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心理健康【全国通用】五年级上册《挫折也精彩》名师点评.doc,共(3)页,1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491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挫折,也精彩》名师点评本节心理活动课总体上来说是成功的,通过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在活动中交流,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了解到挫折是人生中的正常现象,并通过《特殊的普通男孩》的视频欣赏和交流,初步学习调整挫折情绪的一些方法,尝试用积极的态度面
对困难和挫折。尤其是结合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挫折时,很多同学感悟到挫折是通向成功的基石,再次面对这些挫折时,会积极面对,并主动地与伙伴们分享了调整情绪的方法,不但学到了方法,还体验了分享的快乐。整堂课突出了学生的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
和领悟性,学生的个体资源得到了充分开发,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育的基本目的是“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目标中指出,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
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关于挫折的话题,在纲要中学阶段强调较多,但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困难与挫折”的主题从小学低、中、高年段到初中、高中是一脉相传的,从小学低年
级的“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中的“新”到小学中年级“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与兴趣、娱乐之间矛盾,小学高年级“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初中阶段“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高中阶段“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困难与挫折”的人是和解决能力是螺旋上升、逐步递进的。当下的社会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心理问题在很多方面
已经影响到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甚至一些心理问题有“低龄化”的发展趋向。由于上世纪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目前大多的年轻父母正是独生子女的主体,他们正在上中学或小学的孩子也基本上为独生子女,一个年轻的家庭中有两到三个独生子女,与上一代人相比,“双独”或“三独”的他们,缺少生活的磨练,更缺少贫困、饥饿、灾
害的考验,当然也缺少教育孩子(或几个孩子)的经验与历练——顺风顺水的成长方式让他们几乎以一种“满足”的方式,将幸福、甜蜜、美好、富足等喂养给自己的孩子,加上鼓励教育,“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等教育观念的影响,忽视或放弃了一些教育中本应占有一席之位的“困难与
挫折”部分,人生成长中欠缺了一些“苦难”“逆境”的打磨,欠缺了一些深沉的壮美。葛老师的《挫折,也精彩》心理辅导活动课,正是基于这样的大社会背景和教育现象之下,扣住了教育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用自己对学生的爱引领着学生的成长。一、活动目标明确,定位
科学。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遇到了一些困难与挫折,但大多是交友、学习之类。基于这样的学情基础,葛老师的课堂目标定位是准确的,让学生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了解挫折是人生中正常的普遍的现象,初步学习调整挫折情绪的一些方法,初步感悟挫折是通往成功的基石。小学五年级
学生,对社会和生活有自己一定的认识,心理处于懵懂的半成熟状态,对生活和成长由中低年级的简单逐步增加多元化和复杂色彩,如学习压力、交友压力等挫折现象显现出来,加上家庭教育“惯养”模式,迫切需要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挫折教育。这样的目标是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
,生活经历和认知特点的,也是“困难与挫折”这一长程教学内容种下的一颗种子,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和正面引导的特点。二、活动内容设计适切,方法得当。挫折是指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受到阻碍和干扰,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出现的消极情绪反应。如果处理不当,它会给人造成心理压
力,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损害身心健康。以游戏、活动、故事、案例、问卷等展开心理健康辅导,没有进行机械的概念知识教学和繁琐的操作方略传授,而是在参与中体验,在交流中启发,在阅读中自省,在表达中碰撞,立足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活动化
的方式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同伴互助,自我建构,生长心灵的力量。事实上,课堂现场效果也反映了学生参与广、兴趣浓、思考深,效果好。对于“困难与挫折”,更希望葛老师能尝试着进行主题系列化设计,打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对于学
生成长,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