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试教汇报.pptx,共(58)页,28.865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8455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试教分享12每课试教分析单元试教感受目录CONTENTS每课试教分析11课3课5课7课2课4课6课8课单元教材内容第1课的前测:1)绝大多数学生知道太阳比较热,太阳会发光。2)少部分学生描述太阳是恒星
。19%9%19%10%9%3%5%4%2%20%关于太阳的描述太阳热太阳大太阳会发光太阳是球形太阳是星球太阳绕着地球转太阳是红色的太阳是恒星太阳东升西落其他15%13%12%13%15%13%7%4%5%3%关于月球的描述月球冷月球小月
球不会发光月球是球形月球是星球月球绕着地球转月球是灰色的月球是黄色的月球会发光月球有月相变化第1课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知识分享会,比较图片和探索活动这三种形式,收集和了解关于太阳和月球的更多知识,记录在
活动手册的韦恩图中。聚焦问题:“关于太阳和月球,你知道多少?”班级记录单“观察图片”是天文学家研究宇宙的重要探究方式5月17日《科学》杂志封面:“新视野号”拍摄的“天涯海角”。首张黑洞照片模拟实验学生想法比率(%)学生想法比率(%)太阳
热73月球冷43.2太阳大45.9月球小32.4太阳会发光73月球不会发光40.5太阳是球形37.8月球是球形32.4太阳是星球27.0月球是星球29.7太阳绕着地球转10.8月球绕着地球转40.5太阳是红色的
10.8月球是灰色的10.8太阳是恒星16.2月球是黄色的5.4太阳东升西落10.8月球会发光5.4无氧气18.9月球有月相变化21.6无生物32.4月球有环形山67.6有火29.7无生物29.7无氧气24.3学生在韦恩图中的表述平均条
数:9条。第1课后测:1)学生的认知比前测丰富很多,平均能写9条。2)绝大多数学生都会描述太阳“会发光”和“非常热”这两个特点。3)能完整地表述的学生较少,说明学生完整记录的能力有限。第2课的前测:对影子的变化规
律,学生水平差异较大,比较清楚与比较模糊的各占一半。只有一半的学生知道日晷是计算时间的仪器,这与他们的课外阅读量有关系。几乎所有学生都知道太阳东升西落。项目旗杆影子长度和方向都变化旗杆影子变化和太阳变化有关日晷是古代计算时间的仪器太阳是东升西落的正确比率41.267.655.99
4.1第2课的主要内容:通过制作日晷活动,学生探索一天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2制作日晷活动聚焦问题:“一天之中,影子有什么变化规律呢?”探索环节——制作日晷第二个课时——围绕日晷进行分享研讨实事求是长期记录能力合作能力动手能力第2课的后测:大多
数学生可以描述影子在阳光下长短方向变化的规律,比前测有很大的进步。有相当部分的学生结合阳光变化,时间变化来描述影子变化规律。都认识到日晷是古人测量时间的仪器。项目旗杆影子长度和方向都变化旗杆影子变化和太阳
变化有关日晷是古代计算时间的仪器太阳是东升西落的正确比率(前)41.267.655.994.1正确比率(后)80.683.394.494.4第3课的前测:学生都能认识到影子产生的两个要素——光,遮光物,有部分学生能表达出第三要素——“需要接住影子的表面”。第3课主要内容
:通过模拟实验,学生将知道影子的产生要素,以及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影子成像原理月相规律日食月食······探索环节研讨环节手影游戏第3课的后测:关于成影的三个条件,大部分学生能确定需要两个条件“光源”和“遮光物”,但仍只有16.7%的学生能回答三个条件
。学生对影子的成影过程较为熟悉,并知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变化与光线的入射角有关。学生想法比率(%)未标明光源位置8.3未画出四个光源位置16.7光影三个条件16.7第4课的前测:学生知道月亮有时“弯
弯的”,有时“圆圆的”,但是他们对“月相”这个名词很陌生,对于月相变化规律更陌生,无法清楚描述。他们甚至表达“一月是扁的,八月是圆的”,将月相变化规律放在一年中去界定,原因是他们没有在一个月的周期里持续观察月相。项目月相会变化月相变化规
律清晰不知道正确比率38.217.641.2第4课的主要内容:本课围绕月相卡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得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不要求学生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只需要学生认识到在一月之中,
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即可。明确不同点月相概念一个月内第4课的后测:学生都认为月相会发生变化。学生会描述一定的月相变化规律,比如“弯—圆—弯”或者“弯—圆”。学生能够描述月相“弯—圆—弯”的人数为19人,比率52.8%学生能够描述月相“弯—
圆”的人数为19人,比率52.8%学生能够描述地球遮住了太阳光的人数为22人,比率为61.1%项目月相会变化月相变化规律清晰不知道正确比率(前)38.217.641.2正确比率(后)1000第5课的前测:绝大
多数学生知道月球围绕着地球转,大多数学生知道月球有坑,但是不知道“环形山”这个名词。A太阳11.8B地球(正确)85.3C自己转2.9A土山2.9B环形山(正确)35.3C土环山35.3第5课主要内容:通过查看图片,查找资料和模拟环形山等方式从多个维度地认识月
球。“观察图片”是天文学家研究宇宙的重要探究方式首张黑洞照片5月16日,嫦娥四号证明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是以橄榄石和低钙辉石为主的深部物质。而此前,人们并不确定月球深处究竟有什么。查找资料,制作档案模拟实验,验证成因探索宇宙的重要探究方式第5课的后测:学生对“环形山”印象深刻。都
认识到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学生对月球的描述更加丰富,新增加了很多的新信息。月球新信息比率(%)月球新信息比率(%)月球有环形山77.8月球与地球的距离约38万千米30.6月球的正面背面不一样41.7月球表面有陨石撞击过
8.3月球年龄45亿年50.0月球是地球的卫星5.6月球直径约3500千米55.6月球有月海13.99B地球(正确)85.3(前)91.4(后)10B环形山(正确)35.3(前)100(后)第6课的前测:大多数学生对“地球是球形的”判断正确。对于地球是球形的支撑现象“从远处行驶而来的
船只,先看到帆顶,再慢慢看到完整的船只”,有六成学生判断正确。12A天圆地方14.7B半球形2.9C球形(正确)82.413A(正确)61.8B5.8C20.6第6课的主要内容:学生将经历人类探究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营造情境回到古代重历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聚焦问题:古时候科技不发达,他们是如何认
知地球形状的?。天圆地方特殊现象模拟实验天圆地方特殊现象环球航行从太空看认知的发展技术的发展第6课的后测:只有2个学生在地球是球形上判断错误。在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证据中,有57%的同学能够完全选正确三个条件,12B地球(正确)82.4(前)94.2(后)13ABC57.4第
7课的前测:有七成学生知道“三分陆地七分海洋”。14A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正确)70.6B三分海洋七分陆地20.6C一半海洋一半陆地2.9第7课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数格子等方式充分认识到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数格子比较。第7课的
后测:大多数学生能描述地球是水的星球。地球与太阳、月球的横向比较中,它们的相同点学生能描述“都是球体、星球”。学生能描述出地球有氧气,有水这两个特点。学生的观察比率(%)学生的观察比率(%)陆地35.1山脉37.8海洋78.4国家40.5江河16.2火山5.
4冰山13.5沙漠13.5地球的不同点比率(%)地球的不同点比率(%)有生命48.6有适宜的温度21.6有万有引力8.1有氧气29.7有水21.6大小不同35.1第8课的前测:绝大多数学生知道地球的独特性体现在地球有生物对生
物生存所需要的条件认识不完整,只有少数同学认为需要空气、水等条件。15地球有生物67.6地球有水23.5地球有空气20.6地球有很多颜色8.9其他35.3第8课的主要内容:本课是单元小结,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地球主题
海报,认识到地球的更多方面。聚焦问题:“太阳,月球是什么色彩的?”首先确定主题海报的颜色:可以是蓝色,绿色,红色,彩色,白色等等主题海报主题海报第8课的后测:所有学生给太阳上颜色时会选择暖色调,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阳光很温暖,平时观察到的太阳也是这样的。能描述出黑子的有两成的同学,说明他们对
太阳有进一步的认识。太阳的颜色比率(%)月球的颜色比率(%)红色54.1黄色21.6橙色8.1灰色67.6红+黄10.8灰+黄2.7黄+橙10.8蓝色2.7红+橙16.2描述环形山10.8描述日珥5.4描述黑子21.6暖色调人数100冷色调人数67.6单元试教
感受2一、大单元结构设计,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10更加有深度,更加立体二、教材四个板块设计,功能明显,精致有效。聚焦环节探索环节研讨环节拓展环节三、内容设计符合学生水平,同时趣味性十足。1个游戏3个制作活动5个实验活动,保持探究兴趣四、教材思路明确,不断
夯实宇宙领域探索方法。模拟实验探究资料探究综上所述,该单元在趣味性设计,探索活动设计,帮助学生的概念发展等方面都非常优秀,是很适合在三年级进行教学的。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