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花城版】六年级上册《箜篌曲《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3.docx,共(6)页,572.331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8801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义务教育教科书花城出版社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欣赏箜篌曲《春江花月夜》一、教材分析:箜篌是中国两千多年前的一种弹拨乐器,汉代及隋唐两代最为盛行。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在明清两代增一度失传;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乐器改革家结合竖琴、古筝、琵琶和古琴改造成带转调的凤首箜篌。它
是一种浪漫唯美的贵族乐器,大方华丽造型精雕细致浑然天成,音色空灵纯美又不失大气,音域宽广,和声色彩丰富,音色纤细柔美既有竖琴的音响效果,又有古琴、古筝、琵琶的韵味,能够完美的表现中国民乐的风格!乐曲《春江花月夜》,改编
自琵琶曲《夕阳箫鼓》又名《洵阳夜月》,作者巧妙的将古筝、琵琶等乐器的演奏手法转移到箜篌上,乐曲简化了琵琶曲段落结构,将原来的十段改五段,使得音乐更加紧凑、精炼。乐曲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把月夜春江
的迷人景色,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描绘的淋漓尽致。二、教学内容:1、了解中国的弹拨乐器——箜篌2、欣赏箜篌曲《春江花月夜》,感知乐曲五个段落所描绘的意境。3、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形式“鱼咬尾”。三、教学重点:对箜篌曲《春江
花月夜》的掌握。四、教学过程:(一)、认识箜篌:1、欣赏两幅画卷,一副壁画一副仕女图,图中人物都在演奏箜篌,让学生猜猜图中的人物所演奏的是什么乐器?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加以纠正和补充,并对箜篌的历史、形制、音色特点给以详细的介绍。箜篌是中国两千多年前的一种弹拨乐器,汉代及隋唐两代最为盛行。在古代有卧
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在明清两代增一度失传;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乐器改革家结合竖琴、古筝、琵琶和古琴改造成带转调的凤首箜篌。它是一种浪漫唯美的贵族乐器,大方华丽造型精雕细致浑然天成,音色空灵纯美又不失大气,音域宽广,和声色彩丰富,音色纤细柔美既有竖
琴的音响效果,又有古琴、古筝、琵琶的韵味,能够完美的表现中国民乐的风格!(二)、欣赏箜篌独奏曲《春江花月夜》:1、完整欣赏箜篌独奏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谈一谈聆听后的感受?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和鼓励,然后整理总结:乐曲《春江花月夜》,改编自琵琶曲《夕
阳箫鼓》又名《洵阳夜月》,作者巧妙的将古筝、琵琶等乐器的演奏手法转移到箜篌上,乐曲简化了琵琶曲段落结构,将原来的十段改五段,使得音乐更加紧凑、精炼。乐曲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把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描绘的淋漓尽致。2、分段欣赏:培养学
生对乐曲意境的听赏能力,学生通过:“听——述——唱”三个环节深刻理解乐曲所表达的内涵。第一段:江楼钟鼓(有两个主题)主题1:引子分析:引子是节奏自由的散板,乐曲用弹跳、轮指的手法由慢而快地模拟阵阵低沉
的鼓声和远处钟声回响的情景......主题2:分析:旋律优美舒缓,把日落前江面恬静、醉人的意境描绘的淋漓尽致......第二段:月上东山主题3:分析:旋律在箜篌高音区奏出,如波浪般进行,显得格外柔美与和谐,形象的表现了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在云
层中游移的美妙景致......▲让学生观察主题的每一句最后一个音与下一句第一个音是什么关系?主题的每一句最后一个音与下一句第一个音是相同的,这种结构形式叫“鱼咬尾”,这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第三段:水云深际主题4:分析:旋律从箜篌的低音区奏出,接着八度跳到中音区奏出飘逸的音响
效果,表现了水天一色的美丽自然景观......第四段:欸乃归舟主题5分析:音乐由弱渐强,由慢渐快,不断起伏,将乐曲推向高潮。描绘了渔船由远而近,泛舟归返的意境......▲乐曲的第三、四段采用聆听、分辨选择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演奏手法对表达乐曲不同意境的重要性。第五段:尾声主题6:分
析:旋律在一段箜篌的即兴演奏之后,奏出了全曲核心的结束句,紧接着一个柔和的琶音结束全曲,把人们带进了春江月夜那幽静深远的诗情画意之中......3、最后再次欣赏实况录像、箜篌演奏的《春江花月夜》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4、学生谈听完乐曲的感受,教师给以评价。五、教学评价:
1、学生对箜篌独奏曲《春江花月夜》欣赏后的评价。2、师生合作交流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