速稍慢,较为平稳的
在中低音区流淌出沉稳厚实,深沉古朴的旋律,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怎样的意境?(表现出了安静悠远空灵的意境,有伤别之意亦感慨戍边将士,征战疆场鲜有人还的悲怆之感。)在中国古代是没有简谱或五线谱这些记谱法的,那么在古代
古琴是靠什么来记谱的呢?减字谱——由文字谱简化而来。a以第一乐句为例:勾——剔挑——抹揉请个别学生上台演奏并指导其他学生徒手演奏。b具体讲解演奏的不同效果谈谈听觉感受。如:散音与泛音(厚实空灵)按音与绰注(古朴悠远余音缭绕)单音与轮
指(有流动感)教师示范前两个乐句,学生了解指法并熟悉旋律。第三次聆听(视频第一段欣赏)听辨视频中较典型的演奏技法,如轮指、泛音等,体会其独特的表现作用(细品)a哪些地方使用了滑音(长短不同)有怎样的效果。b泛音——山间的空灵,月亮的清明。c曲中多次使用轮指有什么效果?为什么要采用这些技法?
(使其更具有琴韵——安静悠远古朴)。4、琴歌《关山月》古琴是古代文人必修的乐器,被列为“琴棋书画”之首,历史上孔子、嵇康、李白、杜甫、苏东坡等名人都是有名的琴家。大诗人李白曾作过《关山月》古诗一首,后人将之填词,使之成为一首“琴歌”。顾名思义是抚琴而歌,这是诗词和音乐
相结合的艺术。欣赏李白的《关山月》a师生合作朗诵。适当讲解诗词含义。b第四次聆听(视频第二段吟唱)请学生说说怎么唱能够表现出情感?听听老师这样唱可以吗?c教师抚琴并吟唱《关山月》第一乐句,学生模拟吟唱。
(思考怎样演唱更能表现出特定的情感。)d继续第二乐句的教学小结:学生谈谈学习收获,师做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