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敬谱)】四年级上册《演唱 甘洒热血写春秋》教学设计324.docx,共(10)页,68.59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169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京剧音乐之唱腔—甘洒热血写春秋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基本信息姓名张霞学校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学科音乐联系电话及邮箱年级四年级教科书版本及章节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五册第八课相关领域感受与欣赏,表现与相关文化第二部分: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学习主题本课是以传统民族戏剧—京剧为主题。1.单元
教学设计意图本课是以中国传统民族戏剧----京剧为主题,选取了京剧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歌曲《龙力格龙》、京剧打击乐《急急风》、京胡曲牌《西皮小开门》为教学内容。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研究,这些教学内容都跟京剧音乐有关,京剧音乐是京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文学、表演、美术等有机的联系着构成了
完整的京剧艺术形式。京剧音乐是由打击乐、唱腔、曲牌、念白四个部分组成。本课涉及到了其中的打击乐、曲牌、唱腔。根据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心里发展水平的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需要三个课时来完成,设计意图为:采用对比聆听、视听结合、探索研究、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的教学方式,来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京剧音乐有所了解、并通过演奏、模唱、聆听、欣赏、体验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了解民族戏曲、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2.单元内容分析本课教学内容:一、知识与技能京剧的文场京剧的武场二、聆听京剧锣鼓经京剧胡琴曲牌《西皮小开门》三、演唱京剧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京剧伴奏乐器,是由民族管弦乐(文场)和打击乐(武场)两大部分组成。(一)文场文场主要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号称
文场四大件。1.京胡音色刚劲有力、穿透力强,能在润腔上与演员的声音密切结合,完美体现京剧特有的韵味,因此成为京剧不可替代的伴奏乐器。2.京二胡是在民乐二胡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它比京胡低一个八度它对京胡的声部起到了补充和陪衬的作用,使音响层次得到了丰富。3.月琴
的音色清脆明亮具有颗粒感,在与京胡的配合上,重点突出月琴点状旋律与京胡线状旋律的完美搭配。4.三弦音色非常的低沉、浑厚,在与京胡的配合中重点突出节奏重音和重要拍点,另外还有低音层次的托底作用。文场音乐中主要分为唱腔和曲牌两部分。(二)武场打击乐(武场)
是京剧乐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场音乐节奏鲜明,帮助演员准确表演人物情绪、烘托和渲染舞台气氛,演员在台上表演唱、念、做、打、舞,都离不开武场音乐。有了武场的伴奏,才称之为京剧。戏曲的表演才有节奏性,才更有艺术感染力。武场主
要乐器有单皮鼓、檀板、大锣、小锣、铙钹。(三)锣鼓经“急急风”属于京剧伴奏中的动作锣鼓。通常在开打、行军、比较急的过场时使用。(三)唱腔唱腔是京剧表演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叙事、抒情、说理、状物都少不了它。唱腔有两个基本腔调西皮和二
黄,西皮的音乐曲调活泼、欢快,唱腔刚劲有力、节奏紧凑,非常适合表现欢乐跳跃、坚定、愤懑的情绪。它的板式有西皮流水、西皮快二六、西皮原板、西皮慢板等。二黄旋律的色调暗淡、凝重、平静,节奏缓慢时,多用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节奏强劲时,多表现压抑
、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二黄的板式还有二黄原板、二黄导板、二黄慢板等。(四)《龙里格龙》歌曲《龙里格龙》选自魏明伦作词、姚明作曲,后经朱良镇改编的合唱《流水恋歌》中的选段。该曲属于戏歌体裁,曲调比较简单,
主要采用京剧西皮唱腔中的音乐素材编写。3.学习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半的音乐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知识,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情绪,也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呼吸方法、自然地声音、准确的节奏参与齐唱、轮唱或者合唱,并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他们认识部分打击乐器,能够熟练拍出出急急风所使用的节
奏型,对部分乐器的音色也能听辨出但没有参与过打击乐的演奏。作为北京的孩子他们有机会从各种渠道看过或者听过京剧,但没有唱过京剧也没有演奏过打击乐器,对本单元所涉及到京剧知识知之甚少也。因此,他们在配合演奏《急急风》以及学唱《甘洒热血写春秋》的唱段时会
有难度,特别是唱会、唱好、唱出京剧韵味,这些问题将会加大教学的难度。4.单元教学目标(含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场、武场主要的乐器的名称、音色及作用。2.通过学习,能够合奏锣鼓经《急急风》。3.教会学生打板演唱,注重培养学生的板眼意识。4.学习京剧音乐的相关知识,赏析和学唱现代京
剧甘洒热血写春秋》,唱出京剧韵味。5.学会二声部合唱,体会京剧唱腔的韵味。6.知道歌曲《龙里格龙》是根据传统京剧音乐素材改变的戏歌,体会歌曲《龙里格龙》所具有的浓郁的京腔京韵的旋律特点。二、教学重、难
点:1.了解文场、武场乐器音色以及作用,用打击乐器表现急急风。2.赏析、学唱《甘洒热血写春秋》。3.学会二声部《龙力格龙》二声部合唱。教学难点:1.合作演奏“急急风”。2.唱会、唱好拖腔以及表现京剧韵味。3.学会二声部《
龙力格龙》二声部合唱。5.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可附教学结构图)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京剧,京剧知识博大精深,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不可能面面俱到,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充实,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内容开放、信息开放,提升了教学内容之间的
整合与综合。基于对单元内容的分析本课教学需要三个课时来完成:一、京剧音乐之唱腔---《甘洒热血写春秋》。二、京剧音乐之打击乐---《文场武场》。三、演唱《龙力格龙》。通过听辨曲牌和唱腔了解它们的不同及
的作用,体验《甘洒热血写春秋》的唱腔与身段以及人物形象所蕴含的人文主题,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以及对民族音乐的自豪感。了解京剧的文场、武场的乐器构成以及听辨音色的基础上,掌握打击乐器的演奏技能,熟练模拟《急急风》并能用用乐器演奏《急急风》。学唱《龙力格龙》体
验歌曲《龙力格龙》所具有的浓郁的京腔京韵的旋律特点,知道歌曲《龙力格龙》是根据京剧西皮流水的曲调改编改成。教学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并在课堂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进行评价第三部分: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京剧音乐之唱腔--《甘洒热血写
春秋》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以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为指导思想,以“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为理论依据,提炼作品所蕴含的人文素养,”通过对京剧音乐的学习让学生熟悉、热爱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提高全体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甘洒热血写春秋”
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老生行当。剧情讲述的是主人公杨子荣智勇双全,只身闯入虎穴,配合部队剿灭土匪的故事。这段唱腔讲述的是的杨子荣成功打入土匪内部,匪徒们为杨子荣庆功时杨子荣所演唱的一段唱腔。唱段表现
了杨子荣机智勇敢、深入虎穴,并要取得最后胜利,甘洒热血写春秋的决心和信心。这个唱段的难点的在于拖腔,一字多音的特点既能充分体现京剧韵味,也会加大学生的演唱难度。其次就是多次出现了后半拍起唱节奏特点。如:。该唱段速度较快、力度铿锵有力,(拍怕都是强拍),因此,形成了了慷慨激昂
的音乐情绪,来表现杨子荣的英雄气概。由于是现代京剧,唱腔的吐字以普通话发音,但要求吐字归韵,“酒”、“手”、“秋”等字音落在ou上,“酒、手”两个字的字音要上扬,“身”在力度上要加强。“秋”字先收后放,拖腔有断有连。“甘洒热血”是一个高腔不要紧张
要自信的演唱,每一个气口要吸满。在演唱过程中,每一个字都要唱的清清楚楚,不能拖泥带水,要表现出人物的英雄气概。板式结构分析:《甘洒热血写春秋》的板式结构为:1/4西皮快二六,板式为有板无眼,板是强拍、眼是弱拍,有板无眼就是只有强拍没
有弱拍。二、【人文视点】本课所蕴含人文主题,就是主人公杨子荣胆大心细、足智多谋、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英雄形象。本课不仅是是学会一段唱腔还要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
提升人文素养的有助于健康品格的形成。三、学情分析1.教学状况这个班的学生思维活跃、非常喜欢参与各种音乐活动,有良好的演唱习惯。已经掌握后半拍起唱的节奏型。通过前期调查,二年级时学过京剧念白《报灯名》,简单了解行当,由于时隔两年,只
记得《报灯名》的部分知识,但是对学习京剧很有兴趣。因电影、电视剧的普及,部分学生了解《智取威虎山》的剧情和主人公杨子荣。2.问题不会唱京剧,也没有学唱京剧的经历,学会拖腔、唱好、唱出韵味有很大难度。3.对策针对以上实际
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对策与预案。(1)分析唱段加强学生对唱腔的了解。(2)分析旋律出现的音乐记号,在学唱时就要求学生表现出来。(3)用读唱词的方法解决个别字的读音。(4)如果学生不能唱好拖腔。预案为:(一)把拖腔分成三
个部分学习。(二)唱谱子才能唱出京剧的韵味。(三)用“一字歌”动作辅助。(5)教师示范到位,可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也方便他们的模仿、学习。(6)京剧艺术团学生有两位,可以带动其他孩子唱好。以上措施可以帮助学生唱会唱好、唱出韵味。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慷慨激昂的情绪,渗透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感受唱腔力度之美。(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聆听,了解唱腔的两个基本曲调—西皮和二黄,在欣赏的过程中渗透人文素养的教育培养学生的
热爱祖国,在体验《甘洒热血写春秋》的过程中唱出京剧韵味,感受京剧音乐的魅力,来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三)知识与技能:1.把打板融入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板眼意识。2.通过自主学习、体验、实践、感受京剧唱腔的力度美,学会、唱好《甘洒热血写春秋》,体验京
剧唱腔的韵味。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赏析、学唱《甘洒热血写春秋》。2.教学难点唱会、唱好拖腔以及表现京剧韵味。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一、了解京剧【阶段目标】:通过对比聆听,分辨曲
牌与唱腔的以及西皮和二黄不同、了解京剧音乐的构成。1.对比聆听(1)曲牌导入:我给大家带来了两段京剧音乐,除了速度、旋律、拍子不一样外,还有什么不同?活动一:对比聆听,分辨曲牌唱腔的不同。播放音乐(1)《夜深沉》(2)《甘洒热血写春秋》播放视频《霸王别姬》小结:这也是京剧音乐的一
种叫做曲牌,京剧曲牌在京剧音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的主要作用是描写环境,烘托舞台气氛,配合演员的表演,起衬托作用。活动二:了解京剧音乐的构成。2.唱腔活动一:对比聆听,感受西皮二黄的音乐特点。播放西皮、二黄唱腔感受西皮、二黄唱腔的音乐特点,;了解西皮的板式。播放音乐:《卖水》问:
西皮音乐有什么特点?问:二黄的音乐特点呢?播放音乐《清官册》二、欣赏京剧【阶段目标】:了解作品文化背景,并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活动一:检验教学效果师:请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快速判断出这段唱腔是板式西皮还是二黄?是生旦净丑中的哪个行当?播放音乐师:生行中老生。
师:这段唱腔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活动二:了解剧情师:“甘洒热血写春秋”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图片介绍剧情:活动三:人文主题问:在了解了剧情之后你们觉得杨子荣是一个什么人物?小结:我们不能像杨子荣那样
深入虎穴,但是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活动四:讨论师:如果让你用一个动作、表情、眼神来表现英雄气概,你会怎么做?师:京剧有很多动作表现英雄气概的,我们来学学。活动三:体验京剧动作动作一字歌:拳、回、移、掌、指活动五:分析唱段师:我们再来分析这段唱腔,我们听听它的情绪是怎样的?师:慷慨激昂的
情绪是由哪些音乐要素表现的呢?(1)节奏紧凑(2)速度稍快(3)力度铿锵有力(4)拍子1/4西皮快二六,有板无眼师:京剧的拍子称之为板式,该选段1/4拍,也就是只有强拍没有弱拍,有板无眼,是西皮快二六的板式。小结:唱腔的情绪是
由、力度、速度、紧凑的节奏、拍子来表现的。(5)音乐特点问:这段唱腔有什么特点?老师给大家唱一唱。小结:后半拍起唱还有就是一字多音,京剧叫拖腔。还有一个特点就力度,整段唱腔都是铿锵有力的,给我们带来的力度之美。三、体验京剧【阶段目标】:学会、
唱好、创京剧韵味,体验京剧魅力。1.活动一:齐读唱词,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师:这段唱腔一共有几句唱词?请你们用普通话读读唱词,最后一个字有什么特点?这段唱腔的力度是
?请你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和慷慨激昂的情绪来读唱词活动二:咬字归韵师:你们听听老师读的跟你们有什么不一样?教师示范活动三:学唱拖腔师:思考:秋字唱了几拍?出现了哪些音乐记号?播放音乐活动四:自主学习师:给大家
两分钟时间自己练习,能唱谱的唱谱,不能的唱词。解决拖腔音准、节奏、呼吸、力度。活动五:检验学习成果活动五:学唱前三句活动六:学生表演四、总结回顾师:在了解京剧这个环节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第二个环节赏析了什么?第三个环节我们体验了
什么?小结下课。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本课的教学气氛很好,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非常积极投入,从不会到会到唱好、唱出韵味,有效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设定的重点、难点。本课教学评价采用了评价、考核和回顾的方式来对检验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教师评价学生、同伴之间互评、师生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
式,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把评价融进教学的全过程,使自评、互评和他评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良好评价氛围。6.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300-500字)一、重视课堂常规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音乐课堂常规融入每一个环节,如:听到音乐就要求学生轻轻打着拍子。二、渗透人文素养
(育人)本课从听辨入手,以视、听、看结合的教学模式,用京剧音乐这条主线主线贯穿每一个教学内容和环节,通过自主学习、听、唱、看、做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引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表现,从而有效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在“了
解京剧、欣赏京剧、体验京剧”三大环节中,教师都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听赏、感悟、体验音乐的过程,在教学中时刻关注了音乐本体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并以体验《甘洒热血写春秋》为重点,学习了解了京剧音乐的构成、唱腔的情绪、板式以及音乐特点,并通
过对唱腔的分析,让学生较全面的体验了京剧音乐的文化背景以及所蕴含的人文素养。三、深入挖掘教材对京剧音乐教材的深入的挖掘、重组、整合、拓展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把学生对京剧音乐的了解、赏析以及体验融入每一个环节,层层递进地完成
由不会、到唱好、唱出京剧韵味这一教学过程,有效的完成了教学目标。以上是本课设计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