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艺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1.2 《高高的山》教案.doc,共(6)页,5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8905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三年级音乐《高高的山》教案岳家庄小学赵媛媛教学目标1、喜欢欣赏大自然中的山脉,能够感受家乡山脉的雄伟,壮观、巍峨和峻峭等,感悟的“品格”,具有爱祖国和爱家乡山脉的情感。2、能以自己的感受大胆运用诗歌、歌唱、绘画、书法等形式表现家乡的山脉,表达对家乡山脉的爱恋
之情。教学准备有关山脉的影像、图片资料,表现山的音乐、舞蹈、文学音像资料。教学活动活动一:横看竖看皆是美1、组织学生进行郊游、踏青、登山等活动,或欣赏大山的图片、照片,感受大山的雄姿与独特景色,体验从不同角度大山,如在山头、山下、半
山腰、近处、远处等不同的位置欣赏山的不同美感。2、结合当地的自然、人文、历史、引导学生感悟大山的精神内涵,了解人类克服自然困难的动人故事(如〈愚公移山〉)3、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感受民间歌曲的风格特点,体验歌曲抒发的对大山的情怀。4、能用独唱、领唱、齐唱等不同的形式演唱这首歌,并用民间舞蹈
形式进行歌舞表演。教学思路拓展1、运用教学参考资料和开发当地资源,让学生欣赏更多的关于大山的音乐、美术作品,积累学生的艺术经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让学生考察、了解家乡的山水,感受有山有水,山青水才秀,山水相依,有林才有水,林水总相亲的自然生态规律。3、让学生谈
论交流“我见过的山,我喜欢的山。我爬过的山”,祖国的名山——喜马拉雅山、庐山、黄山、峨嵋山、华山等,分享对家乡、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沂蒙山小调》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并演唱《沂蒙山好风光》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体会歌曲的
特点,了解歌曲中的表现手法。2、有感情的演唱《沂蒙山好风光》,体会歌曲的美感。教学重点、难点:欣赏、学唱歌曲体会歌曲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用箫演奏《沂蒙山好风光》。师:老师先给大家演奏一首乐曲,大家听一听这首乐曲的曲名是什么?生:《沂蒙山小调》。师:《沂蒙山小调》
又叫做《沂蒙山好风光》。2、介绍沂蒙山以及《沂蒙山好风光》的创作背景。师:你们有谁知道沂蒙山在我国的哪个省?我找一位同学来回答。我给你们几个选项:A.四川B.山西C.山东D.河北(你可以求助现场同学,也可以让我去掉一个错误答案)生:山东省。师:非常
好。有没有同学去过沂蒙山?给我们介绍一下沂蒙山。生:没有。师:既然没有那么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沂蒙山。沂蒙山是著名的革命胜地,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根据地。沂蒙山上自然风光秀丽,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有层层的梯田,一间间石头垒成的小屋子,有一种别具一格的风情。这首作品作于
1940年,这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最困难的阶段。位于沂蒙山区费县北部山区的马头崖乡白石屋村虽然贫穷、偏僻,但是群众基础好,而且隐蔽、安全。当年山东抗大一分校在这一带工作、学习,还有文工团也驻在这个村里。《沂蒙山好风光》就是由两位年轻的文工团员创作的。歌曲最初的题目是《反对黄沙会》。生:什
么是“黄沙会”?师:好,有同学问了“什么是黄沙会?”。这个黄沙会是抗日战争时期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指使,利用迷信活动猖狂破坏抗日根据地活动的反动组织,为了消灭这股反动势力,抗日根据地全面开展了与黄沙会的斗争,文工团也以文艺宣传为武器,积极参加这场斗争。团员自己写词,利用山东卖唱人的曲调经过加工而成。这
首歌曲共分为8段,内容主要是控诉黄沙会的罪行,揭露黄沙会的阴谋。3、同学朗读原《反对黄沙会》的歌词。师:我这里有原来这首歌的歌词,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下。生:朗读歌词:人人都说沂蒙山好,沂蒙山上好风光。青山绿水多好看,风吹草低见牛羊。自从起了黄沙会,
大家小户遭了殃。牛角一吹嘟嘟响,拿起刀枪上山岗。硬说俺的肉身子能挡枪炮,谁知那个子弹穿过见阎王。装神弄鬼把人害,烧香磕头骗钱财。八路神兵从天奖,要把那些害人虫消灭光。沂蒙山的人民得解放,男女老少喜洋洋。师:这首歌曲一经传出,很快
就传遍了各地根据地,受到了广大军民的喜爱。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喜爱这首歌曲,并随着形势的发展,又不断按照自己的意愿修改它、充实它、完善它,后来渐渐撇开了反对黄沙会的词句,换上了抗日救国、反对投降的内容,给它注入了新的精神。建国后,经过群众的不断加工修改,保留了这首歌的曲
调和前两段歌词,又增加了歌唱党的领导,歌唱新生活的内容,便成了今天广为流传的《沂蒙山好风光》。二、欣赏、学唱《沂蒙山好风光》1、唱谱子师:下面我们先来唱一唱谱子,体会一下这首歌曲在旋律上一共分为几句?生:唱谱子,分为四句。2、老师范唱师:下面再听
老师范唱第一段歌词,你来体会一下这首歌曲在歌词上又可以分为几句?生:2句、4句师:分4句的同学你看一看“人人都说沂蒙山好”能分开吗?“人人”主语,“说”谓语动词,“沂蒙山好”宾语,主谓宾全有,是完整的一句,
所以说不能分开。两句旋律对一句词是这首歌曲的特点之二。3、学生演唱师:我们来唱一唱第一段词,大家模仿一下儿化音和滑音。生:唱第一段词。师:我们刚才说“人人都说沂蒙山好”不能分开,那么老师在说这句词的时候少了什么?生:衬词。师:那么省略了衬词行不行?为什么?生:不行,省略了衬词旋
律就不优美了……师:衬词是这首歌曲的特点之三。我们再唱一唱第二、三段,体会我们上面所概括的特点。生:演唱。师:你们刚才唱的时候两句词的最后一个字唱了几拍?生:6拍,5拍。师:这叫做一字多音,一字多音的拖腔是民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也是我们这首歌曲的特点之四。下面你们听老师唱一遍谱子,看看有没有变化?生:结尾少了两个音。师:这首歌曲每一句末都有一个以尾音为轴的环绕进行,这是这首歌曲的特点之五。这样的进行使歌曲更具抒情性,更加委婉动听。4、分组演唱师:下面我们分4组来演唱一下,一个组演唱一段
词,我们比一比哪组唱的有山东风味儿。生:演唱。5、汉字接龙游戏师:我们今天欣赏并学唱的这首歌曲是非常优美的,我们就以“优美”为第一个词来做一个汉字接龙的游戏。生:优美——美丽……师:我们玩的这个游戏有
什么特点?生:首尾相接。师:那大家看一看我们的谱子和我们做的这个游戏有什么联系?生:也是首尾相接。师:这样的首尾相接在音乐中有个非常有趣的名字叫“鱼咬尾”,这也是民间音乐的一种长见的旋律发展手法。这是我们这首歌曲的特点之六。6、完整演唱三
、总结民歌是我国民间音乐的一部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它,热爱它,使之弘扬和发展下去。《杨柳青》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扬州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3、通过学习歌曲《杨柳青》开展各种活动,学生能通过诗
、唱、画等手段表现江南的美丽景色。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感受扬州民歌的地方特色教学难点:把握好歌曲中的附点节奏、一字多音,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老师弹唱..1234/5—/150/150/5432/1—/同学你
好你好你好老师你好。听音乐进教室。让学生进入音乐课堂状态。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家乡的歌曲,一首江苏民歌《杨柳青》。(出示乐谱)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师范唱歌谱,生回答后师小结:这样的五个音构成了中国特有的民族五
声调式,江苏民歌大多是以五声调式的形式出现的。请学生思考:曲调是由哪几个音构成的?将江苏民歌的基本知识巧妙融入歌曲教学中,学生乐于接受。节节奏练习教师用da范唱节奏,再用手拍节奏,最后让学生拍唱节奏。拍唱节奏。通过进行音程训练,为教唱歌谱服务,将双基教学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1、唱到歌曲中“1110/”处,拍手三次。2、集体完整地唱歌曲(跟伴奏唱,边唱边用打击乐器伴奏)。一部分同学边唱边伴奏,另一部分同学随音乐舞蹈。解解决难点(1)师再次演唱歌谱,生可轻声跟唱,要求在“1110”处轻拍节奏,并可用肢体语言(如:拍手
、拍腿、捻指等)来表现。(2)师在黑板上出示“1110”并与“111”作比较,设问:“1110”在演唱时应注意什么?产生了怎样的情绪?(快乐的)学生思考,回答。通过用肢体语言轻拍节奏,让他们逐步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轻松解决难点。《杨柳青》这首歌是农民劳
动时创造的,旋律比较欢快,反映了他们的心情怎样?(2)师启发学生完整地、愉快地唱歌谱,提示声音的对比。(3)指导学生随伴奏带唱谱,并在“1110”处拍节奏。学生随伴奏带唱谱,并在“1110”处拍节奏。学学唱歌词(1)教唱第一段歌词。师:春天正是麦苗拔节生长的时候,需要大量的养分,
农民们经常会挑担到田里施肥,盼望着有个好收成。请听听老师是怎么样来唱的?(师唱歌曲前两句)师:你们想来唱一唱吗?(师教唱前两句)师:走在田间小路上,农民看到了路边美丽的景色,不由哼起了小曲。(师演唱衬词部分,生拍节奏。)我们一起来唱唱吧!师小结:这样的词
在歌曲中称为衬词。江苏民歌里经常有衬词,可以更好地衬托歌曲的情绪。指导学生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提醒学生衬词处可唱得轻快些。(2)教唱第二段歌词。师:我们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第二段歌词。各组成员相互交流,把已会的歌词唱给大家听听,还有哪些不会唱的地方可
以提出来供大家一起研究。师生交流学习成果,若无问题,师可将乐句故意唱错让学生纠正。学生跟随老师唱。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发现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体现了教学的双主性,增添了学习的趣味性。学多种形式演唱师:清晨当我们走在旷野里纵情歌唱时会从远处传来什么声音?(回声)师简介轮唱,指导学
生将第一段歌词前半部分用轮唱的形式表现回声,后半部分齐唱。(注意提醒学生强弱力度的变化)师:刚才我们唱的是同一个声部,感觉有点单薄,能否创编简单的二部合唱使得旋律更丰满呢?生交流,师小结:农民劳动时为了缓解疲
劳,有的打号子、有的哼小曲,两种音响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天然的合唱效果。可将号子声加入歌曲中演唱,形成合唱。将男、女生分为两个声部进行合唱。生交流。男、女生分为两个声部进行合唱。大胆尝试将声乐中的多种演唱形式融
入民歌的教学中,让他们感受到音乐魅力。拓展延伸——欣赏江苏民歌师:唱过清新、活泼的扬州民歌《杨柳青》,我们再来欣赏一组江苏各地的民歌。(1)欣赏《紫竹调》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欣赏《无锡景》设问
:歌曲采用的什么演唱形式?(女声独唱)为什么?小结:女声独唱更能细腻地表达民歌的感情。(1)欣赏《紫竹调》(2)欣赏《无锡景》新课总结——归纳江苏民歌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江苏民歌的特点?(生交流)2.师总结:江苏民歌既
像亭台楼阁、又像小桥流水,给人清新活泼、细腻柔美的感受。结束新课播放扬州方言演唱《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