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京版】六年级体育《第三节 运动损伤》教学设计2.docx,共(2)页,22.111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8105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心肺复苏术》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体育新课标指出,将课堂还给学生,把师生关系转变为师徒关系,把实训室转变为“实践室”,把学生操作转变为“技术的实践”,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体育技能与体育精神的统一结合。二、教学设计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孩子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
推敲、在推敲中实践、最后在实践中掌握。三、教学目标(1)、学会心脏骤停的病情判断,学会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方法。(2)、具有仁爱精神,加强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培养对“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教学的需要,心肺复苏作为生活中
常用的一项急救技术,其操作步骤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因此我将它列为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内容。在争分夺秒抢救病人生命安全的过程中复苏的有效性尤其关键和重要,因此我将正确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列为本次课的难点内容。五、教学过程与方法(1)、揭示“恩人”
渲染气氛。(2分钟)谈话引入,让同学们知道学习体育课中的技能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拯救他人于危难之中,成为别人心中的“救命恩人。”(2)、播放视频、问题驱动(10分钟)首先,我将播放一段“动画视频”让孩子在观看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在别人有危险是“我”应该怎样去做。然后让孩子解决生活
中的实例。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场景,如果大家身在现场我们该怎么做?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孩子们完成施救的步骤。(3)、突破重点,讲解施救。(5分钟)让一个同学当模特,根据心肺复苏的操作顺序,向学生讲解:“CAB”操作过程。并针对动作进行分解
教学。C:胸外按压A:通畅气道B:人工呼吸(4)、互动探究、实践操作(15分钟)让男女同学分组,两个学生一组一人当模特、一人当施救者,完成动作要领。随后交换。(5)、课外延伸,敬畏生命、弘扬仁爱精神。举例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出示照片
,让孩子们知道当别人处于危难时刻,我们必须用自己最大努力实施营救。从而弘扬我国几千年的仁爱精神。