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科学【2020新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docx,共(10)页,74.907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8563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课影子1、影子是由于物体遮住了光线的传播,光不能穿过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产生。2、影子有两个条件:光和不透明的物体。3、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玩手影游戏或者用手电筒照射竖起来的铅笔答:光源的位置、照射方向以及遮挡物的形状等会影响物
体影子的变化。4、影子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利影响:(1)知道时间:日晷(2)皮影戏(3)手影(4)电影(5)乘凉等。不利影响:(1)晚上写作业,手的影子影响写字;(2)冬天影子长,坐着影子里感觉特别冷;(3)医生做手
术时,手的影子影响手术。所以用无影灯。第2课太阳和影子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2、同一时刻,不同物体的影子方向相同。3.早晨和傍晚影子比较长,中午影子比较短。4.一天当中物体的影子会先变短,后变长。5、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越长,气温越低,物
体的影子越短,气温越高。6、早晨太阳升起,我们面向太阳,前面是东方,影子在西方,傍晚太阳在西方,影子在东方。可见,太阳方向与我们影子的方向总是相反的。7、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答:(1)帮助我们辨别方向;②太阳
位置的变化会引起温度的变化;③造成了日夜的交替;④太阳每年的位置变化造成了四季星空的不同和“年”的概念。8、太阳与影子有什么关系?答:一天中,同一物体的影子不仅有长短的变化,还有方向的变化。(1)长短不同。物
体的影子从早晨到中午越来越短,而从中午到傍晚会越来越长,也就是一天中,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最长的时候是早上和傍晚,最短的时候是中午。(2)方向不同。物体的影子和太阳的方向是相反的,早晨太阳升起,我们面向太阳,前面是东方,影子在西方,傍晚太阳在西方,影子在东方。第3
课日晷1、.日晷是古人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2、我们看到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在晷面上的晷针影子像现代钟表的指针一样(由西到东)慢慢移动,以此来显示时刻。3、日晷的特点:晷面倾斜是的,晷针朝北,晷针和晷面要垂直。4、古人计时的工具有
:沙漏、日晷、水钟、圭表等,现代的计时工具有钟表、手机、电脑。5、人们根据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发明了现代计时工具钟表。6、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在发生变化。太阳钟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现代的计时工具有钟表、手机、电脑。第4课怎
样加快溶解1、像食盐、高锰酸钾、小苏打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你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2、加快溶解的方法:搅拌、加热水、将物体研碎。3、水不仅能溶解固体物质,还能溶解液体、气体物质。4、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
5、让冰糖溶解更快的方法是:多种方法一起用。第5课谁在水中溶解的多1、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2、通过对50ml水加入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实验。得出结论:在水温相同的情况下,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不同物质在水中
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3、将食盐分成若干小份,每次加1份,搅拌,等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1份。第6课把它们分离1、根据磁铁吸铁的特点,我们可以用磁铁对木屑和铁屑的混合物进行分离。2、用合适的筛子分离大米和小米,。3、用加热蒸发的方法分离糖水中的糖,4、.加热混合物溶液的实验器材是
酒精灯,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失火。向一杯水中不断加食盐,食盐能否一直溶解实验目的:探究-定量的水中食盐能否一直溶解。实验材料:烧杯、食盐、玻璃棒、水等实验步骤:1.先把食盐分成若干小份。2.向一定量的水中每次加1份,搅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1份。3.持续观察,看有什么发现。实验现象
:加入某一份食盐后,长时间搅拌,食盐也不能溶解了。实验结论: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在50毫升水中,食盐和小苏打谁溶解得多实验目的: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材料:食盐.小苏打.50ml水两杯、玻璃棒、天平实验步骤:1
.用天平分别称出7包食盐和7包小苏打,每包3克。2.取两杯50ml温度相同的水,一个杯中加人一包食盐,另一个杯中加入一包小苏打,同时搅拌。3.待食盐或小苏打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包。4.重复步骤3,直到食盐或小苏打不能再溶解。实验现象:一般情况下,食盐加到第7包
后就不能再溶解了;小苏打加到第2包后就不能再溶解了。实验结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第7课玻璃1、玻璃一般具有易碎、透明的特点。2、不同的玻璃透明度不同。3、透过玻璃窗夜晚能观看星星,白天能享受阳光,这是利
用了玻璃的什么特点呢?透明4、白色塑料和玻璃有哪些异同点?异:玻璃易碎,塑料有一定的韧性,不易碎。同:都是透明的。5、列举一下你在生活中看到哪些地方用到了玻璃?门窗上的玻璃、汽车上的玻璃、玻璃水杯、实验室的烧杯、玻璃工艺品。第8课纸1、用瓦楞纸制作纸箱,用牛皮纸制作档案袋
,用复印纸复写文字,用宣纸书写书法和作画。2、餐巾纸有很强的吸水性;宣纸有较好的吸水性、宣纸有“纸寿千年”的美誉。分离木屑和铁屑实验目的:将木屑和铁屑分离。实验材料:木屑铁屑、小盘子、磁铁等。实验步骤:1.把
木屑和铁屑倒在小盘子里混合。2.把磁铁放到小盘子里,慢慢移动。铁屑附着在磁铁上,而木屑留在盘子里。实验结论:用磁铁可以把混合在一起的木屑和铁屑分离。分离沙子和白糖实验目的:将沙子和白糖分离。实验材料:白糖、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烧杯、玻璃棒等。实验步骤:1、将沙子和白糖混合成倒入盛有
水的烧杯中。2、静置一段时间。3、待沙子完全沉淀后把糖水缓缓倒入另一个烧杯中,分离出沙子。4、将糖水倒入蒸发皿中,给蒸发皿中的糖水加热,直至分离土白糖。实验现象:白糖能溶解在水中,沙子很难溶解,沉在了水底,给糖水加热蒸发,蒸发皿中的水蒸发,最终留下了白糖研究玻璃
的特点实验材料:厚度与大小相同、透明程度不同的玻璃片,课本。实验步骤:把不同的玻璃片放在书上,分别透过玻璃看书上的字,比较清晰程度。实验现象:透过玻璃看书上的字,有的模糊,有的比较清楚,有的非常清楚。实验
结论:不同玻璃的透明程度不同。第9课多变的纸1、玩纸过程中,纸的形状和大小发生了变化,但构成纸的物质没有改变。2、玻璃杯打碎了,还是玻璃。3、橡皮筋拉伸后、易拉罐捏扁后、铁丝弯曲后、木材做成椅子、石头变成小石子、小麦磨成面粉、橡皮泥做成泥塑、面粉做成面塑等现象,物体的形状大小发生了改变,但
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4、面粉做成馒头、木材烧成木炭、纸张被烧成灰烬、铁生锈、铜生锈等现象,物质发生了改变。第10课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1、棉花、木材、羊毛、沙子等取自大自然,经过简单加工就可以利用,属于天然材料,
人造革、玻璃、水泥等材料是人工制造的,属于人造材料。2、石墨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型材料。新型材料有不粘锅,隐形飞机,冲锋衣等。3、人造材料有哪些好处?答:人造材料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制造,有很多方面比天然材料耐用,坚固等。第11课植物的花1、花萼由许多萼片组成,花冠由许多花瓣组成、雄蕊由花药和花丝
组成,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2、先看桃花的萼片和花瓣,解剖后再看桃花的雄蕊和雌蕊,就是在由外到内观察。4、根据花的构造,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在一朵花中,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齐全的叫作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或三部分的叫作不完全花。5、解剖桃花时,要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不要损
伤到被解剖的部分。用镊子夹住被撕部分的基部。6、一朵桃花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答:花萼、花冠、雄蕊、雌蕊、花丝、花药、子房。作用分别是:花萼,开花前保护花的内部结构。花冠,颜色艳丽,吸引昆虫传粉
。雄蕊,产生花粉。雌蕊,接受花粉。花丝,支持雄蕊的花药。花柱,连接柱头和子房。子房发育成果实。7、风媒花和虫媒花:依靠风力传播花粉的花叫做“风媒花”,例如:玉米、杨树、柳树等。依靠昆虫传播花粉的花叫做“虫媒花”。例如:油菜、桃树、杏树等。除风媒花虫媒花以外,还有“水媒花”,如金鱼藻,“鸟媒花
”如山茶。第12课植物的果实1、果实一般由果皮和种子构成。根据果皮的不同可以将果实分为肉果和干果两大类,种肉果果皮肥厚多肉:黄瓜,梨,枣。干果果皮干瘪无肉:花生,栗子,棉桃。2、种子的传播方式与果实的特点有关,不同特点的果实种子传播方式不同
。种子的传播方式有风,动物,弹力等。3、苍耳:有钩状的硬刺,可贴附在动物身上,依靠动物传播种子。九节,果实很小,便于鸟类食用,动物。豌豆,果实可以炸开将种子弹出去,弹力。蒲公英,种子上有白色绒球,风。4、草莓是果实吗?答:草莓是膨大的花托,真正的种子如芝麻状。第13课种子发芽了
1.种子一般有种皮和胚组成。2.种子里面最重要的是胚。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3.一粒玉米种子包括有种皮、胚乳、胚芽、胚根、子叶。花生种子包括种皮、子叶、胚芽和胚根。4.植物的生长可能需要空气、阳光
、水分,还需要适宜的温度和生命完整的胚。5、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第14课《植物的分身术》1、植物除了能用种子繁殖外,还能用根茎叶进行繁殖。2、用植物的茎进行繁殖时,常用的方法有扦
插压条等。3、用种子繁殖都有玉米、小麦。用茎繁殖的有柳树、月季。用根繁殖的菊花、蒲公英等。用叶繁殖的有:八千代、落叶生根等多肉植物。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实验目标:探究玉米种子的结构。实验材料:浸泡好的玉米种子、小刀、放大镜、培养皿。。实验过程:1.取出已浸软的玉米种子,观察其外形。2.将玉
米种子平放在实验桌上,用刀片沿种子的中线切开,用放大镜观察其内部结构:种皮、胚乳、胚芽、胚根、子叶。实验结论:玉米种子包括种皮、胚乳、胚芽、胚根、子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实验目标: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材料:形状大小相同的豆子(饱
满,成熟)若干,盘子两个,纱布,清水。变量:水分的有无。不变量:种子的形状,大小,饱满程度,温度,空气等。实验过程:1.在两个盘子里放入相同数量的豆子,置于相同的环境下。2.用湿润的纱布覆盖1号盘中的种子;
用干燥的纱布覆盖二号盘中的种子。.3.交流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结论: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第15课浮与沉1..物体在水中会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像这样的力是浮力.2.在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轮船、橡皮艇、
浮桥、竹筏、游泳圈、救生衣等。第16课弹簧里的学问1.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像这样的力是弹力。2.弹力在生活中的运用有:撑竿跳高、橡皮筋、摩托车减震器、弹簧秤。3.跳高运动员利用撑杆有弹性,能够跳得更高,橡皮筋有弹性,可以用来扎住
头发,摩托车减震器利用弹簧有弹性,可以减轻人坐车时的颠簸感,弹簧秤可以测量物体重量。4.弹力的方向与用力的方向相反。第17课鞋底花纹的启示1.当我们在地面上推和拉一个物体时,在物体和地面之间会产生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像这样的力是摩擦力。2.物体受到的力可以用测力计测量,使用测力计
时要先将指针调道零刻度线处。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每个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数据,实验时一般多次测量后求平均值。3.在水平面上。推和拉一个物体时,接触处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被推或拉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实验目
标:探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实验材料:钩码、橡皮筋、尺子。实验过程:1.用橡皮筋把钩码勾住,数值悬在空中,用直尺测量弹簧的长度。2再用钩码竖直悬在水中,再用直尺测量橡皮筋的长度。3整个过程中,眼
睛要平视,并及时记录实验结果。实验结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实验目标:月季扦插实验。实验材料:月季,剪刀,带土壤的花盆。实验步骤:1.从月季植株上选择粗壮的枝条剪下来。2.用剪刀将枝条截断,长度为8-12厘米。保留上部1-2对叶子。3.将修剪好的月季枝条插入土壤,压实。4.
将扦插的月季枝条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土壤湿润。实验现象:十天左右后,月季枝条就可以生根,变成一株新的月季。实验结论:]有的植物可以用扦插的方式繁殖。动的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4.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重量有关。5.测力计的组成由拉环、刻度盘、指
针、挂钩等6.生活中,橡胶手套减速带等是为了增大摩擦力。轴承,链条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摩擦力。第18课食物的营养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每一类营养物质对人体都
有重要作用。2、脂肪在白纸上会留下油渍脂肪的主要成分是油。3、淀粉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含淀粉的有:面粉、米饭、地瓜、土豆4、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类似头发烧焦的气味。含有糖类的食物有:米饭、馒头。脂肪:肥肉、坚果。蛋白质
:鸡蛋、牛奶。维生5、怎样饮食才有益于我们的健康?(或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哪些?)答:①选择无毒、无污染的食物;②不挑食、不偏食;③不吃过期变质的食物;④吃东西要定时定量;⑤要注意营养搭配。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的实验实
验目的: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实验材料:多种食物、白纸、尺子、铅笔等实验步骤:1.将多种食物分别放在纸上用力按压,直至白纸上留下印渍。2.在印渍旁边,分别标注食物的名称。3.观察这些印渍的区别。实验现象:花生、肥肉等,留下了油渍。黄瓜、香蕉等,留下了水渍。实验结论:花生、肥肉等含有
丰富的脂肪。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实验实验目的: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实验材料:多种食物、碘酒、滴管等。实验步骤:1.向多种食物上分别滴一滴碘酒。2.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向黄瓜、熟鸡蛋的蛋白上的滴碘酒后,碘酒颜色不
变;向馒头、米饭上滴碘酒后,碘酒变成了蓝色和蓝黑色。实验结论:馒头、米饭等含有丰富的淀粉。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的实验实验目的: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实验材料:多种食物、铁签子、酒精灯、火柴、卫生纸等实验步骤:1.点燃酒精灯,将多种食物分别放在火焰上灼烧。
2.分别闻一闻他们发出的气味。实验现象:瘦肉、熟蛋白被灼烧后会发出一种类似头发烧焦的气味,馒头、黄瓜被灼烧后会发出一种糊味或者清香味。实验结论:瘦肉、熟蛋白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第19课食物到哪里去了1、我们的消化器官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2、人的口腔内有唾液
腺,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这种酶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3、人吃进的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经过人体的消化,它们被分解成可供人体生长和组织修补的材料,同时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4、食物是这样被消化的: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可以帮
助消化。食物在胃里被研磨和分解。绝大部分营养成分在小肠内被消化、吸收了。5、食物的消化一是靠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将食物研碎;二是靠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帮助,把食物变成可以被吸收的成分。6、食物
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在人体内不断地被消化、吸收,不能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和代谢废物通过呼吸、排汗、大小便等途径被排出体外。7、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1)饭前便后要洗手,2)吃饭要定时定量,3)吃饭时不要看电视,4)不吃变质的食物,5)饭后不要剧烈运
动。第20课我们的呼吸1、我们的呼吸器官有:鼻、咽、喉、气管、肺、支气管。2、人体吸进空气后,在体内消耗了部分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反应后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3、.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答:勤开窗通风、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寒冷天气外出时要戴口罩、预防感冒、扫地前洒水。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材料:试管两支烧杯碘酒、淀粉液滴管,吸管37C左右的水等。实验步骤:1: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倒人少量稀淀粉液,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一些唾液,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与唾液等量的清水,并摇匀。把两支试管同时放在约37℃的水中。2.
过一一会儿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入一-滴稀释的碘酒,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加入清水的试管中的淀粉液变成蓝色或蓝黑色。实验结论:唾液把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第21课走进工程师1、工程师运用科学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2、
2016年9月25日,在我国贵州省的崇山峻岭中诞生了一项超级工程,“中国天眼”工程的建造离不开工程师的智慧。总工程师是南仁东。⚫都江堰是一项用于防洪灌溉航运的综合水利工程,它的工程师是李朝冰父子。⚫赵州桥是当今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远保
存最完整的单孔敞肩石拱桥,总工程师是李春。京张铁路是中国首条由中国工程师自主设计建造的铁路。总工程师是詹天佑。“蛟龙”号潜水器,总工程师是徐岂南。⚫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是林鸣。⚫“神舟“载人飞船,总工程师是周建平
。第22课走进发明家1、发明家根据人们的需要,不断设计创造出新产品,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水平。2、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方法,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廉价的材料造出了可供书写的纸张,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3、王选团队研制出的激光照拍技术比古老的铅字
排版工效至少提高五倍。尼古拉•特斯拉设计了交流电系统,使电可以远距离传输。4、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张衡发明地动仪,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王永兴发明五笔字型输入法。美国:爱迪生发明电灯,意大利:伏特发明电池。5、新产品的发明主要是为了提高效率、节约资源、改善环境、优化生活质量等。第23课小改
变大功率1、不同方法其效率就不同,恰当的改变方法可以提高效率。2、小改变大效率的事例:鞋子上的“尼龙搭扣”,穿鞋,拖鞋用尼龙搭扣比用鞋带更方便快捷。包装袋上的“易撕口”。在包装袋的一角开设一个小小的易撕口就不需要用剪刀。公路上的“可变车道”可以缓解交通压
力比较人体呼出和吸进气体的实验实验目的:探究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有变化。实验材料:澄清的石灰水集气瓶、玻璃导管、注射器、橡胶导管等。实验步骤:1.用注射器通过导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注人空气,观察石灰水是否
变浑浊。2.用嘴通过导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实验现象:1、用注射器通过导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注人空气,石灰水没有大的变化,依旧比较澄清。2、用嘴通过导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人呼出的气体中比吸人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