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敬谱)】五年级上册《聆听 晨景》教学设计2.docx,共(14)页,6.238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199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晨景》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我们更关注“数字化校园”,“终端设备”的发展与应用,这将引发一场教育管理革命和教学模式革命。本设计基于移动终端设
备Pad进行音乐互动式教学,有效的利用移动学习设备进行“聆听音乐绘图”、“图片、视频欣赏”、“识读乐谱”、“听辨拖拽乐器”融会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欣赏与表现音乐的能力,有效的解决时间矛盾。本课欣赏,以《晨景》的创作手法与配器手法探究为核心,通过聆听欣赏、识谱演唱、肢体表现,探究
其创作手法与配器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与欣赏能力。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1.作品分析:管弦乐《晨景》,是挪威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于1888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评剧《培尔·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后选择其
中八段改编为两个组曲。本曲就是《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这原是诗剧第四幕中主人翁培尔·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晨景》田园风的快板,具有牧歌风格,由单一的田园民歌主体加以精心的
配器发展而成,格里格巧妙的将主题在沿袭古典结构形式和传统和声的基础上创新,民族音乐风格与创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它与真正的民间音乐得以融合。(1)曲式分析格里格用三部性的再现结构来表达自己的音乐思想,乐曲由第一部分、中间部分、再
现部及尾声组成。曲式结构第一部分中间部分连接再现部尾声起止小节数1~2930~4546~5556~7677~87调式调性E-﹟G-B﹟G-E-bDFE(2)调式与配器分析第一部分(1~29):主题由4小节组成。一开始,牧歌风的音乐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相继奏出,并连续向上方三度移
调,呈现(E大调-﹟G大调-B大调),表现太阳冉冉升起。第21小节,弦乐组齐奏达到小高潮,之后运用分裂、反复、模进等材料上呈现,明亮的大调色彩与格里格《晨景》的题名寓意相吻合,作曲家通过三度的调性布局及变化来塑造太阳冉冉升起,照亮整个大地的主题形象。与此同时,本曲的
调性布局也体现了三部性原则,从主调E大调开始,经过一系列的调性转调和游离之后,回到了主调E大调,带给人温暖的感受。中间部分(30~55):采用发展对比的材料,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可分为4+4两个平行乐句,由木管组乐器和铜管组乐器在﹟G大调上奏出长时值主和弦。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转调模进,
音乐降低增二度在bD调上重复,音响层次加厚,音量加强。这时音乐发展到高潮,仿佛旭日从云层中喷薄而出,光芒四射。第三部分由10个小节的连接组成。木管组和铜管组同奏,弦乐拉奏对比性的如歌旋律。再现部(56~76):牧歌主题再次在木管组乐器中重现,主题
材料不断分裂,运用装饰音加花变奏。单簧管和长笛模拟鸟鸣,圆号奏出猎人的号角。音乐在一片静谧的氛围中渐弱。尾声(77~87):音乐再现温暖的主题旋律后,所有乐器奏主和弦长音在减慢减弱中结束。在乐队配器方面,格里格娴熟自如地运用最常用的传统配器技法,对充满田园色彩的主题进行各种
变化,把清晨静谧的抒情画面表现的淋漓尽致,让人们感受到北欧清晨爽朗的气息。《晨景》乐队采用双管编制,全部为常规乐器:木管组有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铜管组有圆号、小号、,打击乐有定音鼓,弦乐组有小提琴、中
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从中可以看出他音乐中古典音乐的气质和古朴的气质。2.作品相关背景分析:(1)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EdvardGrieg,1843年-1907年),挪威作曲家,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代表
人物。格里格的音乐创作是在继承挪威民间音乐传统的基础上,融合欧洲其他民族音乐以及传统音乐的因素,如莫扎特、瓦格纳、舒曼、门德尔松等的风格和技巧,在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打上挪威印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作
品充满挪威民族民间音乐特有的泥土芳香,他创作出了许多既绮丽清新又粗犷纯朴,具有北欧特征和柔和抒情的诗人气质相融合的优秀作品。《培尔·金特》组曲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他曾说:"无论祖国的前途如何,要把握和挪威分开
那就等于割掉我的手臂和双腿。"格里格以他一生质朴的思想言行和音乐创作向世界宣告了挪威民族不屈的性格,因而他赢得了挪威乃至世界的尊重,特别是他那些质朴无华而光芒四射的音乐篇章,更是世界音乐文化的瑰宝。(2
)《培尔金特》组曲:格里格应邀为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所写的配乐,完成于1874至1875年间,但他从配乐中选编的两套组曲(各分四段),却到1888和1891年才先后编出。第一组曲:《晨景》、《奥丝之死》、《安妮特拉之
舞》、《在妖王宫中》;第二组曲:《英格丽德的悲叹》、《阿拉伯舞曲》、《培尔·金特归来》、《索尔维格之歌》。戏剧《培尔·金特》虽然不是挪威著名文学家、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但在作者的全部剧作中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大量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扑朔迷离的梦幻境
界和形象,剖析了当时挪威上层社会的极端利己主义,同时又触及了当时世界上的许多重大政治事件。(二)学生情况分析1.移动设备使用能力本校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年的pad使用经验,熟悉例如:开关机、点击、拖拽、批划等
简单的常用操作;能够使用锐学堂App。2.学生对音乐表现要素与情绪情感的把握(1)对于音乐表现要素的把握五年级学生在音高、时值、力度、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基本要素方面已经有一定的感知和表现能力,并且能用恰当的音乐语言来描述所听到的音乐。(2)对于音乐情绪情感的把握五年级学生能够感知音乐的情绪及情
感,并用语言描述并表达。3.学生其他相关能力(1)识读乐谱与演唱能力五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谱能力和演唱基础。但是对于E大调的识谱接触较少,需要教师用红线标出do的位置。本课的主题以级进为主,在视唱主题时,教师在课件上给出了部分音名提示,辅助学生识谱。(2)记忆旋律的
能力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辨和记忆旋律的能力,具备记忆、辨别主题的能力。(3)学生对乐器音色的听辩能力。五年级的学生能够听辩基本的乐器类型,如:弦乐器,对音色较有特点的或较为熟悉的乐器,可以听辩出来,
如:钢琴、小提琴、长笛、三角铁等。(4)学生模仿乐器演奏的能力在欣赏课的学习中,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模仿乐器演奏的能力,可以以此来聆听、表现音乐。本课A乐段,学生可以模拟乐器演奏,来感受作品的配器特点。(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说明提供平板电脑支持下的教
师互动教学功能。基于即时反馈、主观活动互评互动、展示资源演示交互等互动功能,实现练习测评、演示交互、多方交流和数据分析等教学应用策略,从传统的单向展示课堂转向学生参与的双向互动课堂,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满足教学的需要。(四)技术准备锐学堂互动教学系统依托于教育云平台,以各类平板电脑为主要应
用终端,构建基于无线网络的互动数字教室。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准备:分类产品名称数量单位说明硬件服务器1台提供本地离线服务,确保网络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仍能正常使用。教学平板40台教师与学生Pad应用终端。无线同屏器1个将教学终端上的画面通过无线同步推送到教室大屏
上显示。终端充电柜1台Pad的集中管理与集中充电。耳机40个学生上课时佩戴使用,防止声音干扰。平板保护套40个保护教师和学生的平板电脑,减少磨损。平板触屏笔40个方便对平板进行精确触控操作。软件电子教案
备课模块1套提供教师在线备课相关功能。互动教学模块1套提供平板电脑支持下的教师互动教学功能。作业模块1套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在线作业相关功能。学情分析模块1套为教师提供课堂数据的课下查询。学生模块1套为学生提供平板电脑支持下的学生上课和自主学习功能。智能转码服务模块1套视频、图片
自动转码。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利用联觉感知作品《晨景》所描绘的美丽画面,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美感。(三)“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方法目标了解巴洛克风格Pad推送图片及视频。能够从建
筑、绘画、服饰等各个方面对巴洛克风格有初步了解。聆听歌曲在pad拖拽、互评、圈画的功能支持下,学生自主聆听、模唱、肢体参与,记忆主题,感受音乐。欣赏《小步舞曲》。拓展、反馈Pad推送古钢琴视频,了解巴洛克
演奏乐器。运用锐学堂客观试卷检测孩子对巴洛克风格的把握。巩固学生对巴洛克风格的认识。(三)“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记忆《晨景》的主题旋律。2.能够了解转调,并体会转调所带来的音乐形象(日出)的变化。3.能够听辨作品每个部分的主奏乐器,并了解其配器特点。4.了解作曲家格里格以及《培尔金特》
组曲。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记忆主题旋律,感受转调所带来的音乐形象的变化。2.了解作品的配器特点。3.了解作曲家格里格。(二)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转调这种音乐创作手法。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导语:同学
们,你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记录生活中的美景呢?(答案预设:拍照,写日记,摄影……)那么,作曲家最擅长什么方式记录美景呢?(答案预设:音乐)2.听音乐绘图。[利用pad锐学堂app进行教学](主观活动画图功能)今天,我们将一起
欣赏一首记录美景的音乐,下面请你仔细聆听,边聆听,边用画图功能绘制出听这段音乐时,你脑海中的画面。一会儿我们来共同分享。(分享孩子画作,互相交流)。3.介绍作曲家——格里格,再次欣赏音乐视频。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先生的标题性音乐《晨景》。顾名思义
,这首作品是描绘早晨的景色,(二)欣赏第一部分音乐,了解其音乐创作手法。1.再次欣赏音乐视频。[利用pad锐学堂app进行教学](展示类资源展示视频功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作曲家眼中的《晨景》,听听这段音乐,你能听出音乐主题吗?这段音乐的音乐情绪有什么变化?学生答案预设:
(音乐情绪越来越热烈,越来越壮丽。)2.学习晨景主题。(1)教师演奏晨景主题,学生打拍子感受。(2)识谱演唱晨景主题。[利用pad锐学堂app进行教学](主观活动拖拽功能)指导学生利用拖拽功能,在主观活动中标注完成晨景主题的唱
名首字母。(3)边演唱边划旋律线,感受主题旋律特点。(答案预设:主题旋律的特点是连绵不断的小波浪,适宜表现静谧又充满生机的清晨。)3.聆听第一部分音乐的前半段。(1~20小节)[利用pad锐学堂app进行教学](展示类资源展示图片功能)(1)教师演奏,学生聆听每次主题出现时的变化。学生
通过聆听发现每遍主题结尾处音升高了。(2)用“噜”哼唱,感受主题变化。(3)讲解音乐创作手法——转调。①讲解本段音乐中的音乐创作手法,转调。②体会两次转调所带来的音乐形象的变化。(三)欣赏第一部分音乐,
了解其配器手法。(1)了解第一部分前半段(1~20)的配器特点。①聆听音频,听出主奏乐器为(长笛、双簧管)。②准确听辨每个乐句中所使用的乐器音色。[利用pad锐学堂app进行教学](主观活动拖拽功能)(2)模拟乐器演奏,听辨第一部分后半段音乐(21~29)主奏乐器。将学生
分组,进行乐器模仿。(长笛、双簧管)。学生自主听出后半段主奏乐器(弦乐器全奏),并模仿演奏。(3)总结第一部分音乐的音乐创作手法及配器特点教师总结第一部分音乐的音乐创作手法及配器特点。①创作手法:转调。
不断上升的调性描绘出日出的全过程以及阳光普照的音乐形象。②配器特点:开始由长笛和双簧管交替演奏主题,后弦乐器全奏描绘阳光普照的画面,带给人温暖的感觉。(4)了解管弦乐总谱。带领学生观看《晨景》总谱视频,了解管弦乐总谱特点。(四)欣赏第一部分音
乐,感受其特点。[利用pad锐学堂app进行教学](展示类资源展示图片、视频功能)1.聆听第二部分音乐音频,用肢体表现。思考:为什么我们的肢体动作会有这样的变化?音乐中的哪种音乐要素变化比较大?学生思考并发现:音乐的力度变化很大,时强时弱。2.演唱太阳主题乐
谱,表现乐谱中的强弱。3.演唱第二部分音乐中两次太阳主题(转调),变现音乐中的强弱,体会音乐所表现得形象。师生讨论得出:忽强忽弱的力度变化表现了太阳时而被云层遮住,时而光芒万丈的形象。4.引导学生聆听,除了表现太阳的旋律声部外,还能听到什么声音?弦乐演奏出波浪式的旋律声部,表现了云海
的音乐形象,与太阳旋律共同演奏。欣赏第二部分总谱视频,观察两种音乐形象在音乐中的表现。(五)完整聆听《晨景》管弦乐演奏版本,了解《培尔金特》组曲。[利用pad锐学堂app进行教学](展示类资源展示视频功能)学生完整欣赏《晨景》的管弦乐演奏版本。教师介绍《
培尔金特》组曲。(六)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欣赏了格里格的《晨景》。格里格作为一位作曲大师,配器大师,他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希望同学们在课下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作曲家格里格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