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敬谱)】四年级上册《演唱 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820.docx,共(16)页,1.121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172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唱《山谷静悄悄》、欣赏《羊肠小道》课标分析: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扩展,四年级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保持对音乐的兴
趣培养音乐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能自信、有表情地演唱,乐于参与演奏及其他音乐表现、创造活动,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合作能力。根据小学生音乐课程标准
及教材要求,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活动时,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鼓励全体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和音乐创造,师生共同参与音乐活动,通过演唱歌曲感受、体验音乐情绪与意境,沉浸到歌曲的意境中,唱出
歌曲的层次,唱出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对于音乐教育来说,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这既是人的整体素质中的音乐素质的一种需要,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奠定了基础”。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融入到具体的音乐实践活
动中,与情感、态度、兴趣等因素紧密融合,并强调:知识或获得技能的方法与过程是当前音乐教育和教学应所关注的方向。学生在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听、说、唱等活动,开拓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使他们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积极参
与音乐体验,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始终以音乐为主线,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教材分析:A、歌曲《山谷静悄悄》《山谷静悄悄》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一段体结构。歌曲一开始用“”的节奏、很弱
的的音量,把我们带入宁静的山谷,然后节奏紧缩并加入切分节奏,描绘出山谷的勃勃生机,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前三段歌词分别描绘了山间的景物,从“烟雾““花”直至“溪流”“野兔”,音乐动感不断增强。在四小节间奏
之后,“地质队叔叔”的出现,打破了原先的静谧安详,,使山谷顿时热闹起来,锤子击石的叮咚声和溪水声交织成一支美妙的乐曲在山谷中回荡。四段歌词虽都配同样的旋律(第四段的旋律稍做变化),由于歌词在形象、意境上有丰富细腻的变化和发展,歌曲很能使人们对山谷中的美丽景色产生联想与想象。一
、节奏和旋律特点分析(1)歌曲的第一乐句与间奏后的第一乐句节奏和旋律完全一样的。(2)节奏型不同但旋律音完全相同。(3)歌曲的前奏和间奏完全一样,尾奏是前奏音乐材料的变化。二、情绪、情感的分析(1)歌曲中八分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圆滑线,连音线和全音符的巧妙运用,
使歌曲既轻巧活泼又不失优美轻柔。(2)歌曲前三段歌词描绘的是从远处看是薄薄的雾、淡淡的烟,走到近处看有红梅花、小溪流、小野兔,一派生机。学生感悟到这静中有动,演唱时就能沉浸到歌曲的意境中,唱出歌曲的层次,唱出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三、歌曲音响的分析歌曲的音响主要由前奏——歌曲前三
段歌词的演唱——间奏——歌曲第四段歌词的演唱四部分构成。B、管弦乐《羊肠小道》管弦乐《羊肠小道》是一首具有美国西部音乐风格,气息宽广、富有歌唱性的旋律,气质开朗,表达了旅游者在大自然环保怀抱中舒畅的心情和对大自
然的神奇景观的衷心赞叹。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科罗拉多河的大峡谷,长达数百公里,深约千余米,宽达十数公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杰作,为世界上罕见的奇观异景。大峡谷以其令人心惊的巉岩削壁,五色斑斓的嶙峋怪石,谷底
奔腾的汹涌急流日出日落的色彩变幻,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美国作曲家格罗菲(1892-1972)曾多次赴大峡谷旅游,雄伟壮观、富于诗情画意的景色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欲望和灵感,他怀着敬仰、激动的心情,决定以音乐来表达大峡谷蕴含的变幻无穷的自然之美。此后,他以十年之久
的时间,完成了《大峡谷》组曲。本曲是其中的第三乐章,也是组曲中最著名的一个乐章。乐章开始,整个乐队以响亮的全奏滑音,模仿了驴叫声。接着,独奏小提琴奏出华彩乐段,这里,旅游者主题的音调与驴的叫声巧妙他融会在一起。这是乐曲的引子。引子之后,乐曲
进入主体。第一部分,在打击乐器模仿驴蹄的节奏中,双簧管奏出了一支断断续续的,带有爵士味的诙谐曲调:音乐形象地描绘了旅游者骑驴悠然行进的神情。忽然,音乐变得急促起来,双簧管与低音单簧管相继奏出全部由三度跳进构成的下行旋律,仿佛驴子步伐踉跄地跑下山去。当驴子的嘶鸣声重又响起时,在驴
蹄声和诙谐的曲调上,圆号奏出了旅游者的主题:这支气息宽广、富于歌唱性的旋律,气质开朗,具有美国西部音乐风性,表达了旅游者在大自然怀抱中舒畅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神奇景观的衷心赞叹。这一主题在不同乐器、不同背景上反复
三次,然后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前面出现过的各种音乐素材通过乐队全奏进行展开。在一声驴子的长呜中,音乐突然停顿。乐曲进入中间段落,给人们带来梦幻般的宁静。钢片琴奏出清泉般的音响,使人疑为仙乐飘飘。随后是再现段落,弦乐的明快拨奏迎来了管弦乐队全奏,有如游客驱驴在山路上疾
跑,乐曲在乐队奏出的响亮的驴叫声中结束。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经过长期的音乐学习积累,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
音符、八分音符、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的名称及时值,少部分学生对音符的时值掌握不稳定,初步了解了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对音乐要素和情感的把握较好,他们会随歌曲的
旋律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投入到歌曲的情境中。学习习惯较好,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良好的状态,较为准确地参与音乐活动。教学目标:一、能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自然之美,探索发现自然奥秘。二、能运用体验、模仿、聆听、合作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歌曲,并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感受力度变化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能在音乐实践中运用力度的变化表现音乐的意境。教学重点:能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力度记号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教学难点:掌握并运用力度记号。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双响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
丽、神奇的地方,先跟老师来玩一个有趣的节奏格子游戏。在这个节奏格子中有很多有趣的声势,有拍手、跺脚、弹舌,还有很多空格,表示休止符,请同学们在内心把拍子数好了,伴随着动听的歌声,让我们开启今天的音乐之旅!设计意图:创
设情境,通过节奏格子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心聆听音乐,感受歌曲的拍子,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二、多遍聆听,学唱歌曲师:同学们听出来了吗?这个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是哪里?生:山谷师:这是怎样的山谷?生:静悄悄的山谷师唱:“山谷里,
静悄悄”——静悄悄的山谷(一)学唱第一部分师:那么在这静悄悄的山谷里都有什么呢?让我们边看边听,看谁听得最准确。1、观看图片,教师范唱(师唱,图片呈示与范唱歌曲内容一致,PPT)设计意图:教师有感染力的范唱,能有效拉近师生距离,将范唱与歌词内容相结合,感受山谷的美丽景色。2
、有节奏读歌词师:听出来了吗?有什么?师:轻轻地读读歌词,一起走进这优美、宁静的山谷。1)先读第一段,师用带有情境感的语气读红色部分,并带领学生读。A师:“什么在飘飘?”师生合作,生读红色,师读蓝色师生合作接龙,生读“山谷里,静悄悄”,师读“
薄薄的雾,淡淡的烟”。B完整读2)第二段读歌词生完整读第二段歌词,出现问题及时纠正,提示“山谷静悄悄”的情境感。3)生自主读第三段歌词4)跟伴奏读前三段歌词,提示节奏读词的情境感。设计意图:用富有情境的语言、体态、肢体动作、眼神引导学生轻声读歌词,走进优美、宁静的山谷。3、演唱第一段师
:让我们加上旋律,划着图形谱轻声唱一唱,感受一下旋律的特点。1)带着学生演唱曲谱师:前半部分休止符,唱得声断气不断,富有情境的演唱。2)轻声加入歌词,师生合作A师先唱p部分,生mp(加入手势,钢琴单音辅助)B交换(提示力度的变化)C完整演唱第一段4、加入前奏,跟琴完整演唱第一段。(引导学生注意听好
前奏)5、自主学唱,跟琴完整演唱前三段。6、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的记忆力,看哪位同学记得最准确。(遮盖歌词)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将力度记号具体化、形象化,采用合作、情境引导、肢体辅助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深入浅出地解决重难点。(二)学唱回声部分师: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静
悄悄的山谷中“薄薄的雾,淡淡的烟……”除了这些自然景观,还有什么呢?仔细来听,是谁打破了山谷的宁静?我们来听听歌曲的第二部分。1、有节奏读“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师:地质队叔叔是做什么的?生:勘测地质……师:地质队叔叔穿山越岭,经过重重险阻来
到深山中,开采出丰富的资源来建设我们的祖国,他们是多么的伟大和了不起呀!2、加入旋律演唱“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感受旋律的欢快、活泼。3、比较旋律的不同,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4、听前奏,跟琴完整唱前两句。
5、师生合作,共同塑造回声效果。1)师:在山谷中,有一种神奇的自然现象,大家有没有从老师的琴声中找到答案?生:回声2)学唱“叮咚声”a、师生合作表现回声效果。b、分成2组,合作表现回声效果。(注意力度的对比变化)c、师:听,欢快的叮咚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加入“渐弱记号”、
PP,慢慢飘远,呈现力度记号。d、完整唱“叮咚声”,左右两组塑造回声效果,营造飘远的“叮咚声”6、完整跟琴演唱歌曲第二部分(提示:仔细听好前奏)(三)完整演唱1、完整跟音乐演唱一遍2、完整跟琴演唱整首歌曲(跟琴无伴奏完整演唱歌曲)设计意图:将情境教学贯穿其中,营造山
谷的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逐步感受、体验、模仿、合作、表现音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实践感受、逐步拓展。三、拓展延伸、丰富体验师:同学们,美妙动听的歌声,把一只小动物吸引来了,你们听(播放
音频)(一)引子1、听声音师:听出来了吗?生:蜜蜂、马……师:其实这是一只可爱的小毛驴2、师: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我们再来听一听,听出来的同学,请你用这种乐器的演奏姿势表现出来。3、揭示乐器:小提琴4、模仿小提琴演奏姿势演奏引
子部分。(二)介绍大峡谷1、图片呈示师:这只小毛驴和它的主人来到了这样一个地方,一起来看!(多媒体课件呈示图片)师:这是哪里?这就是被称为世界七大景观之一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大峡谷磅礴的气势、宏伟的地貌,着实让人震撼不已,在高空俯瞰整个大峡谷,会
发现,大峡谷的顶部特别平坦,侧面则是陡峭的杉,两侧的谷壁呈阶梯状,这是大峡谷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更为奇特的是,各岩层的质地不同,伴随着天气的变化,水光山色,变化多端,这天然美景尤为壮观。(三)感受第一主题让我们跟随小毛驴的足迹来感受一下
乐曲的第一主题1、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让你想到了什么?2、带着这种情绪,用DA来唱一唱,注意你的表情和神态。3、分成四组模仿驴蹄声。(双响筒辅助)4、跟音乐完整表现第一主题。(声势辅助)(四)感受、体验第二主题1、我们再来听听乐曲的第二主题,又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为我们
呈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主奏乐器是什么?(划旋律线感受第二主题音乐)2、揭示主奏乐器——圆号1)演奏姿势2)用bang来模唱主题旋律,感受圆号的音色特点。(五)完整感受乐曲的第一、二主题1、将学生分成两组,当听到第一主题音乐是,请一组同学做骑驴动作,哼唱旋律或是模仿驴蹄的声音;当听到第
二主题音乐是,边划旋律线边哼唱bang。2、我们来合作一下,进一步感受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是分别出现的?还是交织在一起的?师总结:两个音乐主题是交织在一起的,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就像是用音符写成的游记,为我们描绘出一副形象、生动、丰富、立体的画面。3、模仿圆号的演奏姿势,再次用bang来
模唱第二主题,表现科罗拉多大峡谷的磅礴大气。设计意图:拓展延伸,聆听美国作曲家格罗菲的《羊肠小道》,多种参与方式(声势、划旋律线、模唱主题旋律、模仿演奏姿势)感受、体验乐曲的主题音乐,拓展音乐视野,提升音乐素养。四、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美丽的山谷,感受的
山谷的回声,领略了科罗拉多大峡谷的雄伟壮观,大自然中还有很多自然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发现,让我们再次唱起《山谷静悄悄》,一起走出这美丽、神奇的大山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