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4.5分段函数》教学设计2-八年级下册数学湘教版.doc,共(3)页,10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31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课题一次函数的应用之分段函数共3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景中,会建立一次函数模型,并会运用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预测。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合作、探究、交流、推理等活动,体会数学的建模、数形结合思想,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及有条理表达能力3.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重点难点1、重点:建立一次函数模型,理解分段函数2、难点:分析变量间的关系抽象出函数模型教学策略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教学活动课前、课中反思一、复习导入
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一般步骤:①建立函数模型②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有关k、b的方程③解方程,求出k、b④把k、b代入表达式中,写出表达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这样运用到一次函数模型的例子,今天我
们要学习的就是一次函数模型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新授某地为保护环境,鼓励节约用电,实行阶梯电价制度.规定每户居民每月用电量不超过160kW·h,则按0.6元/(kW·h)收费;若超过160kW·h,则超出部分每1kW·h加收0
.1元.(1)写出某户居民某月应缴纳的电费y(元)与所用的电量x(kW·h)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3)小王家3月份,4月份分别用电150kW·h和200kW·h,应缴纳电费各多少元?分析
:电费y与用电量x之间不能用一个表达式表示,这是一个分段函数。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电费与用电量相关.当0≤x≤160时,y=0.6x;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合作、探究、交流、推理等活动,体会数学的建模、数形结合思想,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及有条理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应注意,此处不是以
讲分段函数为重点,仍然是强调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同时要提示学生注意函数表达式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以及-2-当x>160时,y=160×0.6+(x-160)×(0.6+0.1)=0.7x-16y与x的函数表达式也可以
合起来表示为(2)注意函数图像的分段:前面一段为线段,后一段为射线。(3)这是与实际问题的结合x=150时,y=0.6×150=90,即3月份的电费为90元.当x=200时,y=0.7×200-16=124,即4月份的电费为124元.三.随堂练习甲、乙两地相距40km,小明
8:00点骑自行车由甲地去乙地,平均车速为8km/h;小红10:00坐公共汽车也由甲地去乙地,平均车速为40km/h.设小明所用的时间为x(h),小明与甲地的距离为y1(km),小红离甲地的距离为y2(km)(1)分别写出y1,y2与x之
间的函数表达式;(2)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1)解小明所用时间为xh,由“路程=速度×时间”可知y1=8x,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0≤x≤5.并指出谁先到达乙地.由于小红比小明晚出发2h,因此小红所用时间为(x
-2)h.从而y2=40(x-2),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2≤x≤3.分段函数考虑的问题。提问:那一段是线段,哪一段是射线,起点在哪里,为什么?分析谁先到达时,也可借助不等式的知识来解决。-3-四.反思小结
1.会从函数图像中正确读取信息。2.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的问题。3.画图像时注意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五.作业P134练习1、2课后反思这节课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联系实际建立函数模式。很多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分不清楚自
变量和因变量,也不能联系实际自己列出函数关系。此外,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与函数图像的关系也应该重点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