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花城版】三年级下册《歌曲 《凤阳花鼓》教学反思素材1

DOC
  • 阅读 131 次
  • 下载 7 次
  • 页数 1 页
  • 大小 54.000 KB
  • 2023-02-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音乐【花城版】三年级下册《歌曲 《凤阳花鼓》教学反思素材1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进行离线阅读 已有7人下载 下载文档0.00 元
【这是免费文档,可以免费下载】
/ 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音乐【花城版】三年级下册《歌曲 《凤阳花鼓》教学反思素材1.doc,共(1)页,5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8807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凤阳花鼓》第二课时教学反思《风阳花鼓》是流行于安徽的民间歌舞曲。为五声宫调、4/4拍、一部曲式结构。歌曲为扩充了的一段体,从第十一小节开始以独特的衬词增添了音乐的感染力和生活气息。全曲具有抒情叙事性,

歌与舞相互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前四句构成一个起承转合结构的乐段,每句间采用“鱼咬尾”式的承递发展法,后三句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前面的乐段进行补充,进而完善作品的结构。前10小节旋律优美抒情,后面的衬词“嘚儿”诙谐风

趣。根据广州市音乐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基于我校构建的“5-20”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艺术学科(音乐)则初步构建了“乐研乐学乐分享”的“三乐”教学模式:通过“先研后导——自主探究——合作创编——快乐分享——提升素养”的

课堂教学环节实现“快乐高效的音乐课堂”。“三乐”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提高了我校音乐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及工作效益,也提升了学生学习热情和音乐素养。我认为本节课在研学后教的理念下充分体现了“乐研乐学乐分享”的音乐学科个性,后教策略得当:一、本课教唱的

歌曲是《凤阳花鼓》,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好歌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并运用打击乐器模仿花鼓为歌曲伴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理解音乐,增强学生

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潜质。整节课力求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在美的音乐情绪中充分感受《凤阳花鼓》的民间音乐风格,使整个音乐课堂充满安徽民间歌舞的氛围。二、本课教学结合“研学后

教”,打破了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性,采取音乐、律动、歌曲表演、节奏乐等综合性音乐艺术手段,提倡艺术形式的多元性。它以激发儿童学习音乐艺术的兴趣为目的,以培养他们审美情趣为核心。实施研学后教教学,一方面为学习音

乐打好基础,一方面积淀为具备审美情操的基石,从而成为完善学生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三、我们富都小学的研学后教课的指导思想是:“玩中学,乐中学”,一切从学生出发。结合这一点,我们在本课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兴趣,例如用了打击乐器(鼓),吹奏乐器(葫芦丝);还注重了

学生参与面,我们每一个环节都让全体学生参与,例如参与收集关于凤阳及花鼓的资料,参与学习二声部的葫芦丝吹奏,参与节奏的强化练习等等。除此以外们我们在本课还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在学会了二声部后,让孩子们自主选择喜欢的小组参与活动。总的来说,做到了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但这节课

也存在不足,备课时没有很好的考虑到三年级的大多学生对于安徽的地方曲艺知之甚少。对花鼓本身的认识不够多,我应该还需要找一些关于凤阳花鼓音乐的录像让孩子从直观上去感受。从这一节课中,我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希望以后能把教学活动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

全体学生参与到我的教学活动中来,使每一位学生音乐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音乐,享受音乐,感悟音乐。“研学后教”使老师和学生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教师的积极性提升了,她们享受着“快乐课堂”给予她们的快乐;学生感兴趣了,她们有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和享受到与他人合作

的快乐!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85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