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音版(敬谱)】四年级上册《演唱 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115

DOC
  • 阅读 3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1.912 MB
  • 2023-02-1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音乐【人音版(敬谱)】四年级上册《演唱 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115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音乐【人音版(敬谱)】四年级上册《演唱 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115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音乐【人音版(敬谱)】四年级上册《演唱 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115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音乐【人音版(敬谱)】四年级上册《演唱 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115
音乐【人音版(敬谱)】四年级上册《演唱 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115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敬谱)】四年级上册《演唱 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115.doc,共(11)页,1.912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175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11《山谷静悄悄》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音乐课标中指出: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人文学科,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音乐艺术的审

美体验和文化认知,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和实现的。(二)理论依据本课依据音乐课程的音乐实践理论和音乐审美体验价值设计教学。音乐实践理论:学生在亲身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

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课程具有审美体验价值: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

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二、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山谷静悄悄》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的分节歌,

歌曲一开始用的节奏、很弱的音量,把我们带到了宁静的山谷之中,然后节奏紧缩并运用了切分节奏,描绘了充满生机的美丽山谷,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前三段歌词分别描写了山间景物,富有动感,从“烟雾”、“花”、直至“溪流”

、“野兔”动感不断增强。在4小节间奏之后,“地质队叔叔”的出现,打破了原先的静谧安详,使山谷顿时热闹起来,锤子击时的叮咚声和溪2/11水声交织成一支美妙的乐曲在山谷中回荡。四段歌词虽然都配有同样的旋律(第四段的旋律

稍作变化),但由于歌词在形象、意境上有丰富细腻的变化和发展,歌曲很能使人们对山谷中的美丽景色产生想象。本课涉及到了力度记号和圆滑线,p共出现了四次,分别出现在在前奏、第一乐句的起音、间奏及结束句中各出现了一次;渐弱记号出现了三次,分别出现在前奏、间奏和

结束句的末尾;歌曲中还出现了mp和pp的力度记号,可以说本首歌曲力度记号贯穿始终,旨在表达歌曲意境及音乐形象的塑造,描写了一个安静、美好的山谷,给人以无尽的遐想。歌曲在短音跳动与长音的结合中开始,圆滑线的使用使歌曲有跳有连,前半部分都在描写山谷中的景象,神秘而美好,歌曲的后半部分的旋律虽然变

化不大,但较前半部分在力度上有所增强,代表了地质队叔叔的出现给美丽宁静的山谷带来一丝动感,也使前面的情绪进行了一个延续,而结束句的旋律与前奏、间奏的旋律相同,并加入了叮咚的歌词,使得整首歌曲前后呼应、完整统一,最后整首歌曲在较弱而短促的叮咚声中结束,

带给人意犹未尽的感受。(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课授课的对象是四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该年级到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简单的音乐知识技能,可以进行识读简单的旋律片段。1、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四年级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充满热情,学习兴趣很高,思维活跃,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学

习音乐的途径广,爱唱好表现。就本课的授课对象四年级六班的学生而言,该班学生愿意参与音乐活动。本节歌曲教学《山谷静悄悄》,学生歌唱及其他多种音乐学习习惯已基本形成,对歌曲所描绘的情境及歌唱情绪都乐于表现。2、知识与技能分析:就本节课的授课对象四年级(6)班学生而言,具备了一定的感知音乐的情绪、理

解音乐内容、演唱歌曲和表达音乐情绪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增强。在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正确听辨旋律的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并能够理解其表现作用,能够感受到旋律的相似与变化。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识读五线谱的能力,对于线与间的位置关系有了一定的学习

,可以使用移动do的教学法进行识读乐谱。3、过程与方法分析:就《山谷静悄悄》这首歌曲而言,短小朴实,没有更3/11多的知识点,学习起来易于掌握,教学内容少与教学时间充裕的矛盾是一组矛盾,所以教学过程中我演唱、

聆听、对比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充分的感受音乐元素的变化,体验音乐情感,在于教师的交流互动中,探究音乐的表现力。(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教学方式:体验探究歌曲中力度的学习方式达到表现歌曲的目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引导,采用节奏游戏、教师范唱、视唱法、启发法等方法引导学生

,不断引导学生从唱会歌到唱好歌。(四)技术准备关于歌曲的素材、教师课件(powerpoint)、打击乐器、教材配套范唱、伴奏音频(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1、前期教学状况:本年级的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和训练,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能积极参与到音乐活

动之中。在演唱时,具备一定的识读乐谱的能力,能控制自己的声音演唱。2、问题:《山谷静悄悄》是一首带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歌曲结构为一段体的分节歌,并且相似乐句很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如何合理分配这一节课的40分钟时间,让歌曲教学更具实效性,让学生

兴趣高涨的学习透彻歌曲,是本课教学中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四年级学生的用歌声表现音乐情感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老师进一步指导。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识读乐谱的能力和曲式分析的能力,但对于准确的分析歌曲的结构并准确把握歌曲各个乐句的意境,可能会有一定难度。3、对策:运用好教材歌曲本身的音

乐材料,巧妙地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充实课堂教学40分钟。从学生喜欢的节奏和声势训练进入学习,能更好的激发内心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情感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的声情并茂的范唱最具艺术感染力,能够深深的打动学生更

直接的体会歌曲的情4/11绪。运用听辨、找相似乐句等教学环节,体会歌曲情绪变化。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歌曲《山谷静悄悄》轻柔优美的情绪特点,体会歌曲表达出的神秘、美妙、生机勃勃的音乐形象。(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参与活动、表现歌曲、教

师启发等方法,体验音乐元素的变化,感受音乐形象的教学过程。(三)“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力度记号,能够按照力度标记演唱歌曲,体会力度的变化对表达歌曲情绪和形象的作用。技能目标:能够有轻盈、饱满、富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的表现歌曲。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感受歌曲轻柔、优美

的情绪,体会歌曲表达的神秘、美妙、生机勃勃的音乐形象。(二)教学难点1.识读歌曲的乐谱,能够选择合适的力度表达歌曲的情绪和意境。2.结束句的节奏准确以及力度的准确表达。五、教学过程(一)节奏导入:阶段目标:通过音响素材的加入创设情境,体会音乐带来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说明:运用

音响素材,创设情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情绪铺垫。活动1:聆听音响,创设情景。1.1听鸟叫声、小溪流水声5/11过渡语:刚才我们听到的音响里都有什么声音?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可能发生的教学过程:有小鸟的叫

声、流水的声音;好像置身于森林中、山谷中(二)聆听歌曲阶段目标:聆听范唱,熟悉歌曲旋律,初步感受歌曲描绘的音乐形象的音乐情绪。设计说明:通过聆听范唱,揭示课题,了解歌曲内容。过渡语:老师听到了这些声音,特别想演唱一首歌,同学们听一听:歌曲中的情绪怎么样?歌曲带给了你怎样的感受?活动1:聆听歌曲范唱

出示乐谱揭示课题《山谷静悄悄》【谱例:】1.1教师范唱,学生聆听歌曲范唱并体会音乐要素,了解歌曲的内容提问:歌曲中那些元素表现出了静悄悄?1.2复听范唱,找出关于静悄悄的元素可能发生的教学过程:歌曲中有p、渐弱等力度记号,歌词中有静

悄悄等等。6/11(三)学唱歌曲:阶段目标:通过聆听、演唱等方法分析音乐要素,分乐句识谱学习歌曲。设计说明:运用多种手段丰富学习过程,在学生的思维参与中理解音乐要素,感受音乐情境。过渡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

《山谷静悄悄》,首先我们先来看间奏前的乐谱活动1:视谱学习前两乐句熟悉以第一间为do的各音位置,为视谱演唱做好准备。(出示乐谱)【谱例第一、二乐句】1.1过渡语:歌词静悄悄用了怎样的节奏?是用怎样的节奏表现雾的薄和烟的淡呢?读前两小节的节奏,发现前两小节是由八分音符、八分休止符和二分音符的组

合表现的静悄悄的山谷,前两个小节的节奏相同;第二乐句用了切分节奏表现出了薄薄的雾,淡淡的烟,读节奏并学唱乐谱第一、二乐句熟悉以第一间为do的调各音位置,1.2先听老师范唱,学生打拍子默唱1.3按节奏演唱旋律:轻声演唱乐谱分小组进行演唱乐谱〔解决生成性问题〕:a旋律的起伏b长音的时值c乐句

连接的音程音准d7/11音色的和气息的控制加配歌词:〔解决生成性问题〕:填词演唱歌曲a一问一答的语气b强弱的对比c断与连的唱法及气息控制d歌词创设的意境采用合适的演唱力度【谱例第一、二乐句】活动2:探究歌曲的力度记号2.1过渡语:刚才同学们找到了歌曲中的力度记号,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力度记号呀?出示

六种力度记号,让学生上台来从弱到强摆放,同时引导学生写出渐强和渐弱的力度记号,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评价。2.2过渡语:现在老师来演唱这一部分,以两个小节为一个单位使用一个力度记号,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老师使用了哪些力度记号学生根据老师的演唱上台摆放老师使用的力度记号8/112.3过渡语:刚才是老师对歌

曲的理解,现在我们分小组讨论一下,你认为歌曲应该使用什么力度记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歌曲使用的力度记号并进行小组展示2.4我们看一看作者用了怎样的力度记号呢?体会歌曲中力度记号带来的情景2.5完整演唱前两乐句歌词,探究不同歌词的不同情绪活动3:听唱学

习第二部分,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过渡语:我们接着往下看,山谷里又出现了什么声音呢?3.1听歌曲的后半部分范唱,与前半部分的旋律进行对比【谱例:】3.2对比歌曲旋律体会歌曲情绪的变化教师提问:旋律是完全相同的吗?【谱例:】9/11地质队的叔叔来了以后,山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掌握力度的变化?学生演唱,

体会情绪的变化。3.3随琴学唱歌曲的结束句过渡语:在结束作者又用了什么力度记号呀?为什么?【谱例:】学生演唱中体会:溪水声和锤子的叮咚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美妙的乐曲在山谷中回荡。〔解决生成性问题〕:最后两个字的节奏准确及力度,跳音记号的唱法。3.

4完整演唱歌曲过渡语:美丽的山谷中,充满了美好的景物和生机,又有地质队的叔叔叮叮咚咚的锤子来伴奏,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好来完整演唱这首歌曲吧。【谱例:】10/11〔解决生成性问题〕:歌曲的力度分配,要进行指导。活动4:探究歌曲的结构过渡语:刚才我们熟悉的结束句在歌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4.1随歌曲伴

奏演唱歌曲,了解歌曲的结构课堂小结:听音乐走出教室。四、学习评价方式(一)评价方式1、自评:个体参照评价量规进行定性述评。2、互评:学生之间参照量规进行评价,注重激励方式,帮助其树立信心,并确立努力方向。(2)评价量规:评价层面目标评定等级感知层面乐于演唱歌曲,能准确表达歌曲情合格

11/11感。愿意与你的朋友一起分享歌曲。理解层面乐于演唱歌曲,能准确表达歌曲情感。演唱中节奏准确,气息连贯,吐字清晰。良好领悟层面乐于演唱歌曲,创编符合歌曲意境的歌词,能用有表现力的声音,声情并茂表现歌曲。良好表现层面乐于演唱歌曲,对歌曲情绪准确的表达,并能控制好气息、

力度。优秀五、教学设计的特点《山谷静悄悄》歌曲短小,易学。歌曲的意境是学习和感受的核心,而前奏的旋律贯穿整首歌曲,我的整个教学设计就围绕着这首“小歌”的学习,通过设计多种教学参与活动来丰富40分钟,巧妙地解决教学内容少与教学时间充裕的矛盾问题,让40分钟

的歌曲教学更有实效性。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89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