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鲁教版(五四制)】一年级下册《唱歌 咏鹅》教学设计3.docx,共(4)页,26.502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576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咏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2.准确演唱歌曲,认识反复跳跃记号,并按照乐谱标记准确演唱。3、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更好的塑造歌曲形象。二、教学重点及难点:体会歌曲的
音乐形象,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四、教法与学法设计: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学生年纪特点,在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谈话法、情境法、听唱法、对比法、探究法、表演实践法等。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
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歌曲的“听”、“唱”、“演”,让学生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五、教学设计:组织上课,师生问好一、导入课题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老师知道大家都是背古
诗的小能手,今天的课上,老师请来一位朋友,它是谁呢?(生答:鹅)你能想起哪首古诗呢?(《咏鹅》)大家一起背诵一下。2、师:《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的作品,简单四句,就把鹅的优美体态和对鹅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了。3、师:古人用诗歌表达情感,作曲家黄国群先生又为这首古诗谱写了优美的旋律,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新唱《咏鹅》!【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解决歌词问题的同时引发学生的兴趣】4、听听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子的?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答:优美、开心、好听、温柔···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歌曲整体情感】二、复习节奏1、师:同学们的感受真是丰富多彩。但是鹅家族今天遇到一点麻烦,鹅爸爸带鹅宝宝出去玩的时候,不小心把孩子们弄丢了,它该多着急呀!但是还好它们之间有一个小暗号,对上了就找到自己的孩子了,你想知道它们的暗号吗?2、师:仔细
听,暗号的秘密都藏在它们的叫声中呐!鹅爸爸年纪大了,叫起来的声音是“嘎嘎嘎嘎”,就像四分音符。鹅宝宝活泼好动,叫起来的声音是“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就像八分音符。老师用“×”代表任意一个音符,像这样单独出现的音符就是四分音符,在四分音符下面加上一个小横线的就是八分音符
,两个八分音符的时值和一个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谁还记得老师是怎么划拍子读出鹅爸爸叫声的呢?(学生回答),如果鹅爸爸的叫声是一拍一声,那么鹅宝宝的叫声就是一拍两声。谁来划拍子读一下鹅宝宝的叫声?3、师:这就是它们的暗号,谁来试试?(生读)还有一个音符,这是什么音符?(四分休止符)是呀,在大家的帮
助下,鹅爸爸顺利找到了自己的鹅宝宝,它们开心的在休止符的地方煽动着自己的翅膀,看老师的动作(师读做动作),你能来试试吗?【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带入故事过程中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从而学习节奏。】3、师:同学们的聪明伶俐,乐善
好施把鹅家族吸引来了,你听?三、学习歌曲(一)学习第一段1、(初听第一部分)用你的动作和表情迎接它们的到来吧!2、你找到藏起来的暗号了吗?在哪儿?(生答:在第二个小房子里面)还有一个四分休止符藏在哪里?(第二小节)你能用动作表现出休止符吗?【再听音乐
】3、哪位细心的同学听到歌曲诗词演唱了几遍?(生答:两遍)乐谱上歌词出现了几次?(生答:一次)为什么歌词唱了两次,歌谱只写了一次?(生答:反复记号)4、你们太棒了,反复记号的作用是从头唱到反复记号处,再从头唱跳过第一个小房子,接第二个
小房子。两遍演唱只有结束音不同,第一遍结束音是什么?(生答:2)注意看老师手势,“2”嘴型慢慢张开,唱起来有往上走的感觉,所以双手向上推,像小飞机起飞一样。第二遍结束音是“1”,“1”音是七个音当中最开始的音,因此要结实有力,打头阵,所以用小拳头表示。跟着老师一起试一试。【设计
意图:通过一步步的引导,解决歌曲中的重点点。通过柯尔文手势的辅助学习认识音符以及音高特点,用与鹅有关的动作提醒学生注意休止符的演唱。把问题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5、分句学唱。6、跟琴演
唱。7、跟上音乐,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欢迎鹅家族的到来吧!(二)学习第二段1、我发现大家有一对特别灵敏的小耳朵,现在我要看看谁是火眼金睛,仔细观察第二段曲谱,总共有四个乐句,哪些乐句相同,哪些乐句不同?2、跟琴唱准音高。你能用老师刚刚的手势表示出来吗?3、换上歌词,你还能在不同的地方加入手势吗?(
学生加手势听)【设计意图:出示乐谱更加直观认识音符,做出区分,并且用柯尔文手势表示,当堂学习当堂运用。】4、同学们太棒了,快来把鹅家族整首歌曲都学会吧!分句教唱。5、跟琴完整演唱第二段。6、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跟着鹅家族一起唱起来吧
!(三)巩固歌曲1、你能把两段合在一起,跟上鹅家族的步伐吗?(生完整演唱)2、唱的太好了,仔细听整首歌曲,比较第一段与第二段的力度有何不同?音区有何不同?分别表现鹅什么样的形象?(第一段力度弱,音区低,表现鹅悠闲自得;第二段力度强,音区高,表现鹅引吭高歌),【设计意图:通过倾听,比较两段力度
的不同,分析鹅的不同形象,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感知作品内容,感受音乐情感,达到美育的教育目的。】3、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你们看,美丽的白天鹅来了。(播放白天鹅视频)四、编创动作1、天鹅美吗?(美)诗人用形象的古诗表现了鹅的姿态,作曲家用优美的旋律表
现了鹅的悠闲,你能模仿鹅的姿态为这首歌曲编创几个动作吗?谁来说说你想为哪句歌词加入好看的动作?2、请同学化身美丽的白天鹅,表现一下歌曲。2、同学们表现出来的白天鹅也非常美,你喜欢天鹅吗?(喜欢)让我们随着音乐用漂亮动作把鹅的悠闲姿态表现出来吧!【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
,感受天鹅的美,从而体会古诗作者骆宾王以及作曲家黄国群先生的鹅的喜爱之情,引发学生美好的情感的体验。创编肢体动作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参与课堂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音乐表现力。】五、拓展延伸1、同学们,古诗可以变成动听的歌曲,
这跟作曲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们国家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作曲家谷建芬老师。(谷建芬老师,今年已经82岁高龄了,她是中国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她创作了千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思念》、《烛光里的妈妈》、《歌声与微笑》等作品整整影响了两代人。2005年开始,已
经70岁的谷建芬老师因为朋友无意的一句“你看现在的孩子都没有歌唱了”,让她毫不犹豫地投入到古诗新唱的创作中。13年50首歌曲,平均每年4-5首,每首大概费时3个月,可见谷建芬老师对待每一首作品都不曾马虎。在2016年写到第49首时,谷建芬老师遭遇了丈夫心脏病去世,小女儿脑
中风去世的双重打击,接连的重创让谷建芬老师十分痛苦,她甚至变得不会弹钢琴了,50首就差一首完稿,可是却怎么也写不出来了。最终谷建芬老师从打击中站了起来,最终在2017年完成了最后一首作品的创作。)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一首谷建芬老师
创作的《春晓》。2、这两首歌曲都是古诗新唱,但是听完后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为什么产生不同的感受?(歌曲速度不同,节奏不同)3、歌曲的速度和节奏不同,情绪不一样,所以给人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歌曲演唱中要注意歌曲情绪的表达,融入自己的感情。【设计意图:作曲家创作歌曲是非常不容易
的,通过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的例子让孩子了解歌曲的创作过程。古诗新唱也是非常提倡的一种歌曲演唱形式,让孩子用音乐的形式感受古诗的魅力,让经典永流传。】六、小结同学们,我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了无数优秀的古诗作品,不仅读起来是那么朗朗上口,唱起来又是那么悦耳动听。
那你们想不想学更多的古诗歌曲呢?课下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更多歌曲,下节课我们来一起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