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4).docx,共(3)页,28.166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803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瑶族舞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管弦乐曲与管弦乐队的基本知识。2.过程与方法:能认真聆听音乐,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作品三个段落的不同速度、情绪,并说出自己联想到的画面、场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能够听辨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并能辨认其主奏乐器,感受
体验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调动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修养。二、教学重点: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三、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管弦乐队编制的基本音乐常识,
能听辨其音乐主题及主奏乐器。四、教学用具:多媒体、相关音乐和视频资料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视频导入,简介瑶族的民俗民风)(播放视频)导入课题管弦乐曲《瑶族舞曲》。(三)简介创作背景:1951年,作曲家刘铁山到中南少数
民族瑶族地区访问采风。便写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同时成为管弦乐《瑶族舞曲》的基础。21955年前后,作曲家茅沅根据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改编为管弦乐曲《瑶族舞曲》,1956年,正式演出。管弦乐《瑶族舞曲》也成为我国早期
器乐作品中的佼佼者。(四)提问:管弦乐队由哪几个乐器组组成,每个乐器组包括哪些主要乐器?(五)欣赏并分析乐曲:第一部分(A)1.欣赏A部分主体1,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意境,播放音乐,学生欣赏,教师引导。2.乐曲分析:(1)请同学们视唱下面的乐谱,哪个乐谱更具有抒情的感觉?是什么音乐元素
的变化让你有这样的感觉?(看大屏幕,分析。)(2)视唱乐谱,加深印象。(注意附点的准确演唱,再次演唱,并注重强弱变化)(3)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音乐,其中我们唱过的主题出现了几次?这段音乐的演奏形式是什么?(第一遍由小提琴主奏,第二遍由木管乐器主奏,第三编
由弦乐器主奏,表现少女翩翩起舞的形象,姑娘们都纷纷加入舞列。)(4)为主题一伴奏。(5)分析主体2,请同学们视唱下面的乐谱,这段音乐的旋律进行具有什么特点?第二主题演奏两遍,由第一主题变化而来。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构成(a+b+a),第一遍由大管主奏,第二遍由木管组、圆号、小号主奏,
旋律粗犷而热烈,好像一群小伙子闯进姑娘们的歌舞人群。人们在舞蹈时热闹、活泼、欢快的形象。(6)学生和老师一起为乐曲伴奏。第二部分(B)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节奏发生变化,成为3/4拍子的舞曲。乐曲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a+b+a)共三段。第一段由小提琴主奏,第二段由两支加弱音器的小号主奏,第
三段的前两句由圆号主奏。整个旋律富有歌唱性,有时平稳有时出现欢跳节奏。好像一对青年男女边唱边舞用各种优美舞姿抒发情感的意境。第三部分(A)3是第一部分的再现,由乐队全奏第一部分主题,好似人们又纷纷加入舞蹈行列,欢跳、旋转、歌唱,气氛非常热烈奔放,乐曲在强烈的
全奏中推向高潮后结束。3.总结乐曲的曲式结构:复三部曲式结构复三部曲式是三段体曲式的复杂化,其中有一段本身就是由两段体或三段体构成。(六)这首作品还有第三部分,请仔细听第三部分的音乐具有什么特点?并完成下面的作业。(大屏幕展示)(七)小结:《瑶族舞曲
》不是一首纯粹为舞蹈伴奏的乐曲,而是借用舞蹈命名,取材于民族、民间舞蹈音乐,反映瑶族人民欢庆节日的舞蹈场面的器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