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五线谱)】五年级上册《聆听 乘雪橇》教学设计2.docx,共(6)页,30.288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033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乘雪橇》教学设计课型:欣赏课教学内容:“人音版”第九册第七课欣赏管弦乐《乘雪橇》教材分析:作品《乘雪橇》由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得森创作创作。结构为带在现的复三段体结构。乐曲热情奔放,充满活力,音调、节奏富有鲜明的美国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在铃铛、马鞭、马蹄、马儿嘶鸣等
音响的衬托下绘声绘色的表现了人们驾着雪橇、策马飞驰的情景和兴高采烈的心情。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目标:欣赏管弦乐曲《乘雪橇》初步体验乐曲情感,感受音乐形象;师生交流、共同分享音乐带来的快乐。二、知识技能目标:能模唱乐曲的主题旋律;能通过对比初步了解节奏、力度在音乐情绪中表
现的作用;自主探索打击乐器的音色、节奏效果,尝试表现音乐作品形象。三、过程方法目标:运用模仿、体验、分析、合作表演、媒体演示等方法,参与聆听,进行律动、器乐伴奏、创设情境等音乐实践活动,能较好理解音乐特点。教学重点:-2-感受乐曲情绪;表现乐曲中的各种有趣声音;合作完成音
乐主题的表现。教学难点:一、主题乐句的演唱与表现。二、作品的曲式结构分析以及重复、变奏等创作手法的体验。教学用具:打击乐器、多媒体、结构图示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律动体验:伴随歌曲《铃儿响叮当》做律动,活跃气氛。师:欢迎来到何老师的音乐课堂,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走进欣赏乐的殿堂!刚才我们听到
的是什么歌曲呢?师:这歌熟悉吗?对是圣诞歌曲!圣诞节快到了,愿意和我一起去乘雪橇吗?那可要先通过圣诞老人的闯关游戏哦!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用律动为欣赏教学热身,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二、新课教学部分(一)第一主题学习1、师:听音乐辨别音乐情绪是什么样的
?你仿佛看到什么样的场景?2、看着曲谱,听着音乐,请画出雪橇滑行的轨迹!老师画第一句,请同学来画第二句。让我们一起边听音乐,边描绘出雪橇滑行的轨迹。3、老师唱曲谱同学们唱Lu,边唱边用手描绘雪橇滑行的轨迹!-3-4、师:雪橇跑得快,马儿身上的铃铛唱的响,你能用串铃
为这段单簧管主奏的旋律伴奏,增加雪橇场上的欢乐气氛吗?(单独展示)。设计意图:描绘旋律线、哼唱主题旋律,能培养学生感受旋律重复与变化的音乐辨别能力。(二)第二主题学习1、师:一起来听第二主题,你听到什么奇特的声音了吗?仔细听(马蹄声)(那我们如何模仿马蹄声呢?(弹舌,捏响指)。2、师
:这第二主题和第一主题相比,情绪上变得稍舒缓些,但无论是弹舌还是捏响指,都一定是有节奏的为乐曲伴奏,一起看着老师的指挥,用上你喜欢的伴奏方式。3、师:再来试试用双响筒演奏。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通过聆听,鼓励学生设计打击乐器伴奏型、编创动作,主动探索
,体验歌曲的第二主题。(三)第三主题学习。1、师:再来听听第三主题,你听到什么有趣的声音了吗?(马鞭声)。那清脆的马鞭声怎么模仿呢?(拍手)让我们来试一试(一二拍一二拍)。2、师:帅气的雪橇车夫,在每次甩响小马鞭声前,都会多做几个甩鞭的动作,他做了几次呢?让我们一起来数数。3、师:让我们完整聆听
第三主题音乐,一起挥上马鞭,出发吧!师:我们班个个都是乘雪橇的小能手!-4-设计意图:让学生多次聆听,并通过语言渲染,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对声音的探索、模仿和律动的欲望,让学生更深层次感知音乐形象,增强音乐表现力。(四)完整
聆听1、师:三段主题音乐听完了,《乘雪橇》这首乐曲就是引子,三个主题加尾声组成的。但他们不是按123的顺序出现的,他们是怎么出现的呢?结构图示中有三个空缺的序号,请同学们仔细聆听音乐,填出空缺的主题序号。请大家聆听的时候,每当一个新的主
题出现的时候,就举起相应的手指数表示第几主题。我请一位同学上台来边听边填写。(播放全曲,学生举手指数表示结构)2、师:同学们听得和他一样吗?空缺的主题是131,你们可真棒!这首乐曲就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出示结构图这是复三部曲示结构)设计意图:以倒叙的形式完整聆听乐曲,通过学生对各个主题音乐的记忆,
积极辨别音乐曲式结构。(五)对比聆听1、师:同学们你们注意到第三部分和第一部分歌唱的第一主题是相同的吗?2、师:让我们听一听,情绪上有什么变化?(曲调更高,力度更强,仿佛更高兴了)3、师:是的,当雪橇队越来越多,气氛也就越来越浓厚,所
有的人都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兴奋地叫着跳着!你们听出他们跳跃的节奏有什么变化吗?-5-4、师:出现了切分节奏,节奏显得更自由。还运用了变化音。主奏乐器也换成了音色更亮的小号,我们一起再次感受这轻松自由的旋律。师:这些就是美国民爵士乐的风格特点。5、师:正因为有这些变化,也有重
复,所以第三部分又称为第一部分的变奏。设计意图:和第一部分相比,第三部分中主题旋律节奏发生变化,力度更强,表现乘雪橇的人们自由欢快的兴奋心情。在学生已经熟悉了主题旋律之后,再次进行对比欣赏,一方面要求学生听辨出乐
曲节奏、力度的变化,并能想象这些变化表现了怎样的场景;另一方面也是加深学生对音乐要素表现作用的体验和理解。四:完整表演。师:乐曲听完了,圣诞老人提的问题,大家都回答正确了,那就让我们一起乘上雪橇,将新年的祝福送出去
吧!老师当指挥,我邀请几位小小打击乐手(串铃、双响筒)其余同学是帅气的雪橇队队长,拉好手上的缰绳,准备好手上的马鞭,雪橇车要出发了。(完整音乐,集体表演。)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自主参与融入到音乐中,表
达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及与人合作的乐趣与态度,这也是对这堂课程教学的有效反馈,检验学习成果。五、拓展。师:这首热情奔放的圣诞乐曲是谁创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吧!莱罗尔·安得森,美国作曲家指挥家,代表作《SleighRide》,-6
-《打字机》,《调皮的小闹钟》,因为他创作的乐曲旋律突出而又愉快,被称为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亲子”音乐名家。无数美国小朋友都是通过他那些生动活泼的音乐作品,而开始爱上古典音乐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波士顿通俗乐团演奏的管弦乐《乘雪橇》。(放视频《乘雪橇》。设计意图:音乐知识与素材
的拓展,开阔学生音乐眼界,丰富音乐知识储备,提高联觉能力。六、情感升华,结束本课。师:同学们,请把圣诞老人带来的美好祝福送给身边的每一个人,把乘雪橇的快乐心情,带到学习生活中去吧!愿你们开心快乐每一天!下课,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