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艺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3.1 《闻鸡起舞》教案2.doc,共(7)页,36.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890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闻鸡起舞》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鸡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以及我国传统的审美心理中“鸡”字与“吉”字谐音的广泛应用。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公鸡》,并了解轮唱是由两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轮唱。2、学唱歌曲《公鸡》,且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音符对对碰”游戏二、导入新课:师:十二生肖中的“鸡”,在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中,与“吉”是谐音(如:新春大吉、吉祥如意等),应用非常广泛。所以,“鸡”是美好的象征。同学们
,你们谁养过小鸡,谁能说一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喜欢吃什么,平时喜欢做什么?你是怎样照顾它的?我们今天来做客的好朋友就是“鸡”。师:谁来模仿它的叫声呢?三、讲授新课:1、师出示:(音乐上表现小公鸡的叫声是什么样子呢?)咯咯
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1标2记是告诉我们两个轮唱的声部先后进来时所相隔的小节数。(我们可以看做是鸡妈妈和鸡宝宝,妈妈先走一步,宝宝跟在后面)2、了解轮唱:(1)轮唱是由两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
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我国现代群众歌曲中常用轮唱这种形式。复调音乐中称之为"卡农曲"。(2)尝试轮唱的演唱形式,分组合作。四、学唱歌曲:1、教师范唱歌曲《公鸡》。2、引导孩子们仔细聆听,这首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并有节奏地朗读歌词。3、轻声跟唱,充分感受旋律的高低、快慢变化。4、教师及时纠正(音准、歌词、节奏)。5、充分体验歌曲的情绪,对歌曲的特点进行思考,试着用这种情绪演唱。试着进行卡农练习。6、分组演唱。五、演一演:1、根据歌词演一演。2、
讨论、评价。3、分组表演。六、总结:谈谈我们今天的收获!教后反思:在教学中,学生较有兴趣,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在第一段的环节中,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把歌曲的情绪与感情表达出来,学生唱时有的过于呆板,有的过于高兴,全然不顾歌曲的情绪与感情,随意性太强。直到两段都教学完以后才引导学生体会歌
曲两段的情感不同。在刚开始让学生听教师弹奏歌曲跟哼歌词的教学环节中就应该让学生体会两种不同的感情和情绪,让学生自己揣摩歌曲的感情并注意在歌唱时要带有感情和表情去演唱会更好。《闻鸡起舞》是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的艺术课教学内容。
课程的设计具有综合的理念和多种艺术形式有机融合的特点。冯老师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教学中注意了用加节奏、轮唱、表演唱等多种形式来表现一首歌曲。首先冯老师介绍学生认识新朋友——小公鸡,让学生学小公鸡的样子、叫声等,然后抓住公鸡的叫声出示歌曲〈〈公鸡〉〉的最后几小节,让
学生学小公鸡的叫声以及生病后的咳嗽声,重点进行了节奏训练,独唱、小组唱、齐唱等形式多样。同时针对这几小节引导学生进行轮唱,突出了重点。这就把整首歌曲划分开来分别教学,由分到合,以点带面,难易结合,打破了平常先
教学整首歌再重点教学较难掌握的部分的常规,我个人认为带有一定的突破性。在教学整首歌特别是第一段的环节中,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把歌曲的情绪与感情表达出来,学生唱时有的过于呆板,有的过于高兴,全然不顾歌曲的情绪与感情,随意性太强。直
到两段都教学完以后才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两段的情感不同。我个人觉得在刚开始让学生听教师弹奏歌曲跟哼歌词的教学环节中就应该让学生体会两种不同的感情和情绪,让学生自己揣摩歌曲的感情并注意在歌唱时要带有感情和表情去演唱会更好。最后表演唱《公鸡》的教学环节,学生还放得不够
开。冯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式演唱,一来可以巩固学生的歌曲记忆,二来还可以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了给予评价和鼓励,不过,教师应该在语言的规范上再斟酌斟酌,表扬或批评时要顺便指出其优点或缺点,既注意让学生易于接受又不显得泛泛。第1楼引用Re:【评课
交流】《闻鸡起舞》执教者:冯文娟tcdzjgdzh发表于2009-3-128:40:30通过一堂课的练习学生掌握了本课所授的歌曲,本人对音乐是一窍不通,不敢乱下评语,不过我个人对学唱歌也有点自己的小看法,为什么有的歌曲歌星们唱的好听,我们唱的时候
就不好听了?我想除了有一副好嗓子之外,还应当和歌星们所具有的唱功、在歌唱时投入的情感有关。所以在我们的音乐课上,我认为要先教会学生如何才是唱好歌,而不是嗓子越大越好!其次才是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第2楼引用Re:【评课交流】《闻鸡起舞》执教者:冯文娟
gedongmei发表于2009-3-1210:17:55整堂课学生的学习氛围很浓,学习目标明确.本人也有跟2楼同样的看法,不是嗓子越大歌就唱的越好,或者说声音越动听.还有在刚开始分组唱后出现了音准问题,
老师应该把它拎出来作为重点指导,提的不当指出,请多多包含.第3楼引用Re:【评课交流】《闻鸡起舞》执教者:冯文娟lifang发表于2009-3-1317:07:31本堂课教学目标明确,学生主动性很好.节奏训练也掌握了.但是歌曲中的情感体验上以及歌曲中学唱的要求教师应明确.比如第一段刚开始学唱的
时候教师明确要求是唱一句跟一句.但是学生却是教师唱前一句学生唱的却是后一句音高.因为这歌曲的音高区别不是很明显如果教师不提出来学生很容易混淆.还有歌曲的情感体验的话也应该是放在前面先来体验,而不是到最后的时候歌曲都教完了才来体验情感.第4楼引用
Re:【评课交流】《闻鸡起舞》执教者:冯文娟chenjianfen发表于2009-3-149:22:13冯老师的课很贴切,让孩子敢唱出真实的声音和舞出自己的舞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音乐的天性.在怎样唱声音好听和怎样发
音更好上少了一点指导或者是比较,歌曲的动听是因为有了音律的变化,这个要是也让学生能感受到就更好了.第5楼引用Re:【评课交流】《闻鸡起舞》执教者:冯文娟fengwenjuan发表于2009-3-1415:14:39教学内容:闻鸡起舞教学目标:1、欣赏教材中的艺术作品,引
导学生了解鸡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以及我国传统的审美心理中“鸡”字与“吉”字谐音的广泛应用。2、尝试在听赏西方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对绘画、手工制作和表演活动产生艺术表现手段的迁移与关联。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公鸡》,且有
感情的演唱歌曲。2.了解轮唱教学难点:1.学唱歌曲《公鸡》2.了解轮唱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谁养过小鸡,谁能说一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喜欢吃什么,平时喜欢做什么?你是怎样
照顾它的?我们今天来做客的好朋友就是“鸡”师:谁来模仿它的叫声呢?二、讲授新课1.师出示: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标记,是告诉我们两个轮唱的声部先后进来时所相隔的小节数。(我们可以看做
师爸爸和儿子,爸爸先走一步,儿子跟在后面)2.了解轮唱轮唱是由两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我国现代群众歌曲中常用轮唱这种形式。复调音乐中称之为"卡农曲"。3.尝试轮唱的演唱形式4.
分组合作三.学唱歌曲1.引导孩子们反复听、轻声哼唱、拍手唱、律动唱,充分体验歌曲的情绪和旋律等2.教师及时纠正(音准、歌词、节奏)3.引导孩子们注意这首歌旋律上的特点,对歌曲的特点进行思考,引导孩子体会这些特点。然后进行卡农练习。4.分组演唱四.演一演1.根据歌词
演一演2.讨论3.分组表演五.总结教后反思:在教学中,学生较有兴趣,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在第一段的环节中,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把歌曲的情绪与感情表达出来,学生唱时有的过于呆板,有的过于高兴,全然不顾歌曲的情绪与感情,随意性太强。直到两段都教学完以后才引导学
生体会歌曲两段的情感不同。在刚开始让学生听教师弹奏歌曲跟哼歌词的教学环节中就应该让学生体会两种不同的感情和情绪,让学生自己揣摩歌曲的感情并注意在歌唱时要带有感情和表情去演唱会更好。第6楼引用Re:【评课交流】《闻鸡起舞》执教者:冯文娟xyg发表于2009-3-1415:16
:33冯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明确,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法也灵活多样,有跟唱、分组唱、接口唱等,在教学中教师营造了轻松、快乐的的课堂,师生和谐,学生也放得开,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快乐。建议: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多关注困难学生。
在进行分组唱的时候,老师在上面听整体学生唱的还可以,却忽略了个体学生,有的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或者歌唱的时候没把握好音准、音高。第7楼引用Re:【评课交流】《闻鸡起舞》执教者:冯文娟daijianqiao发表于2009-3-1615:03:34据说,音乐是无国界的,无论贫穷和富有.我们每个人
心里都有一首歌,那是在心尖上的一丝感动,是流动心田的一泓清泉.我们学习音乐时,是一种精神的交流.在乎的是学生欢心雀跃和安宁静谧,或许更多……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哪怕只有一点点心灵的触动,那便是成功。由表及里,由内到外,那种很自然的表情流露,才叫感受真切。
正如冯老师说的,要把学生情绪与感情所表达出来。同时,她也意识到直到两段教完以后,才引导学生体会两种不同的感情和情绪,进而表达出来。这是一门比品酒、品茶更深的一门学问.我们老师身上的担子更重了……第8楼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