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敬谱)】六年级上册《演唱 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3.docx,共(5)页,97.317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14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妈妈格桑拉》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妈妈格桑拉》,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和声的美妙,歌曲的意境;唤起情感的共鸣,体会母爱的伟大与亲情的珍贵,进而表达出对妈妈的热爱之情。2、过程与方法通过“肢体语言训练”提高学生表达音乐的能力,感受二声部的和声效果,提高学生的
合唱能力。3、知识与技能用轮唱、齐唱的形式体会合声的协和、美妙;引导学生能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并能以边唱边跳的形式,表达自己祝福妈妈的幸福之情。【教学重难点】用亲切的情绪,饱满而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轮唱及二声部旋律的准确合唱。【教材分析】歌曲《妈妈格桑拉》是一首藏族风格特点的
创作儿童歌曲。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唱出了对妈妈的爱。歌曲前半部分节奏宽松承载着质朴而抒情的旋律,叙述着浓浓的母子深情。歌曲的第二部分是从赞颂妈妈的爱转为歌唱性的呼唤音调,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之情。【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在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等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积累,但由于合唱课侧重对孩子的
音乐技能技巧的提高,略显枯燥,孩子们通常兴趣不高,而且在班级中有个别孩子在音准和节奏方面有些问题,也有少数的男孩进入变声期,这些问题都会给班级合唱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这些现状对我们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照顾全体,关注个别,同时还要深入钻研教材,选
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保证班级合唱教学的顺利进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具准备】电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声音训练。(一)听藏族民歌《我的家在日喀则》师生一起律动。师提问:这段旋律是来自哪个地区的民歌?(二)模唱训练:师弹出6——5
——2——三个音,请学生用“lu”哼唱,声音稳定后师弹出的旋律带领学生哼唱引入歌曲。二、新歌教学,体验感受。(一)聆听歌曲范唱,初步感受歌曲情绪。1、师:“妈妈格桑拉”这一乐句是藏族孩子唱出的对妈妈的祝福,妈妈含辛茹苦地养育了我们,把世界上最无私的爱给予了我们,你们爱自己
的妈妈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听听藏族孩子唱给妈妈的歌《妈妈格桑拉》。2、师:你们知道“妈妈格桑拉”是什么意思吗?“格桑拉”是一句藏语,“格桑”表示幸福,拉表示对妈妈的尊敬。“妈妈格桑拉”就是祝妈妈幸福。学生一起有情感
的朗读课题,边读边做献哈达的动作。3、请学生完整聆听一遍歌曲,要求边听边想,这首歌曲的拍子和速度是什么,情绪是怎样的?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交流后师小节:这首歌曲就是表达母子情深的歌曲,母子间的情感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让
我们用歌声一起去重温这种美好的感觉。(二)学唱歌曲齐唱部分。1、用哼鸣齐唱第一部分旋律,在音乐中感受妈妈温暖的怀抱。2、请学生说出乐句中有哪些相同的部分后,老师带学生边画旋律线边唱,让学生观察这些旋律线,感受妈
妈的背是弯的还是直的?3、让学生带着感恩之情加入歌词用柔和、暗淡的音色深情演唱。4、在演唱时请学生加入一些肢体语言来表达这种美好的情感,合着音乐边唱边做。5、在齐唱部分第三、四乐句加入轮唱(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三)学唱歌曲合唱部分歌词。1、学生
聆听一遍歌曲的合唱部分,感受在力度、音色上的变化。2、边唱边运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3、同样的方法集体练习低声部。4、两个声部合唱,要求:两个声部音色和谐统一,结合肢体律动表现音乐。(四)整首歌曲连唱,提示齐唱部分第三乐句加入轮唱,合唱部分注意音色、力度、情绪等方面的对比。三、拓展延伸、
升化情感。1、简介歌曲《天之大》的背景。2、学生边聆听歌曲边感受这是一首怎样的作品。3、师:妈妈无论身在何处,她的爱总是一直伴随着我们,让我们一起祝福天下所有的妈妈永远幸福吉祥,用藏语怎么说?在《妈妈格桑拉》的歌声中带着对妈妈的祝福出教室。板书设计
:旋律线教学反思:1、教学三维目标是否达成,重、难点有没有突出?2、教学过程中是否面向全体学生,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能否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