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唱歌 侗家儿童多快乐》教学设计 (3).doc,共(5)页,48.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754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侗家儿童多快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侗家儿童多快乐》是一首由一个扩充性乐段构成的二声部合唱歌曲、歌曲前四个乐句节奏较快且基本相同,表现儿童的天真活泼的性格特征,歌曲运用衬词,将歌曲的结构扩大且处理成二部合唱,
并与齐唱部分形成较好的对比,最后一个乐句运用衬词扩大到五个小节,打破了乐句的规则性,使歌曲更加生动,休止符的运用也十分巧妙,较好地揭示出儿童的风趣可爱的神情。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孩子,相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
:还是比较好动、好奇的,思维方式偏向于形象思维,富于想象、乐于表演。因此我用到侗族山寨做客参观这一情景来贯穿整堂课的教学。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能更好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游戏和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同时,在歌曲教学上,我用了听唱教学法,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以
让学生在多次不同的听赏中来学唱歌曲,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中享受音乐、学习音乐教学策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练习、自主学唱、自
编动作等学习方式,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歌声来演唱《侗家儿童多快乐》,学习二声部的演唱,并了解常用的知识与技能。2、方法与过程目标:方法:有效教学法过程:用“到侗族做客”的情景串起整个教学过程,调动多种感官关联性学习,
培养各种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感受侗族风情,在学习侗族大歌中激发学生喜爱民族歌舞之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情绪。教学难点:在能较为准确地演唱二声部演唱的基础上进行侗族歌舞的表演。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等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议程:一、导入同学们的歌声太美了,谢谢同学们给我的这份见面礼,老师给大家回礼了,教师跳罗也舞,背景音乐用《侗家儿童多快乐》。1、教师介绍舞蹈(老师跳的这个舞蹈是少数民族的一首侗族歌曲,我们恩施也有部分侗族如:芭蕉侗族乡,大家想不想去参观美丽的侗
族之乡。)2、看侗族风情视频,教师从建筑、服饰、民族文化各方面介绍侗族。背景音乐用《侗家儿童多快乐》伴奏。3、导入到课题《侗家儿童多快乐》。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侗族音乐的风格,直观的去感受和参与进来,为后面的学唱做铺垫。二、风情体验、闯关学跳罗也舞
(学唱二声部)1、展示合唱一声部,二声部节奏,教师打恒拍前四小节学生模仿教师打后四小节。2、为二声部加旋律,请同学们给我一个微笑,在此状态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用“啦”边模唱旋律边做罗也舞动作,在唱熟的基础上分析二声部所表达的情绪。(二
声部跳跃、轻巧)3、学生在模唱二声部的时候教师用“啊”加入一声部的模唱,展示合唱谱引入二声部的合唱演唱方式并做介绍。4、引导学生用“啊”模唱一声部,并体会一声部和二声部所表达的情绪。(一声部抒情、柔和)5、学生分声
部一起边做罗也舞的动作边完整演唱二声部。设计意图:循序渐进的突破二声部这一难点,将合唱部分的节奏和旋律提炼出来巧设成学跳“罗也舞”的游戏,并用动作区分两个声部的音乐情绪,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学习,激发学生
学难点时的兴趣,更能感受侗族“罗也舞”的趣味,让学生在开心的舞蹈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三、完整学唱歌曲1、完整聆听歌曲,思考:侗家儿童在演唱时的情绪是怎样的?他们用了哪两种演唱方式?2、再次聆听歌曲,歌曲中哪几个乐句表现出了侗家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特点。(引出前两个乐句和最后两
个乐句)3、师边引导学生分析前两乐句教唱。4、后两乐句请同学们听好我的问句,用歌曲中的歌词来回答我。设计意图:此设计改变传统的教唱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又增加了一种新的教唱模式,减轻教唱歌曲中的单调。5、教师弹琴学生
跟琴唱后两个乐句。(教师提问:请问大家在刚刚演唱的过程中有哪里不好唱的,引出乐句中的休止符并讲解)6、请学生跟录音完整的演唱第一段。(教师强调演唱的坐姿及演唱声音的方法)7、利用师生接龙唱第二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8、学生跟录音完整的演唱歌曲。9、师简介五声调式10、听录音伴奏,学生分
声部完整演唱歌曲。四、拓展学习让我们和侗族小朋友们一起载歌载舞吧,请同学们站起来共同欢唱《侗家儿童多快乐》。五、课堂小结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开心吗?我想你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谁能给我们分享下吗?2、最后老师也祝同学们在生活中也像他们一样团结有爱,热爱生
活,最后让我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和侗族的小朋友们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