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神奇的纸》教学设计5.docx,共(4)页,22.92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8368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神奇的纸》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神奇的纸》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4课。通过前3节课的学习,学生已体验物品的材料是一个不断演变和优化的过程。纸的出现促进人类文化的传播,随着造纸技术的不断发展,纸的品类逐渐丰富,功能也日趋多样。本节课,学
生将利用“纸”这种材料,体验对一种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以改变和优化材料性能的过程。课堂中学生将在教师指导把纸折成瓦楞状,然后去体验改造后的纸在弹性与缓冲、承载力、隔热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体会材料改造后对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与技能: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变化。2.性能得到改变与优化的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具有一定功能的物品。二、科学探究能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的加工,比较纸在改变前后性能的变化。三、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通过观
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热爱科学。【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验、辨别,知道“纸通过折叠成瓦楞纸,有特殊的结构与功能”。【教学难点】学生实验探究总结得出瓦楞纸有弹回、能支撑物体、隔热的特点。【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新华字典、数学工具
盒、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沓A4纸、实验记录单、热水、报纸纸条【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报纸实验导入,提出问题:纸条产生了哪些变化?2.学生基于实验结果汇报3.教师提问:是通过
怎样的方式让纸环的形状变化呢?4.还有什么办法能改造这张纸,今天我们就走进纸的世界,来感受这“神奇的纸”。教师板书:神奇的纸二、实验探索(一)制作瓦楞纸1.老师介绍纸家族的两个小伙伴(1号纸和2号纸),提问两者外形上的差异。2.补充
:这种形状称为瓦楞状,经过这种折叠方式的纸就叫瓦楞状纸。3.教师播放瓦楞状纸的折叠视频。4.学生交流,折叠一张合格的瓦楞状纸需要注意的事项。5.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折出一张瓦楞状纸。(二)普通纸瓦楞状纸大PK1.普通纸和瓦楞状纸本领大PK,你们能给他们做裁判,帮帮他们吗?2.材料员分
发材料,教师提出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在实验单对应的位置涂黑。3.比赛1:按一按:用手掌轻轻按一按普通纸和瓦楞状纸纸5下比赛2:放一放:拿两本相同等高的字典平放在桌面,用普通纸测试能否承重,以同样的方法测试瓦楞状
纸的承重效果。比赛3:摸一摸:用普通纸和瓦楞状纸紧贴热水杯壁10秒4.学生总结实验结果。5.教师小结:普通纸经过这种折叠方式后能弹起,能承重,而且隔热能力强。三、体验拓展1.教师引导:生活中利用瓦楞状
纸的特点,做出了很多方便生活的产品,比如快递箱。2.学生观察快递箱里的瓦楞状纸并展示。3.教师引导,瓦楞状纸做快递箱有什么好处?4.拓展:生活中瓦楞状纸的应用:杯垫、杯套四、课堂升华1.学生分享收获。2.教师提出废物利用的概念,课堂上的纸在课后还能做些
什么?【板书设计】神奇的纸普通纸瓦楞状纸弹起×√承重×√隔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