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五线谱)《欣赏 拉德茨基进行曲》教学设计.doc,共(3)页,98.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905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拉德斯基进行曲》教案一、背景我校是江苏省教研室与中央音乐学院合作课题“探索中小学音乐教学有效途径”的实验基地。通过两年的新体系教学研究,学习了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理念,并尝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效果喜人。本教学案例《行进的旋律》即运用奥尔夫理念设计,教
学对象为三年级学生。本案例重点描述了两个环节:1、熟悉《小士兵进行曲》《胡桃夹子进行曲》《拉德斯基进行曲》三首作品的主题旋律。2、通过聆听、律动、游戏、奏乐(打击乐)等方式,感受进行曲的风格。二、教学课题:行进的旋律1、教学年级:三年级2、教学课时:一课时3、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
、律动、游戏、奏乐(打击乐)等方式,感受进行曲的风格。2)熟悉《小士兵进行曲》《胡桃夹子进行曲》《拉德斯基进行曲》三首作品的主题旋律。3)认识附点节奏,了解进行曲的特征,并能准确听辨进行曲。4、教学重点1)通过不同的手段引导学
生参与音乐,熟悉三首进行曲的主题2)情境游戏感受进行曲的特征5、教学素材1)《小士兵进行曲》2)《胡桃夹子进行曲》3)《拉德斯基进行曲》4)听辨素材:《a小调圆舞曲》《摇篮曲》《运动员进行曲》6、教具准备胡桃夹子玩偶、打击乐器(圆舞板、沙锤、碰铃、串铃)若干、钢琴、小号7、教学过程步骤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一、欣赏《小士兵进行曲》1、交流职业话题,引出军人的职业2、军训情境游戏(背景音乐《小士兵进行曲》)3、任务一:踏步师:根据音乐的节拍踏步。4、任务二:巡逻师:一共有4个乐句,巡逻是四面八方的,在每一句的开头转一个
方向。5、任务三:报数开门见山,设置情境,在游戏中快乐轻松的学习。军训的游戏旨在感受恒拍,乐句与节拍,在充分的感性体验之后,启发孩子自主发现音乐要素的特征。师:根据音乐的节拍报出数字,每排8人。用拍手来代替报数,第8位同学
用跺脚表示,这样能明确的知道一句结束。6、介绍作品:舒曼《士兵进行曲》7、安静聆听作品,关注节拍与速度8、交流展开二、欣赏《胡桃夹子进行曲》(主题)1、颁发奖品“战马”引出骑马律动师:请骑过马的同学上来表演骑马的动作,让学生能够了解马蹄要用附点来表现。2、集体用拍腿的声势感受附点节奏的
动力3、乐理知识:附点节奏4、欣赏《桃夹子进行曲》主题听辨附点节奏,并用声势即兴做出反应5、模唱号声旋律6、情境律动:看旗冲锋(根据红旗的方向改变身体方向冲锋)7、情境游戏:骑兵出征师:注意观察我的红旗指向哪里,指哪里就要向哪里冲锋。8、介绍作品:《
胡桃夹子进行曲》以附点节奏为基石入手,启发学生发现音乐语言的特征,循序渐进体验作品。在情境游戏中,熟悉主题与结构。用自主律动的方式,鼓励孩子表现出对音乐的直觉与理解,尊重孩子的个性体验,激发其音乐表现力。深入三、
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主题1、导入:介绍奥地利骑兵总帅——拉德斯基将军2、邀请同学加入欢迎的队伍3、聆听音乐(A主题),参与声势律动4、交流四种声势(拍腿、拍手、捻指、画圈)5、学生完整声势律动6、分组声势接龙7、
分声部打击乐合奏(2—3遍),交换乐器8、介绍作品:《拉德斯基进行曲》从声势过渡到打击乐,无痕迹地完成声部训练。打击乐演奏,在全体的敲敲打打中完成了和作品的会晤,呼唤孩子的主体意识并培养合作力。拓展四、介绍进行1、设问:三首进行曲有
什么共同特征?2、学生交流3、传授新知:进行曲在学生参与音乐,体验音乐之后再理性回归,体味音乐语言,水到渠曲进行曲是一种为了配合行进,统一步伐而创作的音乐作品,一般为偶数拍子(两拍子或四拍子),速度稳
定,常使用附点节奏以加强音乐的推动力。成。结束五、听辨进行曲1、听辨(《a小调圆舞曲》《摇篮曲》《运动员进行曲》)巩固进行曲的概念2、总结:生活中进行曲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关注生活中的音乐。在听辨中,整理消化运用知识,并及时反馈
教学效果。三、设计反思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所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个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音乐课程标准》其中有一句重要的表述:“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
验”。由于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教学和音乐学习须采用一种同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殊方式:参与——体验的教学模式。参与指在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与意识。课堂中,采用“参与——体验”教学模
式能是师生的教与学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表现出主动积极的行为与状态。本教学设计采用“参与——体验”教学模式。在情境中启发孩子在踏步、巡逻、报数等等游戏体验歌曲的风格、节拍与乐句。人手一
件打击乐器,三种不同音色的乐器在孩子们敲敲打打的论奏中汇编成了“乐队”,而且音响效果还相当不错。这就是奥尔夫选择了节奏乐器进行音乐教学所体现的原本性观念:通过奏乐可直接训练音乐感,领悟、表现和理解音乐,并实现用音
乐与他人交流沟通。这是奥尔夫教学理念的精髓,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可谓是“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