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第18课 民间陶瓷》教学设计1.doc,共(5)页,146.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8688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初中美术《走进陶瓷世界》教案计划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堂欣赏设计课。本课紧扣“传统的魅力”的单元主题,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陶瓷艺术。教材以开始阶段设计的音乐导入和三个“说一说、谈一谈”为开
端,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引出本课主题。通过图片、文字简要介绍陶瓷的发展历程、从造型、图案、装饰艺术、制作流程、烧制工艺的进步等方面,引导学生构筑陶瓷造型艺术欣赏的审美主线、了解陶瓷文化及其它在世界上的声誉等。认识陶与瓷的不同概念,通过不同社会功能的陶
、瓷作品(器具),引导学生从技能制作工艺层面上对陶瓷的理解。帮助学生主动、深入地学习,让学生领悟,学习陶瓷艺术知识与了解祖国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指导学生设计图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真正提升到美术文化学习
的层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示,以及教师带来的陶瓷作品,让同学们陶瓷的功能,造型和装饰特点,制作流程有较全面的接触和认识。(2)、运用所理解的知识,尝试在纸面上设计并装饰陶瓷,并通过语言描述自己的设
计理念。过程与方法:(1)、利用课前准备和学生展现自己作品的过程,积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2)、利用对比的直观教学法,层层推进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本课的知识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由欣赏陶瓷使学生充分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其民族自豪感。(2)、完成作业的过程
是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带给我们热烈质朴,纯真的感觉,从而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重点让学生学会从生活和身边事物出发认识陶瓷,了解陶瓷文化,制作流程,了解陶瓷的社会功能,和造型装饰特点。难点陶瓷造型,装饰特点的掌握,实践和进一步设计制作(造型和装饰图案的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讨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准备1、多媒体课件、瓷器、影音资料等。2、教师本人绘制的陶瓷作品、范画、教本。铅笔、图画纸、彩笔等。一、音乐导入二、新授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段古筝,猜一猜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引出课题《走进陶瓷世界》1、、看图片,让学生思考一下,谈
一谈中的两个问:①China与china两者含义有何区别?②你知道“瓷都”是指哪个地方,为什么?③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陶瓷。2、提问分析“陶瓷”这个词语是由“陶”和“瓷”二字组成,但是陶和瓷是一种东西吗?由此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先回答,教师总结并说明陶和瓷的区别。3、引导学生观看课件
中的图片,了解陶的由来和发明陶器的意义。通过欣赏图片和老师讲解,大致了解陶器在重要历史时期发展进程中的演变和各自的特点。观后提问学生:在紅陶、灰陶、白陶、彩陶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它学生听音乐,回答:是青花瓷。带着问题去欣赏,尝试探究性欣赏。结束后,学生回
答问题:1、……2、……师生总结:瓷都:江西景德镇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小写就是“瓷器”的意思,“CHINA”的英文发音源自景德镇的历史名称“昌南”。学生回答问题:制作材料的区别,质感手感的区别等。学生观看图片,听老师讲解,赞叹古人的智慧。
通过欣赏历代陶器作品,通过直观对比、讨论发现陶瓷在历史进程中外型和纹样的变化。感受古代文明了解陶瓷的由来以及著名的“瓷都”是哪里?了解“陶”与“瓷”的区别。大体了解陶器的制作过程。分析讨论在历史进程中陶器在外观造型和器神纹
样的变化。通过对比欣赏培养学生观察力,们器型和表面有什么变化?4、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瓷器被发明,陶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首先出现原始瓷(青陶釉),之后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原始青瓷。要了解瓷器首先了解瓷器的制作流程。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观看
课件中的关于陶瓷制作的工艺流程图片。流程:淘泥、摞泥、拉坯成型、利坯、画坯、上釉、烧制。5、引导学生对课件中的历代陶瓷作品进行欣赏、讨论,分析历代陶瓷的艺术造型和图案特点、色彩运用等。①东汉青瓷:东汉青瓷胎质致密坚硬,胎色多为灰白或淡青
灰色,瓷化程度较高,敲击声音清脆。釉层均匀,胎釉结合紧密,仅个别有剥釉、积釉现象;釉色青绿,也有些为青黄,但釉面匀净。②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越窑和邢是统领唐代瓷器的两只大军。行程“南轻北白”两大格局。唐三彩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③
宋代有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均窑的窑变工艺使钧瓷产生五彩渗化、交相辉映的效果。汝瓷的天青釉色至今都未讲究出它的配方和在陶器艺术上的表现。学生观看课件演示,了解瓷器制作流程。学生对课件中的历
代陶瓷作品进行欣赏、讨论,分析历代陶器的艺术造型和图案特点、色彩运用等。了解瓷器发展的社会背景、与之相关的故事等,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历代陶瓷的艺术造型和图案特点、色彩运用等。对陶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学生学会如何欣赏陶瓷作品
,并开启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陶瓷作品。学生初步感受古代陶瓷之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烧制工艺。④元、明、清三代,中国的瓷器仍不断有所发展。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创烧于景德镇的湖田窑。成熟于明代。成化年间的斗
彩是釉上彩和釉下彩的结合,烧制成功率低,实属珍贵。清代的五彩瓷、珐琅彩、粉彩,造型多样,图案繁复,制作精良。突显高贵豪华。6、图案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对瓶子的外形进行分析、寻找更好表现瓶子外型特点的形象素材,
寻找创作的灵感。我们今天要设计一幅关于设计陶瓷的图案设计的绘画作品。①题材:在陶瓷的装饰中,装饰的原则在于有美好的寓意,比如谐音的“鹿—禄”、“桃子—寿”、“喜鹊—禧”,联想的有连年有余、松鹤延年、福寿双全、
牡丹—富贵…诸如此类的装饰方法,这是极具我们东方文化魅力的一个亮点。利用课外和课上收集的资料,完成草图。②构思、构图:罗列形象素材,调动形象、构图、美术字进行艺术的加工,整理。选择的形象素材不宜多,抓住一点进行突破,构图一定要单纯。③画面综
合处理:画中是否有字的安排,色彩搭配是否合理。学生观看、欣赏、思考、讨论。学生展开讨论、加深理解。自己动手,用线条表现图案设计的草图。注重保护学生的个性,发挥启发学生的创意和设计之路。鼓励肯定学生作品中的优点,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热情和兴趣。学生主题创作作业要求
:试着用你喜欢的颜色及图案,将未曾装饰的花瓶打扮一新。①创作的图案应标新立异,有创意。进贤县五垦学校付玲兰②本节课要求拿出花瓶图案的设计铅笔草图。③结合花瓶样式,设计合适的装饰图案,注意色彩搭配等。学生作品展示及教师点评在班内将较有代表性的学生绘画作业拿
到讲台前,请学生互相评论,老师再进行总结点评学生作业。学生绘画期间,老师要巡回指导,并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适时的辅导,启发引导学生思路。在班上应及时肯定有创意的同学,注重学生个性的保护。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古代陶瓷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了陶瓷艺术美的特点。古陶瓷是积极、健康、文明而鼓舞人
心的艺术。尽管它产生于那么久远的年代,但是作为典范无论是艺术还是精神文明,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交待课后同学们可以去寻找与陶瓷有关资料,如报刊、杂志、网站等相关内容,进而丰富自己的表现。2下节课我们
将设计草图放大、上色搬上正稿。大家要把颜料、画笔、带来,以手绘或拼贴的形式制作完成瓶子的装饰。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通过学生提中陶瓷不是一个词吗?这个问题老师课上反复讲解,区分陶与瓷的不同。明白下一步要重视概念的教学。2上课老师要多关注学生,老师以积极的态度.赞赏的态度对待学生提问题,营造良好的师
生互动氛围。不能因为学生提的问题不是重点就不回答,要保护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收获、有成功感。3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失误之处1.老师讲的还是太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还不够充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