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doc,共(4)页,235.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663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唱歌课)一、教学目标通过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加强学生对歌词与曲谱关系的理解和掌握,能够做到二声部整齐和谐和声情并茂的演唱。二、教学重、难点1.能用优美、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2.与前奏
的衔接;B乐段低声部的第一个音“do”的音准。三、教材分析这首歌曲作于1955年,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歌曲由前奏及两个乐段构成。前奏的音乐素材来自第一乐段,弱起的节奏具有较强的动感,既表现了水波荡漾的北海公园景象,又展示了新中国少年儿童游园
时愉快喜悦的心情。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前两个乐句是歌曲的基础,建立在小调上,后两句转入大调。第二乐段是副歌,为二部合唱,可以分成两个乐句。第一乐句从强拍开始,令人耳目一新,音乐变得宽广、爽朗;第二乐句保留弱起节奏的形式,与第一乐段形成呼应,并
且使得整首歌曲具有起承转合之意。合唱的两声部之间以三度音程为主,间插五度、六度等音程。《让我们荡起双桨》由于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实际,歌词创作以北海公园的湖面为背景,旋律优美抒情,具有很强的描绘性,几十年来深受人们喜爱。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祖国的花朵》中主人公泛舟湖面演唱《让我们荡
起双桨》的视频片断。问题:在这段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学生聆听歌曲,并随音乐模拟划桨的动作。教学活动:由于视频年代较早,演唱效果比较有年代感,教师可适当提示学生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避免出现笑场的情况。3.揭示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二)学唱歌曲1.播放歌曲伴奏,学生朗读歌词。2.
教师弹琴教唱歌曲一声部旋律。教学指导:弱起节奏不易唱准,在这一环节需要多次练习。方法:教师弹奏歌曲前奏,学生聆听并在起拍演唱,多次练习,达到准确无误。3.学生演唱一声部,教师加入二声部旋律。4.学生分别练习一、二声部的歌谱。5.变换演唱形式:师生合作演唱、生生合作演
唱、练习合唱部分。(三)了解作者1.结合电影《祖国的花朵》,简单介绍歌曲的背景以及歌曲的作者。乔羽刘炽词作家:乔羽1927年11月16日出生于山东济宁,词作家、剧作家。现任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名誉院长。1946年初入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学习,开始
在报刊发表诗歌和小说,还写过秧歌剧。1948年华北联合大学与北方大学合并为华北大学,调入华大三部创作室,开始专业创作。2010年4月9日,担任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名誉院长。曾担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主席、中国社会音乐研究会名誉会长、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
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1955年,创作歌词《让我们荡起双桨》。曲作家:刘炽(1921年3月10日——1998年10月23日),男,原名刘德荫,陕西西安人,中国著名的电影作曲和歌曲家。历任抗战剧
团舞蹈演员,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音乐系教员,东北文工团作曲兼指挥,东北鲁艺音工团作曲兼指挥等职。新中国最著名电影音乐人,代表作我的祖国、电影《英雄儿女》主题歌《英雄赞歌》、电影纪录片《祖国的花朵》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历任中央戏剧学院歌剧团作曲兼艺术指导,中央实验歌剧院作曲兼艺委会委员,中国铁路文工团艺术顾问,辽宁省歌剧院副院长兼艺委会主任,中国煤矿文工团总团副团长兼艺委会委员,中国音协理事,创作委员会委员,《歌曲》编辑部
编委。2.歌曲分析:《让我们荡起双桨》是几代人传唱不衰的老歌。电影《祖国的花朵》插曲,作于五十年代中期,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在1980年全国第二次少儿歌曲评选中获一等奖。整首歌曲旋律优美抒情,生动
表现了少先队员北海荡舟的愉快心情。特别耐人寻味的是最后一个问句:“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了幸福的生活?”巧妙地点明了歌曲的主题,表达了儿童们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真挚情感。3.学生再次用真挚的情感唱起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四)课堂小结这首歌曲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在课下多姿多彩的
生活,以及对党、对新中国的真挚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