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沪教版】一年级下册《听一听 《劳动最光荣》《铁匠波尔卡》教学设计1.doc,共(11)页,5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8320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听一听《铁匠波尔卡》年级:一年级学科:音乐单元:第四单元任课教师:授课时间5月2日——5月10日课时安排一课时15课时教学目标:1、欣赏乐曲《铁匠波尔卡》,了解波尔卡这种音乐体裁。2、能记住《铁匠波尔卡》的音乐主题,学生能按照节奏图形普敲击节奏,感受音乐情
绪。3、能从乐曲的学习中了解乐曲的基本结构,并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乐曲。4、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意识、合作意识,感受劳动的愉快和丰收的喜悦。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根据乐曲所表现的内容简单分清乐曲的段落。学生能听出音乐的变化并随之表演,感受表现音乐的乐趣。2、难点:①通过聆听
能听辨出乐曲主题出现的次数。②熟知乐曲的主题旋律.学生能按照节奏图形普敲击节奏。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大小铁锤、铁砧、节奏图形谱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修改批注一、组织教学学生听着波尔卡,跳着舞走进教室。设计意
图: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二、激趣导入·#·1、了解波尔卡2、学习波尔卡舞步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波尔卡这种音乐体裁。三、初听全曲1、播放《铁匠波尔卡》乐曲师:听一听这首管弦乐曲里面有哪些乐器的声音,除了乐器有没有特别的声音?生,回答。2、感受打铁的过程。3、分段聆听,第一部分
师:请同学们听一听第一乐段,表现了小铁匠什么样的心情?生,回答师:表现了活泼、热情的小铁匠。乐曲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表现了铁匠们唱着歌,快乐的工作。(出示图谱)(播放音频教师范唱)1=D3131|433215|32276
5|211|我是一个小铁匠呀小铁匠呀叮叮当!3131|433215|323234|655|每天工作多快乐呀多快乐呀叮叮当!4、学习乐曲主旋律师:小铁匠唱的歌好听吗?这首歌叫《铁匠歌》。是铁匠们干活时最爱唱的
歌。他想邀请大家一起唱唱这首42歌,你们愿意吗?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钢琴学习这段旋律。5、教师用钢琴弹奏主旋律,学生跟唱师:小铁匠干活的时候这么有劲,这段音乐速度是什么样的?(生回答)师:那就请同学们加快速度演唱一遍。最后我们跟着音乐演唱一次吧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铁匠歌》让学生记住音乐主题。6、聆听主题旋律在第一部分出现的次数师:接下来,老师将播放这首乐曲的第一部分,我想考考同学们的耳朵,看看谁的小耳朵最灵敏?请你听出《铁匠歌》在乐曲第一部分里一共出现了几次?(生回答三次)7、聆听完整的第一部
分并跟唱主题旋律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这首歌在第一部分里的确出现了三次,每次演唱时都会出现一次铁锤敲击的声音。歌曲的前两次连着唱,在第三遍演唱时音变更得强了!说明了铁匠们在劳动的过程中越来越快乐!下面让我们跟着乐曲的第一部分演唱一次吧!8、聆
听第一部分中间,感知打铁节奏师:这段旋律其实是铁匠们用力在打铁的声音。他们用了大、小两种铁锤敲击,大小铁锤发出的声响是一样的吗?(生回答)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出示大小铁锤对比敲击)师:他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生:回答师:大铁锤
更重,发出的声音是(当),小铁锤更轻巧,发出了(叮叮、叮叮)的声音。两种铁锤敲打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变出了这美妙的音乐!但是他们的声音是有节奏的!你们看!(出示大铁锤节奏和小铁锤节奏)9、师生共同练习节奏,熟练后分小组练习。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
读大铁锤的节奏,再请同学们读一读小铁锤的节奏。(注意休止符用握拳表示)1=DXX|XX|XX|XXX|XX|XX|XX|X-|大锤当当,小锤叮叮当,大锤小锤敲得响。XX|XX|XX|X-|XX|X-|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00|00|XXX|XXX|XXXX|XXX|叮叮当叮叮当叮叮当当
叮叮当!10、探索用打击乐器,模仿大锤和小锤的声音11、跟音乐用打击乐器伴奏12、完整聆听第一部分并表现乐曲42师:同学们配合的真不错,接下来让我们完整地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和铁匠们一起开始上午的工作吧!设计意图:让
学生通过演唱,演奏打击乐器的形式来表现乐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四、聆听第二部分1、完整聆听师:老师要给你们刚才的表现点个赞!刚才我们欣赏的是第一乐段,这部分是用铁匠打铁来展现的,但是波尔卡也是一种舞曲,让我们一起聆听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铁匠
在干什么呢?(生回答)2、说说感受师:谁来说说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生:回答师:跟上一段音乐比较,速度有什么变化呀?生:回答师:那你觉得铁匠们在干什么呢?(生回答)3、再次聆听第二部分师:小铁匠们劳动很久了,他们要停下来休息了,他们可喜欢跳波
尔卡了,让我们随着这一段音乐一起来跳一跳。设计意图:用舞蹈的形式让孩子们去感受第二段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乐于尝试、乐于合作,从而达到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活动目的。五、聆听第三部分1、听辨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的
不同之处师:小铁匠们跳完舞之后又要开始工作了,接下来我们听听乐曲的第三部分,听听第三部分跟乐曲的哪个部分是相似的,有什么不一样?(生:回答)师:你们的耳朵可真灵。乐曲的结尾有铁锤发出的清脆的敲击声。这几声想告诉我们什么呢?生:回答。2、聆听结束部分师:原来是铁匠们一天的工作就要结束了,
工艺品也完成了。所以打铁时的声音也特别的清脆。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的节奏。用乐器敲击出来。1=DX0|X0|XXXX|X0|当当叮叮叮叮当!3、跟音乐表现最后一句节奏。师:让我们跟一遍乐曲的第三部分在结尾处记
得用乐器敲击出节奏哦!六、完整聆听整首乐曲42师:同学们,你们的表现太棒了。小铁匠们想和你们做好朋友,你们愿意吗?师:下面就让我们随着《铁匠波尔卡》欢快的旋律和铁匠们一起劳动好不好?Muisc!七、介绍作者和乐
曲的创作背景八、小结师:除了有《铁匠波尔卡》,还有《闲聊波尔卡》,《啤酒桶波尔卡》等等,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多听听波尔卡风格的乐曲。老师相信,只要你有一对善于聆听的耳朵,你也能听到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让我们手拉着手跳起欢快的
波尔卡走出教室吧!板书设计《铁匠波尔卡》教学后记《铁匠波尔卡》是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欣赏乐曲。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创作的。乐曲采用D大调,2/4拍,复三部曲式。在乐曲中多次出
现敲打铁砧时轻快的主题节奏,这是乐曲的独特之处。形成了轻松跳跃的舞蹈气氛,表现了铁匠们在火光下快乐劳动的情景及人们对生活充满信心与快乐。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于欣赏课的学习相对比较弱,但针对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年龄特点,必
须在活动中展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用模仿动作来参与到活动中。这是一首管弦乐合奏曲,其中丁当丁当的模仿打铁的声音使乐曲更为活跃、欢快,音乐形象更加生动鲜明。这样一首复杂的交响乐如何让学生更快的熟悉呢?我借助演唱,
节奏图,使复杂、抽象的乐曲结构变得浅显又直观,让同学们用丁当丁当的声音模唱乐曲的主题旋律,深受学生喜爱而且成效明显。很快学生熟悉了这首乐曲的主题旋律。节奏在音乐中具有重要的表现意义,结合孩子们好动的特点,让孩子们
在带有节奏韵律和欢乐的情绪的音乐活动中动起来,也给这堂课增加了动作的趣味和愉快的感受。特别是学生在音乐中听到锤子敲铁的声音,我问:“他们在干什么?”(打铁),把学生引到了乐曲中,接着学生学学铁匠打铁的动作(几组配合
表演),配合第一部分进行表演,学生们兴致勃勃。再第三遍主题旋律前的间奏加入打击乐器,学生参与性增强,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在听赏第二部分时我简单的介绍了波尔卡这种舞蹈形式。在教学中鼓励每个孩子都跟随着音乐动起来。用丰富多彩、新颖的形式,激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优化课堂精神环境的关键。对于欣赏课不
能只停留在听的环节,我用舞蹈的形式让孩子们去感受第二段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乐于尝试、乐于合作,从而达到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活动目的。在完成了用两种耳朵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体验之后,我们应
该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利用音乐实践活动来检查学生自本课中掌握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的程度。我在听赏第三部分时把重点放到了尾声部分。让学生去感受铁匠在最后打铁完成时的心情。利用尾声的音乐让学生去创造性的发挥想象,在最后的几次打铁声中完成所打的
铁器造型。在教学中鼓励每个孩子都跟随音乐动起来,仿佛自己就是小铁块,经过敲打不断的进行变化。在这没有要求孩子外在的动作优美,而是鼓励每个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做自己想做的动作,这样孩子们各自的内心需要得到了满足就会获得快乐。而且我
也注意用鼓励的语言保护他们最初的点滴创作,使孩子们都能体验创作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继续创造更好的勇气。但是上好一节好的音乐课,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通过一堂教研课下来,发现了自己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还需要我去思考。1,在打铁的音乐中,学生的节奏可以很快很准确的敲打出来,但是在音乐
中并没有能合着音乐准确的去打节奏。我在这环节中太刻意太在乎学生的敲打,以至于没有注意让学生去放开节奏听音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似乎我的要求太高了些,要去“听”音高,还要学会去“听”音色的变化、节奏、节拍的变化……2.倾听是
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沟通中认识了解的第一步。在听赏第三部分的尾声时,我没有很好的倾听学生的感受,而是直接告诉了学生们打铁完成了。教师只有全身心地倾听学生说话,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疑虑,发现和创意等。才能及时捕捉课堂的生成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在动态生成
中挺进,使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着挑战与创新,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总之,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作为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常规,不断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只要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生放在主动地位,开拓思路,钻研灵活多样的有效教学方法,就一定能不断地优化音乐欣赏教学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